清晨六點整,嘹亮的小號聲響徹整個海港,軍營一時間變得忙碌起來。士兵們在班長的帶領下魚貫從帳篷裏走出,到營地旁梳洗,然後集體用餐,之後就是一連串的例常訓練。
一切結束後,已經是早晨八點左右。
在柏林統籌會議進入最後階段的時候,前線各地也在做著自己的戰前準備。
德意誌第三帝國的情報部門已經得知英倫三島擁有一個“扇形站”的雷達預警鏈,為了達到針對性的目的德意誌也在本土以及比利時、法國局部建立了自己的“黃金眼”係統。
“黃金眼”的建立絕對是有重要意義的存在,在過去的一個多月裏“黃金眼”係統總共為德意誌航空部隊提供了三十次以上的情報支援。在雷達站工作的軍政人員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說明了“黃金眼”的價值。
德意誌高層看到“黃金眼”的表現後大為振奮,統帥部堅持認為“黃金眼”係統將在不列顛之戰中發揮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經過多次與帝國武裝部的協商,決定在個別空白地區緊急加裝雷達以及必要的聯絡站。因此,現在也就有了以下的一幕……
一支從德爾薩斯趕來的工程車隊經由法國完善的交通線到達法國北部的貝爾克,他們按照坐標找到黨衛軍的軍營後便在軍營旁安頓下來。
剛來的車隊,那十幾輛卡車的後座堆著一些奇怪的金屬架子和一些被塑料包起來的金屬橫條,數十名身穿國防軍製服卻沒攜帶武器的軍人圍繞在車隊左右,他們臉色輕鬆的互相交談,直到黨衛軍派出士兵前來,這才又走上運兵車,等待命令隨時準備出發前往工地。
這支車隊的建製很特殊,大部分車輛屬於履帶工程車,這些車的前部裝著掘土的鏟子、又或是吊裝貨物的工具。有些卡車上裝載的也不是士兵,而是一些水泥袋和鋼筋,在這些卡車後麵整體停列著數輛體積龐大的水泥攪拌車。
他們已經有了多次施工的經驗,作為施工的設備也變得越來越齊全,資金當然也隨之富裕。
“西頓博士!”
名字有點熟悉不是麼?西頓博士是柏林大學的教授,同時他還有著四個國家法律程序承認的博士學位。
在德國,能被稱呼為博士那可是很榮耀的事情,頭冠博士稱號的人一般都是一些領域的頂尖人才。
正確來說,西頓博士屬於非戰鬥在編人員。也就是說,他並不是作戰部隊的人,隻是在統帥部掛著一個軍銜,便於與作戰部隊溝通和協調。
西頓博士一如既往的極易親近,他臉上總是帶著含蓄的微笑,說話的聲音很洪亮:“啊!你好,一級突擊隊長閣下。”
就如同以往那般,每一支工程隊必然有武裝部隊隨同保護,同時也是起到工地的警戒作用。
貝爾克位於法國北部,相距加萊約是三十公裏左右,算起來也是一個較為重要的戰略區域。不過,由於德意誌第三帝國比較重視加萊有軍事港口的關係,沒有大型港口的貝爾克自然是被有選擇性忽視了。
德意誌第三帝國等軸心國部隊即將展開對不列顛的作戰,為了達到欺騙性的目的,軸心國的部隊必然不會隻選擇一處作為駐軍地點,相關海軍也當然不會一窩蜂地駐紮在同一個港口。
那麼,怎麼才能達到欺騙的作用呢?答案就在於有選擇性地分散駐軍的位置,有針對性地凸出幾個在地方認為是登陸戰起點的區域。
目前德意誌第三帝國等軸心國部隊選擇駐軍的區域並不是很多,但是都擁有比較強的針對性。所謂的針對性當然是對英倫三島的威脅係數。
法國部份分別是,加萊、敦刻爾克、迪耶普、費康、勒阿弗爾、巴約、瑟堡、聖馬洛。當然還包括貝爾克和新近占領的澤西島和格恩西島。比利時則是,澤布呂赫、奧斯坦德、布呂赫。荷蘭則是,北荷蘭、弗裏蘭斯、澤蘭。
當然,以上隻是靠近沿海的一些駐點,做出的是一副隨時準備登陸英倫三島的機動部署,內陸方麵則不是現在各國所關心的事情了。
德意誌第三帝國對英國的作戰全世界都在關注,畢竟在此之前除了遠東的日本在中國打了一場不成比例的登陸戰(上海),世界軍事上沒有任何兩個國家打過大規模登陸對抗作戰的實例。有了德意誌第三帝國的閃擊戰的實例在前,個別國家十分期待這一次德意誌第三帝國能夠給他們什麼驚喜。
那麼多人在關注,這無形中讓德意誌第三帝國的作戰部署變得艱難起來。這裏的艱難當然不是行動上麵的,而是保密方麵。從保密和欺騙的戰略目的去考慮,無形中給德意誌第三帝國添加了難以想象的壓力。
而現在,西頓博士這支工程隊到達貝爾克,駐紮在貝爾克的大部份是屬於黨衛軍野戰部隊,如此黨衛軍也就完全負責起了為西頓博士的這個工程隊警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