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裏希現在已經是一名黨衛隊二級突擊大隊長(相當於國防軍少校),一天前,伽利裏希接到團部命令,潛伏到敦科爾克東麵的海濱位置,等待黨衛軍的第二集團軍前鋒部隊的到來。伽利裏希手下的士兵全部由準傘兵師抽調,隊伍的番號在黨衛軍算是首例,不給予任何黨衛軍的軍隊公開番號,同樣的,也絕對沒有國防軍的部隊番號。這支部隊存在的價值就是進行潛伏、引導、破壞、反間等等的任務。
我們可以把這支隻有600人(相當於一個國防軍普通步兵營)的隊伍劃分到黨衛軍內務大本營的建製中去,他們直接聽命於黨衛軍大本營,任何人不論軍銜高低,沒有黨衛軍大本營的許可都沒有權力調動該部隊。
武裝黨衛軍大本營的建立,預示黨衛軍已經從一個不完善的軍事部分走向成熟,這個大本營成立於1939年11月10,也就是黨衛軍參與‘華沙進行曲’之後的半個月內。
眾所周知的,黨衛隊(絕對不是黨衛軍)的在編人員非常龐大,這些人大多是一些激進份子,當然也不缺少因為生活困苦加入黨衛隊(非野戰部隊)的流浪漢。
品質不一,理念差異,讓黨衛隊的建製變得非常的臃腫,起先,一個突擊大隊的在編人員最少的有250人,最多的卻有600人以上。最為混亂的是,因為每個區‘信仰’都不同,在編突擊隊的編製也各有不同,一個小隊的在編人員可以是三四人,也可以是十幾人,混亂程度可見一斑。
大本營也在種種困擾的背景下成立了,大本營可以說是一個翻版的國防軍軍官團,在裏麵任職的黨衛軍軍官,全部擁有不遜色於國防軍軍官團的軍事素質,唯一的缺陷是黨衛軍的軍官團還沒有足夠的經驗。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戰事的發展,大本營視情況新建了多個下屬編製,伽利裏希帶領的隊伍並不是大本營編製下,唯一一支同等性質的部隊。它的內部番號是黨衛隊第111特種步兵營,對外番號是黨衛軍野戰部隊所屬第389步兵營。這樣的部隊總共有12個營的編製,負責各項不同的任務,像是被分配執行空降任務的第116特種傘兵營,他們的任務就是炸掉被圍盟軍的油料庫。
一支剛從貝格出發的裝甲擲彈兵團也歸屬大本營直屬部隊,如果說帶有‘特種’字樣番號的部隊所進行的都是一個‘偷雞摸狗’的‘肮髒事’,那麼這支部隊絕對是截然相反的存在。它無論是在武裝黨衛軍內部,還是公開的建製編屬番號上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全國領袖’裝甲擲彈兵團。
‘全國領袖’裝甲擲彈兵團是首次被拿上台麵的一支嶄新編製的部隊,也是目前唯一一支以‘領袖’字樣做為番號的參戰部隊,這支部隊帶有很強烈的政治意義,它是被全德意誌人民所承認的領袖直屬兵團。
這都還要歸功於;正從柏林搭乘專機趕往法國前線的帝國宣傳部長戈培爾,是他在後方不留餘力的替自己的領袖做宣傳攻勢,讓自己的領袖能夠有足夠的威望坐上德意誌第三帝國的元首寶座。
這位忠心耿耿的帝國宣傳部長是一位極其激進的‘日爾曼至高無上論’的支持者,他心灰意冷過一段時間,因為他一度以為,德意誌將在那群國防軍老爺的控製下,逐步走向‘曾經的失敗’,帝國在那群‘保守’的軍官團的領帶下將會再一次臣服在英、法為首的國家腳下。
這都是有原因的:國防軍統帥部一直都不想進行一場礦已持久的戰爭,國防軍高級將領隻是想從波蘭那裏拿回但澤,然後稍微的教訓一下法國,就心滿意足的收兵回家,在談判桌上,以有優勢的軍事實力迫使英、法等國接受現狀,承認德意誌第三帝國的歐洲核心地位。
戈培爾了解國防軍高層的想法,他唾棄、他懊惱、甚至有點自暴自棄,同時也越加懷念有阿道夫-希特勒領導的日子。按照戈培爾的理解,國防軍高層的想法根本是異想天開的謬論!就好像阿道夫-希特勒所講的那樣,戰爭一旦開始,想停下來就隻有一個結果,那便是,要麼我踏著敵人的屍體走過去獲得勝利,要麼就讓敵人踏著我的屍體走過去,戰爭從來都隻有一個結果:不是敵死就是我亡!
國際社會絕對不願意看到有‘野蠻人’之稱的日耳曼人成為歐洲的核心,特別是英國,這個國家絕對不會甘願接受失敗:現在,已經有情報可以表明英國想要用歐洲的利益換取美國的參戰,丘吉爾再次秉承不列顛人的‘偉大思想’寧願雙手奉上歐洲的所有利益換取美國的參戰,也不願意讓同是‘羅馬公民後裔’的日耳曼人主導整個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