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克爾He-177(R4)這次任務的主要目的是,在多佛爾海域布滿漂浮炸彈、深水炸彈,用來阻延英國艦隊出航的時間。時間是戰爭的關鍵,英國艦隊一天沒有離港,德意誌弱小的海軍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在加萊海峽設置‘矩陣’。布雷的任務隻是前奏,後麵的計劃是如何迫使英國艦隊進入參謀總部預定的交戰區域,德意誌海軍將在那‘狹窄’的海域內和英國艦隊一決死戰!
空軍基地的喇叭裏開始響起起飛的命令,亨克爾He-177(R4)高速行駛在跑道上,它那龐大的身軀一點都不笨拙,機身的前滑輪微微的一顫,滑輪飄了起來,然後是雙邊的機翼控製氣流的機翼可活動翼身做出改變氣流的動作,它的機身前部緩慢的升高……
兩個亨克爾He-177(R4)大型轟炸機大隊起飛升空,它們盤旋在空軍基地的上空等待護航的道尼爾Do-335截擊機起飛,兩種截然不同的機型互相彙合,在空中轉變隊形,道尼爾Do-335將亨克爾He-177(R4)保護在立體防禦陣形的正中央。陣形形成,它們環繞空軍基地一圈,向目的地飛去。
兩個大隊的梅塞施密德Bf-190E在第一空中編隊升空的五分鍾之後也開始升空,他們的目的地也是加萊海峽,隻不過他們並不是去執行護航任務。兩個大隊的目的地是加萊海峽的東麵靠近北海西部海的海域,他們將在那裏與英國本土空軍展開一場空中大戰,目的是完全切斷敦科爾克被圍盟軍的空中補給線,也是為了完全掌控加萊海峽——北海西部海域的製空權。他們不是執行這個任務的唯一兩支航空部隊,他們返航期間會與從伊珀爾起飛的己方部隊在空中相遇,伊珀爾的空軍基地負責第二波的攔截指揮。
阿茲不魯克空軍基地。
這裏的飛起跑道同樣停滿飛機,數量龐大的斯圖卡JU-87俯衝轟炸機(A型)正在整隊準備起飛。作戰半徑的限製讓斯圖卡隻能到達英倫本土的倫敦上空,無法轟炸英國北部的工業區,它們在倫敦的上空也不能停留太久,超過時限將可能沒有足夠的油料返回空軍基地。
德意誌空軍的軟肋就在於,它的作戰半徑太短,陸地作戰這一軟肋還不太明顯,但是一旦進行跨海作戰,比如飛躍英吉利海峽到達英倫本土作戰,這個局限就非常明顯了。這也是德意誌為什麼沒有及時轟炸英倫本土的主要原因,沒人希望因為航行油料的不足,而讓德意誌空軍被消耗在敵國的上空。
這麼說或許有點不正確;德意誌空軍部策劃作戰計劃時,曾經有將轟炸英倫本土的任務加到作戰計劃中。空軍部的目的是報複盟國空軍對德意誌本土的轟炸,憤怒使得人們失去理性,他們竟然可以忍受遭受巨大的損失來進行一場‘報複式’的空中戰爭。
作戰計劃傳到帝國總參謀部,那時徐陽正好身在總參謀部充當德意誌軍事委員會的觀察委員,看到空軍的作戰計劃,徐陽立刻傻眼了,他終於知道曆史為什麼會把日爾曼民族稱呼為:容易瘋狂的民族!
拒絕的過程絕對沒有什麼可談性,也就是;徐陽刻意壓下了那份足以讓德意誌第三帝國失去戰爭勝利的文件,參謀總部的參謀甚至沒有發現文件櫃裏少了這麼一份‘危險’的作戰請求。
後來,徐陽親自打電話給凱塞林,力勸凱塞林放棄這種自殺式的報複性質轟炸,立即動手策劃新的作戰計劃,把作戰目標定位:力圖將盟國空軍攔截在國土之外的空域,用有優勢的空軍部隊吃掉敢於飛抵德意誌本土上空的盟國空軍,遺漏、逃掉的盟國殘餘飛機可以交給德國本土的防空部隊解決,空軍部需要的隻是將盟國的大部分飛機攔截在海域上空,落單的殘餘陸軍防空部隊完全可以應付。
凱塞林一大部分同意了徐陽的建議,但是拒絕讓陸軍幫忙,他的原話是:空軍部不會讓任何敵國的戰機逃入第三帝國的本土上空!
請注意,凱塞林用的是“逃”字。
三個空軍基地的空軍部隊皆已升空,數量龐大的機群執行自己任務的同時,黨衛軍部隊也已經進入作戰區域。三麵成環狀的進攻陣形環蓋整個敦科爾克海濱,隻等待德意誌空軍部隊轟炸之後,進攻的號角就會被吹向。
口號永久不變:帝國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