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法蘭西之殤 :屬於他們的曆史(七)(2 / 2)

戈培爾聽過東方的一句古話:寧予外賊,不予家奴。

這句話用來形容德國和英國的關係好像有點不恰當,隻因德國和英國從來都是死對頭,曾經有過的短暫‘友好’也都是各懷鬼胎,曆史的因素決定兩個國家永遠別想成為聯盟,在動蕩不安的年代,兩個仇人互相拚殺也是理所當然的必然事情。

戈培爾不氣憤英國,他甚至對英國有稍微的好感。非常矛盾的,戈培爾的好感就是建立在英國對歐洲大陸的政策,因為有英國這個歐洲蛀蟲國家的存在,歐洲大陸從來都沒有誕生過唯一的強者,這也才讓德國在曆史上有崛起的機會。

曆史曾經稱呼德國為‘歐洲的後進學生’,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德國是歐洲大陸最遲踏上‘殖民道路’的國家,非常納悶的,德國會有殖民的思想全是被英國引導出來的,因為那個時候法國威脅到了英國的世界殖民計劃,英國必然會拉起一個國家在歐洲大陸反過來威脅法國,讓法國顧忌本土安全,放緩殖民戰爭的速度。

英國最好的選擇當然是後進學生德國,曆史的因素決定德國重新崛起之後,第一個要對付的國家肯定是法國,德國和法國從未停止過紛爭,大打小鬧也加深了兩國人民之間的仇視心理。事實證明英國人一成不變的‘挑唆政策’再次得到成功,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也就‘順其自然’的爆發了,不過這次英國人似乎撞到了鐵板,因為她也被卷了進去。

其實,就算奧匈帝國的皇儲沒有被刺殺,德國還是會找借口和法國開戰,按照曆史學家的說法,這個叫做‘曆史的必然發展因素’,這個時候的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得不爆發的時期,所以用戰爭來解決矛盾成了必然的事情。

【戰爭?當然是戰爭!可是為了什麼而戰?】

阿道夫-希特勒光榮殉國之後,戈培爾的事業進入了低潮期,他失去了為之奮鬥的目標,感到迷茫、害怕,因為他已經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在努力了!

【哈爾?那個哈爾-馮-斯達克?哦……天!這個家夥除了搞經濟什麼都不會!】

戈培爾堅定的認為哈爾-馮-斯達克不適合作為一名戰爭時期的第三帝國領導人,因為在戈培爾眼中,哈爾同樣是一位‘不思進取’的保守人士。在戈培爾的理解裏,哈爾進行這場戰爭的目的隻是想利用戰爭來改善德國虛假的‘泡沫經濟’,也就是說,哈爾想要的隻是掠奪、剝削敵國的資源(金錢、原料、等)來彌補德國的經濟虧損,他的一切思考不是為了贏得‘日爾曼民族勝利’,而是為了獲得‘經濟的勝利’。

戈培爾不知道這種做法到底對不對,他也不想知道,他想要的勝利是屬於日爾曼民族的勝利。經濟?戈培爾不是經濟學家,他不懂那麼多,他偏執的認為,所謂的勝利就是日爾曼民族統治整個歐洲,成為歐洲的主宰!嗯……如果成為世界的主宰,這當然最好不過。

可惜,他身處柏林,知道現在的高層所要的是些什麼,他看過蓋世太保部門的機密文件,發現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已經在擬寫所謂的談判協議,國防軍的計劃是占領法國的巴黎之後,隨即與法國當局進行談判。以弗裏奇為首的國防軍高級將領甚至天真的以為,法國承認戰敗之後,英國會主動的向德國示好、承認德國的歐洲核心地位。

【不應該是這樣!不……絕對不是這樣……】

這不是戈培爾想要看到的結局,他驚恐的堅信:任由事態繼續發展下去,德國離再次戰敗就不遠了!

【是的!阿道夫說的對,這幫保守的家夥是德意誌的害蟲,他們會葬送德意誌,再次把德意誌推入無底深淵。我不會讓他們如意的,與我誌同道合的同誌們不會讓他們如意的!!!】

戈培爾透過窗戶向外看去,一百餘架斯圖卡呼嘯著從他搭乘的公務機身邊飛過,他眼裏綻放異常看著緊隨斯圖卡身後的護航艾米爾編隊,緊握拳頭,心裏暗暗發誓:卡恩-馮-斯達克……我的領袖,我們敬愛的領袖,我……我的元首……我們的元首!不論付出什麼代價,我們都會讓您走上應該走的道路……

×××××××××××××××××××××××××××××

這章其實應該叫《戈培爾,正待燃燒的戈培爾!》比較合適,但是考慮接下來的情節需要,繼續使用《屬於他們的曆史(七)》的分節名。

我真的很不想一直想章節名啊,比碼一章字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