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各大報紙紛紛刊登徐陽回國的消息,記者用很大的篇章介紹了國防軍第十五集團軍、黨衛軍第一集團軍在法國前線的表現,肯定了兩支軍隊的存在價值。
另一方麵,占據報紙一個角落的還有古德裏安的第19裝甲軍,報紙裏麵詳細記錄了第19裝甲軍至參戰以來的輝煌表現,並針鋒相對的指出,國防軍第19裝甲軍是第一支達到敦科爾克,並最先加入戰鬥的國防軍部隊。
意思非常明顯,也就是說,那場戰爭國防軍不是看客。
這個時候沒人願意跳出來指責任何人,更加沒有人站出來說,第19裝甲軍是因為多次抗拒最高統帥部的命令才會處於那個位置……
徐陽下機後見到的第一個人是阿爾弗雷德-約德爾。
為人爽朗的阿爾弗雷德-約德爾曾因阿道夫-希特勒退出曆史舞台而被冷藏,被發配到奧地利擔任一個炮兵師的主任,進攻波蘭之前被調回柏林,現任德國國防軍最高統帥部的作戰部長,在進攻丹麥、挪威中有出色的表現,曾在阿道夫-希特勒手下參與策劃進軍萊茵,占領奧地利的軍事作戰計劃。
現在,阿爾弗雷德-約德爾受布勞希奇的委托前來慕尼黑見徐陽,此行首要目的是進行說服工作。與之同行的人還有參謀總部的弗朗茨-哈爾德上將,這人才是主角,他與徐陽有著很好的交情。
徐陽在布裏恩納大街的巴洛宮接見他們。巴洛宮原本是國社黨在慕尼黑的全國總部,後來國社黨轉戰柏林,這裏隨即成了有重要政治意義的‘聖地’。阿道夫-希特勒在這裏崛起,也從這裏踏上不歸路。
徐陽就是在那間昏暗狹窄的辦公室接見阿爾弗雷德-約德爾和弗朗茨-哈爾德,在進行談話之前,徐陽含笑邀請兩人參觀了巴洛宮的‘曆史走廊’,曆史走廊的牆壁上貼滿國社黨發跡的黑白照片,照片裏麵詳細記錄了阿道夫-希特勒的輝煌,走廊的盡頭是一間放映廳,裏麵二十四小時放映《意誌的勝利》。
【推薦書友去看看,土豆(www.tudou.com)有完整的播放菜單】
《意誌的勝利》是有史以來花費最多金錢,場麵最為浩大的政治宣傳片:巨大的景觀,用大廣角全觀式,製造氣勢磅礡的黑白影像。《意誌的勝利》所紀錄的是1934國社黨全國代表大會,裏麵充分展現了國社黨人的那種紀律、組織與調度的能力。攝影機多角度的視點,從空中、從地上不斷的律動與變化,運動優雅流暢。那種巨大的場景,眾多的群眾,整齊的隊伍,處處展現了鋼鐵般的意誌、不戰而勝人之兵的視覺效果,也是有史以來參演人數最多的記錄片!
【嗯……說明一點,18歲以下青少年請在家長的陪同下觀看。按照國內教授的話來說:那部片有一種蠱惑人心的催眠效果。(至少……我就看的熱血沸騰,極度希望參與其中……)】
徐陽一直強調一句話,後人不應該抹滅前人的努力,不管政治立場,有人做出了貢獻,那就值得尊敬,很顯然,那個人在發動戰爭之前的確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領導者。
放映廳內,三人端坐在軟沙發上看著銀幕上的記錄片,看著阿道夫-希特勒在銀幕裏意氣風發,時隔多年的如今,阿爾弗雷德-約德爾甚至還會在腦海裏麵想象,如果在那個人的領導下發動戰爭,不知道會不會更好?
徐陽目不轉睛的看著銀幕,他已經不是第一次觀看,但是每一次觀看的時候都帶著不同的心情。比如這一次,他早已經沒有以前的感慨心理,更多的是在專注欣賞。
“一個人的時代過去了……”
銀幕上,阿道夫-希特勒用力的揮舞著手臂,對著將台下,身穿土黃色製服、右臂佩戴‘卐’字臂章的勞動樂人員高聲演講。
“一些人的時代必將來臨!”
銀幕畫麵的轉變,一名勞動樂幹部走出隊列,高聲問:你們來自哪裏?
“德意誌幅員還不夠廣大,看……是德意誌的戰士在世界各地征戰,他們用自己的奉獻、犧牲繪出了德意誌的如畫江山!”
銀幕中的勞動樂隊列手裏拿的不是步槍,那是一根根鐵鍬,身穿製服的人員將鐵鍬跨在肩膀上,邁著整齊的步伐,隊伍延伸向世界的盡頭。
“我知道你們的來意。”
徐陽手指銀幕,裏麵的鏡頭是從空中拍攝的畫麵,陸地上,三條黑壓壓的長龍在前進,鏡頭轉向天空,進入鏡頭的是一個中隊的梅塞施密德Bf-109E艾米爾,它們在空中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