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陽的臉上出現疲憊的神情,站起身來,說:“我們出去走走吧?”
弗朗茨-哈爾德和阿爾弗雷德-約德爾當然不會反對,海德裏希更加沒有反對的理由。
慕尼黑作為國社黨的發源地,在德國已經是一個令人向往的地方,各地區的國社黨員把來到慕尼黑了解黨的發展史,當成一項極其嚴肅的事情。
在街道上,隨處可見手臂綁著‘卐’字臂章的青年,十人一伍、幾十人一排,驕傲地昂著頭,踏著鵝步緩緩行軍。在‘巴洛克’和‘哥特式’的建築物上,紅色為底、白色圓圈為中心、‘卐’字為標誌的萬字旗極其醒目,那一麵麵旗幟垂直下來,把慕尼黑市中心裝飾成萬字旗的海洋。
巴伐利亞人以保守出名,他們在意自己的傳統文化,作為其首府的慕尼黑,人們的生活則具有傳統、保守和偏執、容易激動的兩麵性。從服飾上看即有穿著巴伐利亞皮褲、頭戴極具民族特色的巴伐利亞氈帽的人們,就算是在白天也不妨礙他們對啤酒的鍾愛。
每年十月的慕尼黑啤酒節是德國境內最盛大的民間節日,屆時會有來自德國各地的幾十、上百萬人來此歡度這一盛大的節日。
啤酒節源於1810年為慶賀巴伐利亞的儲君德親王與薩克森-希爾登豪森的黛麗絲公主共結百年之好而舉行的一係列慶祝活動。由於去年發生戰爭,啤酒節一度被取消,德國現在提倡的是節省、勤勞的精神,在戰爭年代,政府絕對不會允許啤酒產業盛行,這會消耗德國本來就不多的農作物。
說到資源,德國境內現在也對交通實行了軟管製政策。所謂的軟管製政策是,為了節省油料,政府提倡人們出門盡量步行、使用自行車和公車代步。
隨著戰爭態勢的發展,德國能從國際購買的東西變得越來越少,橡膠也成了德國眾多軟肋的一部分,所以在公路上時常可以看見人們用鐵製品替代了原本應由塑料製造的東西。有時候,如果看見汽車輪子成了金屬製的,這也不是什麼值得奇怪的事情。
前線的捷報讓人們暫時忘記了自己應該得到的東西,人們可以暫時忍耐政府的一些限製,隻要前線一直勝利下去,他們願意繼續忍耐,但是這個忍耐肯定會有一個界限,一旦爆發,那……後果將會非常嚴重。
德國出現了一個怪異的社會現象,戰爭的勝利並沒有讓德國國內底層的人民生活變得富裕,相反的,隨著戰爭越拖越長,人民的生活變得越加艱苦。
這個時候,作為德國最底層的人民屬於自己的生活必需品非常稀少,生活上會用到的物品需要向各地的政府申請,拿到許可之後,需要在隔天才能領到,食物等等的東西,也由政府部門統一發放。所以時常可以看見婦女們在街道上排著長龍,從軍需官那裏領取本來就屬於自己的東西。男人們則被征召進入工廠工作,他們的薪資也少的可憐,隻能維持溫飽。
德國人覺得這個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們可以暫時忍受並不如意的生活,一麵忍受的同時,他們在憧憬戰勝敵人之後,自己的生活會得到改善,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國際上有一句用來形容這一現象的話:德國政府非常幸運,日耳曼人是世界上最好管理的國民。
其實,這句話並不完全正確,任何一個國家總會有一些擁有強烈獨立思想的人存在。這些人被規劃到少數人那邊,多數人用著各式各樣的理由來貶低他們,甚至是迫害他們,然後用代表正義的口吻宣稱,這是為了保持民族的統一,讓國家變得空前團結。
現實是非常殘酷的,有時候人們根本分不出對錯,他們隻是慣性的聽取別人的發言,然後再按照別人的意願,做一些自己都不明白的事情。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勝利了,那些錯的會被解釋成為對的。失敗了,對的會被說成錯的。這就是曆史的法則!
這是幾年來徐陽第一次回到慕尼黑,這一切讓他即熟悉又陌生,也讓他明白一件事情,時間永遠在驅使人們去改變一些什麼,就像路邊的廣告牌,幾年前上麵的圖畫是在推銷商品,現在換成了鼓勵人們加入軍隊,或者幹脆換上政治人物的肖像。
武裝人員的出現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這些荷槍實彈的士兵強壯富有活力剛從卡車上跳下來,立刻警惕地控製住街道,他們哪怕是在執行任務,都將頭高高的揚起,時刻保持著一種莫名的驕傲。
人們好奇地停下腳步張望,一輛軍用吉普車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內,他們開始猜測是不是來了什麼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