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進攻開始了。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陣地爭奪戰,盟軍失去了前沿,甚至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彈藥補給。
有一點我們都不明白,為什麼己方的裝甲部隊沒有參與進攻?後來我們知道了,原來那些裝甲部隊被緊急抽調到靠近比利時國境的地帶,準備從東麵向被圍盟軍發動總攻。據說,盟軍把裝甲部隊布置在紐波特附近,那裏是最靠近英國多佛爾海峽的位置,所跨越的海峽最窄處僅33公裏。
英國人想幹什麼?現在誰都知道英國人想把部隊撤回英倫本土。盟軍有聚攏裝甲部隊的必要,裝甲部隊能夠為撤退的部隊爭取足夠的時間,盟軍所欠缺的就是時間,現在誰的動作快,誰就是勝利者。
1940年5月28日,下午2點。
徐陽總算拿到了在英特工發回來的情報,內容證實英國已經確定發動‘發電機計劃’。
在德意誌空軍的威脅下,英國和法國征召船隻的行動百經波折終於完成,使得丘吉爾發動‘發電機計劃’的時間來得比曆史上晚了兩天,聚攏起來的船隻也比想象中來的少。
5月26日,德意誌空軍部下達了代號為‘海鷗’的作戰命令,該作戰目的是襲擾英國的海岸線以及空襲英國各海港,阻撓英國人從民間聚集船隻的作業。盡管付出了代價,凱塞林還是完成了徐陽的要求,讓英國人沒能在黨衛軍發動進攻之前,聚攏足夠的船隻。
相應的,德意誌最高統帥部也在這次行動中也得到了好處,他們一直缺少英國海岸線的實際情報,‘海鷗’的作戰行動為他們偵察到了想要的東西,為最高統帥部盡量避免做出錯誤的判斷做出了貢獻。
該次行動也證實了一個問題,英國人的雷達布置的十分的專業,有了雷達的存在,英國人總是能提前幾分鍾知道敵人已經入侵,為英國空軍的抵抗爭取了足夠的準備時間,甚至能夠在幾分鍾之內做出好的部署。在這一點,德意誌空軍吃了一點小虧,幾次空中交火上,德意誌空軍輸在了數量,因為英國人知道入侵的德意誌空軍數量,派出了占據數量優勢的空軍進行攔截。
在機種上麵,英國人的噴火、颶風等戰機的性能不比德意誌空軍的梅塞施密德、道尼爾、艾米爾等機種差多少。按照凱塞林的說法,在同等數量的前提下,德意誌空軍除了個別新近研製的戰機,其它並不占據多少優勢,德意誌目前的優勢在於,德意誌可以犧牲大量的戰機和英國拚消耗。當然,所謂的消耗並不是無意義的讓飛行員去送死。
凱塞林目前煩惱的是怎麼樣來解決英國人的‘時間優勢’,為此,德意誌空軍部已經和凱瑟威廉研究所展開了緊急的接觸,試圖找出對付雷達的辦法。科研人員已經給出了答案,用錫箔條來對付英軍的雷達,錫箔條能在雷達熒光屏上產生強有力回波的特性,至於應該怎麼去做,這已經和凱瑟威廉研究所沒有任何關係。
現在,英國的救援船隻終於出港了。一直沒有動作的英國皇家空軍也從倫敦的機場起飛,擔任護航、清掃、偵察的任務。除了皇家空軍的兩個戰鬥機中隊,英國人從民間征召了每一架能飛的飛機,數量頗為可觀,至於有沒有戰鬥力,可能隻有上帝才知道了。
徐陽得知丘吉爾發動了‘發電機計劃’時,心情開始變得非常緊張,這個緊張並不是擔心英國人的撤退能不能成功,而是擔心在齊拉姆‘Y’航線上的德意誌海軍會不會被英國海軍發現。
在徐陽的計劃中,能不能重創英國海軍隻看埃裏希-雷德爾和卡爾-鄧尼茨這次的表現了。當然,徐陽押寶不會隻押在德意誌海軍身上,黨衛軍控製下的海岸防衛要塞改建工程已經進行完畢,從科隆和亞探運到比利時的巨炮、規道炮大部分已經進入位置,可以在水麵偵察機的協助下威脅齊拉姆‘Y’航線的海航安全。
與此同時,從德國本土調往比利時境內的空軍基地數量正在增加,主要聚集在布魯塞爾和靠近英吉利海峽地區,這是為了進行下一階段的作戰在聚集空軍力量。
有喜有憂。也就是在今天,徐陽收到了一個不是很好的消息,蘇聯為了加快完成對波羅的海上三國的吞並,從腹地抽調了多支方麵軍。
不得不說的一點,德意誌第三帝國在這場戰爭力扮演的是一個奇怪的角色。早在39年蘇聯與芬蘭發生戰爭時,德意誌就開始在暗地裏幫助芬蘭抵抗來自蘇聯的入侵戰爭,德意誌希望蘇聯被拖在芬蘭,或者陷入芬蘭這個戰爭泥潭,讓其不能威脅到德意誌的複仇之戰(也就是目前的西線戰爭),德意誌需要穩定波蘭這個新占領的地區,這當然也牽扯到了所謂的國際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