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法蘭西之殤 :暴風雨前(1 / 2)

起風了……

埃裏希-雷德爾站在‘塞德利茲’號航母的艦島指揮室內俯視飛行甲板,他的身邊站著數位海軍將領,其中卡爾-鄧尼茨的神采最為引人注目。

站在卡爾-鄧尼茨旁邊的是一名海軍少將,他的名字叫塞曆亞克斯,負責這次作戰任務的支援艦隊其中一支的指揮,他將領導三艘主力艦、六艘小型艦擔任第I艦隊外圍的警戒巡邏任務。

將領群中,海軍中將丹什的臉色最為憂鬱,這不是說他不受重視,相反的,他太受重視了,這次他被賦予了重要的任務,毫不誇張的說,如果他失敗了,該次的作戰意圖也就失去了意義。他的目光一直盯視主力艦隊的東北方向,那裏遊弋著他的艦隊,那是一支由四艘主力艦、十二艘小型艦組成的戰艦編隊。

海軍少將弗裏克似乎也有點心不在焉,但是千萬不要被他的表情欺騙了,這個人比任何人都要來的精細。此刻,他正在腦袋裏思量艦隊的編隊陣形,他負責的是主力艦隊的主要防禦任務,埃裏希-雷德爾把主力艦隊的大多數驅逐艦編排在了他的指揮序列,那是一支強大的編隊,其中包括兩艘‘興登堡’級戰列艦、兩艘‘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一艘‘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兩艘‘紐倫堡’級輕巡洋艦、六艘‘Z17’級驅逐艦、八艘‘G7’級驅逐、四艘一戰遺留下來的老式驅逐艦。

德意誌海軍可能是世界上最為尷尬的一支海軍,從一戰德國戰敗之後,德意誌每屆的政府當局都不怎麼重視海軍的發展,大部分決策者認為隻要征服了陸地就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甚至認為說,海洋根本不需要重視,決定勝負的關鍵在陸地。

這種思想不能判斷對錯,會有這種想法,主要是德意誌的國情使然。這個時候的德意誌主要是受到來自陸地上的威脅,高層不是不知道海軍的重要性和戰略地位。德國位於歐洲中部,她想要擴張首先要麵對的不是來自海上的威脅,而是西麵和東麵的陸軍強國的迫切威脅。而且在當時,高層並沒有想過要征服歐洲以外的任何一個地方,所以重視陸軍而不重視海軍也在情理之中。

海軍的地位尷尬,埃裏希-雷德爾這個人的存在也變得尷尬起來,一直以來,他在德意誌的威望並不是說完全沒有,而是他了解本國的國情,很少與陸軍和空軍爭奪資源。眾所周知的,德意誌的資源太少了,被陸軍和空軍瓜分之後,留給海軍的資源甚至連殘羹都算不上。埃裏希-雷德爾不是不想爭取,而是他沒有好的理由,所謂獨木不可成林,單單是他重視根本算不上是權威的判定,而且海軍在特殊的地理位置上麵也基本沒有機會建功立業,導致他想找理由都沒得找。

曆史在必要的時候產生了變化,早在1934年,一個人出現在了埃裏希-雷德爾的麵前,那是一個還顯幼嫩的小夥子,他來到埃裏希-雷德爾的辦公室,並以天方夜譚的口吻向埃裏希-雷德爾講述了他對未來海軍的建設看法。

那個人是誰?是當時還隻有19歲的徐陽。這個時候的徐陽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力,在其他人眼中,徐陽隻是一個依靠家族威望頗受重視的年輕人,還是一個略有傳奇色彩的瘋子。

但是不要緊,埃裏希-雷德爾本身就處於半瘋狀態,他不介意見一個有‘瘋子’稱號的小家夥。對於埃裏希-雷德爾來說,反正事態已經很糟糕了,他不會在意是否變得更加的糟糕。

也就是在埃裏希-雷德爾和徐陽見過麵之後,埃裏希-雷德爾乘坐專機前往柏林與當時的第三帝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進行了秘密會晤,兩人在那間陰暗的辦公室裏決定了德意誌海軍的未來。

在這一年,哈爾-馮-斯達克以第三帝國財政部長的身份批準了海軍建造局的造艦預案申請,漢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廠、不萊梅的威塞爾公司、基爾的德意誌工廠、威廉港的船廠,收到了海軍的訂單,計劃建造六艘‘興登堡’級戰列艦,也就是在這一年,德意誌海軍建造航母的預算資金在國會被通過,順帶的,其它戰艦的建造計劃也得到了前期的建造資金。

德意誌海軍的高層曾經大為感歎‘世界真是奇妙’,原因是造船資金並非全部來自德意誌本土,絕大部分資金直接由美國向德國銀行輸血,出這筆錢的人不是別人,正是身在美國的猶太人。為何感歎?那個時候,德國是世界上最為排斥猶太人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