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鄧尼茨正在與海軍中將拉特海恩斯交談。說起拉特海恩斯,這個人有點奇特,他本來是一名以海上運輸業起家的日爾曼商人,事實也證明拉特海恩斯是一個非常合格的運輸商,他一度爭取到了德意誌大部分的海上運輸權。
請不要奇怪,這其中是有原由的,那個時候的但澤被波蘭控製在手上,想把東普魯士的資源送到德國本土必需經過海路,拉特海恩斯一度負責這項運輸,把囤積在埃爾賓的貨物經由‘但澤灣’‘波拉美尼亞灣’運到德國本土的斯德丁。也因為這樣,拉特海恩斯在德意誌海軍當局有了自己的地位,目前他就是德意誌海軍的海運總調度人。
拉特海恩斯在即將爆發的海戰上擔任火力支援艦指揮官的角色,他旗下的大型運輸船無償捐獻給了德意誌海軍,被用來改建成‘火力支援艦’。
所謂的火力支援艦其實隻是一個比較籠統的稱呼,一些大型運輸船被改建成類似於航母飛行甲板的平台,但也隻是類似而已,運輸艦視甲板麵積大小被安裝了固定的裝置,那是一些用來固定火箭炮車的瑣碎零件,但是千萬不要小看那些毫不起眼的零件,每艘大型運輸艦被裝載(安裝)數十台火箭炮,一旦密集射擊,那絕對是恐怖的覆蓋火力。
現在‘覆蓋火力’這個詞還是一個挺新鮮的詞句,所包括的覆蓋範圍也有限,僅有的優勢在於距離和數量,在精確的引導下,相信沒有任何一支艦隊願意讓數萬枚火箭彈砸在自己身上。它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弱點,那便是沒有自衛能力,航速也較低,續航能力短。還有一點,它極度依賴輔助艦和補給艦,一旦失去了這些,它可能連選擇撞向敵艦的資格都沒有。
德意誌海軍為了預防被英國人的雷達發現,一直遊弋在‘瓦登海’靠近齊拉姆‘Y’航線的海域,各編隊指揮官之所以會相聚在‘塞德利茲’號航母,是因為需要商討接下來的作戰計劃。
相對來說,德意誌海軍與德意誌空軍的協同作戰隨著時間的發展,已經探討出一套合理的作戰模式。為了保證海戰需要的隱秘性,在戰役發動開始之前,空軍部會派出空軍空襲英國人的海岸線,力圖吸引英國當局的注意力,最為主要的一點是,試圖破壞英國人的雷達係統,為海軍爭取發動襲擊的突然性。
這對德意誌空軍部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幹的活,他們無法確定自己的手段是不是有效,又能為海軍爭取到多少時間。再則,空軍部也承受不起太大的損失,一旦超過可接受範圍,那將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會影響接下來的戰略部署。
空軍部的計劃非常簡單,簡單到凱塞林想起來就苦笑。凱瑟威廉研究所說錫箔條可以對付雷達,這已經得到證實,盡管針對性不是很強,但是空軍部的確打算嚐試用錫箔條來對付英國人的雷達。為此,空軍部經過嚴謹的策劃,做出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作戰計劃,反正事情必需做。有效,那就是上帝保佑。無效,那也是一件無奈的事情。
卡爾-鄧尼茨的心情之所以比較興奮,那是因為隨著戰事的發展,潛艇部隊的戰果也在擴大。身為潛艇部隊的總指揮官,卡爾-鄧尼茨非常的有麵子,時間也證明他的理論是正確的,至少目前他的潛艇部隊有著輝煌的戰績。
在另一方麵來說,潛艇部隊的輝煌戰績也說明了德意誌海軍的悲哀,隻因德意誌的水麵艦隊實在太弱小了。
埃裏希-雷德爾將目光從甲板上收回來,他環視眾位將領一圈,並沒有打算發表什麼演說。這位老將軍做事極為利索,發布出去的命令他從來都不重複第二遍。
沒有人看見埃裏希-雷德爾悄悄的歎了口氣,將領們在為即將爆發的海戰感到興奮、或憂慮。
埃裏希-雷德爾突然覺得自己應該說點什麼,但是話到嘴邊又用喝酒的動作掩飾回去。他不喜歡長編大論,隻是極為簡單的鼓勵:“勝敗在此一戰,為了德意誌,為了日爾曼,為了元首!”
眾人舉杯,一飲而盡,自此沒人再多說什麼,各自回到自己的戰艦編隊。就有如埃裏希-雷德爾說的那樣:勝敗在此一戰!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CMFU.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