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讓孩子自己想辦法(1 / 1)

胡勇是成都市第五屆全國青少年科學創造發明比賽一等獎的得主。他的爸爸是無線電修理工,媽媽是縫紉工人,他的科學發明創造與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小時候,他常依偎在爸爸媽媽身邊,好奇地問這問那,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地給予解答,注意培養他對科學的興趣和動手能力。在父母的“孩子,想個好辦法”的鼓勵下,他逐漸養成了愛動腦筋和喜歡“小製作”的好習慣。

日常生活中遇到什麼問題和困難,胡勇的父母總是鼓勵他去積極思考,尋找一種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或工具。晚上有時停電,父母就鼓勵他想個辦法,於是他找來舊電池,安裝了一盞小台燈。鋼筆汲完墨水從瓶中取出時下部沾滿墨水,容易弄髒手和課本,父母鼓勵他找個好方法解決這個問題,他就在墨水瓶蓋上鑽了一個孔,蓋下麵加一塊海綿,汲墨水時不開瓶蓋,從孔中插入,取出筆時,海綿便將筆杆上的墨水擦得幹幹淨淨。

一天,他協助老師給學校廣播站的窗戶裝玻璃,他覺得現有的方法容易傷手和打碎玻璃,於是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母。父母就啟發他:“那你能想出個更好的辦法嗎?”於是他就產生了這樣一個念頭:非發明一個在安裝玻璃時能代替鐵錘的工具不可!他走路想,吃飯想,睡覺也想。終於,工夫不負有心人,他製作出了“鑲嵌玻璃注釘鉗”

可見,當孩子具備一定的獨立意識後,父母最好不要總是生硬地要求孩子該怎麼做,而應以啟發和商量的口吻問孩子,你覺得該怎樣幹才好。如果你認為孩子的做法不好,也別生硬地要求孩子不要那樣幹,而應以商量的口氣告訴孩子,你覺得這樣做不好,想想怎樣做會更好些。這樣,孩子會愉快地做事,不斷提高自己動腦動手的能力。

要知道每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都具有莎士比亞、愛迪生那樣天才的潛能,關鍵是做父母的能否把這種潛能激發出來。要激發孩子的潛能就從日常生活中讓孩子自己動手做起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