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科技受益者(二)(1 / 3)

列車巨炮在發射前的20分鍾會例行鳴響一次警報,這時候負責操作的士兵會進行裝彈程序,這樣的龐然大物在裝配、運輸和射擊試驗時遇到極大困難。在試驗彈道性能時,裝彈機還不太完善,隻好用一台起重機把幾噸重的炮彈吊送到炮身尾部,再用一輛輕型坦克把它猛地推撞到炮膛裏。為了把火炮運送到試驗場,特地設計了3輛構造特別的巨型運輸列車。沿途的橋梁無法承受這樣大的重量,列車隻好繞過很長的彎路而行駛。到達陣地後,先用2台巨型起重視吊裝底座,然後安裝炮架、炮管和裝彈機構,全部工作由1名少將指揮1400餘人奮戰3個星期才完成,高矗的巨炮十分雄偉壯觀。

目前吊裝炮彈的裝置已經被改善,在列車炮的上方被建造了一個專門用來吊裝炮彈的可移動吊台,唯一麻煩的是,在吊裝上列車炮的後座炮膛位置時,還需要把專門用來填裝炮彈的輕型坦克的橫板吊在半空,幫助填裝坦克把加長的特殊炮彈送進炮膛。

目前用來炮擊巴黎的彈頭經過了改裝。在漫長歲月的研究裏,數百位專家設計了一款可以在彈頭尾部安裝的推射器。在前幾次的試驗中,彈頭經常發生被火yao推射出去後,由於尾部裝置不成熟,直接脫離彈道轟向地麵的事故,更甚者,曾經發生過一起列車炮膛自行爆炸的嚴重事故。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德國的科學家特地召開了一次學者大會,得出的結論是火箭推射裝置出現了問題。由於尾部火箭推射的金屬結構不能承受火yao燃燒時的熱度,出現了軟化的問題,導致尾部火箭推射裝置提前燃燒,這時尾部的裝置還沒有達到脫離彈頭的時間,兩個推射器同時推射,導致彈頭無法穩定彈道而直接墮下,或者直接在高空爆炸。

解決了尾部燃燒係統的問題之後,專家們發現了一種高抗燃燒的金屬,有了這種金屬的支持,新的推射器材被研究出來,使得彈頭被火yao從炮膛裏推射出去之後,隨著慣性飛射,大概3分鍾之後,尾部的氣壓推射裝置開始發揮功能,這時彈頭會繼續以緩慢的速度以彈道軌跡進行飛射。由於是彈道射擊,彈道軌跡會發出一種奇怪的呼嘯聲,就好像是什麼東西提前飛過似的,類似於高速射過的子彈發出的聲音。

德國的科學家從來都是那麼富有想象力,他們在研究衝鋒槍時,就曾經研究出一種迷惑敵人的‘聲霧’係統。MP40就是一款擁有迷惑敵人‘聲霧’的衝鋒槍,它發射出去時,聲音縹緲不定,通常有產生一種‘敵人’在很遠的地方射擊的錯覺,所以手持MP40的德軍通常都使用一種迷騙戰術,就是在原地開幾槍,然後快速轉換陣地,特殊的‘聲霧’會讓敵人產生一種‘四麵都是敵軍’的錯覺。

彈道學的成熟以及火箭學說被認識,並且加大研究資金,直接讓德意誌的軍工技術有了質量上的提高,在目前的氛圍下,科學家們提出了一種可以依靠液體燃料推進的彈頭,在政府的許可下,目前也在研究當中。

當徐陽知道這件消息之後,徹底的傻眼了,目前他還在阿登森林,得知國會通過研究火箭推進器的巨額研究費用時,他的第一個念頭是:導彈!第二念頭是:完了!

徐陽從沒有想過在‘以後’高中生都懂的彈道學說發表出去之後,會引起如此強烈的效應。從1934年第一篇成熟的《彈道學理論》被徐陽發表出去之後,有紮實軍工基礎的德意誌加上富有極度想象力以及創造力的日爾曼民族,現在已經在實踐‘彈道’研究。彈道學對於世界戰史來說,絕對有重大的影響力,有時候徐陽甚至會想到,那種彈道被當成炮彈直接滿天飛的情景。

在一戰之前,彈道學說就已經存在,這也直接讓炮兵部隊的命中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這僅僅是一個初步的彈道研究,也就是說是不成熟的,沒有觸及到火箭研究方麵來。一直到1936年時期,第一個氣壓推射裝置被發明出來之後,科學怪才們的目光才被吸引過來,他們親眼觀看肩式火箭筒發射炮彈、並命中目標的經過,經過嚴密的探討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理論,也就是說,一戰已經得到廣泛利用的列車炮將有可能因為推射裝置的發明,再次重現光芒。

在那之後,科學家們開始關注起那些列車炮的炮彈,以前的炮彈是由火yao的壓力進行慣性推射,也就是說,發射出去之後就按照炮管的軌跡直接飛射,這是一戰時就有的初步彈道理論。有了尾部推射裝置之後,一切都不一樣了,有了成熟的彈道理論,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可以增加探頭射程的尾部推射器,這種推射器直接影響了彈頭的彈道問題,也就是說,彈頭從炮膛裏麵被火yao推射出去之後,在高空慣性飛行直到火yao的推射作用停止時,尾部的推射裝備啟動起來,繼續帶著彈頭飛射,直到推射器的作用失去之後才下墮。目前這種推射裝置還是初步的設計,無法精確的命中目標,它的作用隻是增加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