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烏湖南歸(1 / 3)

東海、越郡從五月下旬起就進入酷暑季節,於酷暑之中勞作的人們期盼一場天雨來消消暑氣。

鉛灰色的雲層將天地蓋得嚴嚴實實,透不出一絲風來,鉛雲壓著的海水碧澈如玉。徐汝愚略有些焦躁不安,從烏湖出發的船隊已經進入東海泰如東麵的海域,到三水就是這一兩天的時間,若是此時乍起風暴,就必須在泰如境內暫作停留。雖然李印率領的水營船隊前去接應,江水北岸尚有數萬精兵威懾宛陵,但是徐汝愚心中仍然有些擔心,從船隊進入東海海域起,就遣出十餘撥遊騎潛入東海境內,隨時斥候東海境內陳族軍隊調動的情況。

平城水營尚有兩萬水營戰力駐在平城、泰如一線,這兩萬水營在烏湖船隊抵達東海境內之時,就離港出海,不知所蹤。烏湖船隊直到泰如東北麵的海域時,才發覺讓平城水營的戰艦綴在後麵。

消息傳到三水,徐汝愚倒心安不少,若是陳預有意吞下烏湖船隊,大可以優勢兵力脅裹著船隊靠岸。除了範陽避難的世家子弟,船隊中真正有價值的乃是礎艮堂近萬名的匠師與無數戰備物資,其中四五千匹優良戰馬任是誰看了都會眼饞。除了八百裏田莊之外,範陽蔡家便靠以製器名聞天的礎艮堂支撐起一個數百年的大豪族。

範陽蔡家與雍揚梅家皆精於製器,然而有所專長。

雍揚梅家以長弓名震天下,一張普通長弓能在二百步外洞穿二寸厚的鬆木板,普通木盾、皮盾在二百步內無法形成有效的防護。雍揚弓弩的製造機密原來在雍揚梅族、宛陵陳族、泰如席族之間共享,梅家所製的長弓也主要提供給東海境內的世家軍隊。然而東海之戰,梅族先與普濟、白石結盟,其後又歸附到徐汝愚麾下,雍揚長弓的秘密便漸漸流傳開去,各地的長弓製造差不多在這年內都受到雍揚硬角長弓的影響而上了一個台階。鑒於此,徐汝愚便令江寧批量生產良弓利弩販賣給那些在大勢力夾縫間求存的中小世家。

範陽蔡家礎艮堂所出利刃百折成器,韌而堅銳,其製器之密在於精鐵的煉製,兵刃販賣各地,賣家無論是誰都可以參與競價,便是普濟島這樣的海寇勢力也不拒絕。徐汝愚在商南得蔡家半贈半送一批良品刀具,徐汝愚也隨身配製一柄製式馬刀。徐汝愚剛到清江的時候,常常身先士卒,刀下亡魂將有百人,刀鋒才倒卷崩壞,由此可見品質之優。

徐汝愚真正控製雍揚之時,便令梅家與礎艮堂互相取長補短,礎艮堂也能超越梅家製出五十人才能扳動發射的巨型車弩,然而熟練的匠師才是大批量製造良器的最根本保證。

襄樊會在汾郡與荀家相爭,在裝備上吃尤甚,許乃濟在襄州城戰死,便是因為荀家的大同鐵騎硬生生的衝垮襄樊會在城門前的臨時防禦而一潰千裏的。甲騎具裝的重甲鐵騎正麵衝鋒如鉛雲壓來,氣勢極為駭人,予人難以磨滅的震撼。邵海棠此時憶起,猶歎息不已,常言:“有這些一支重甲騎兵用於側翼突擊、正麵突擊、埋伏,妙處太多。”大同鐵騎的千餘具具裝鎧皆由礎艮堂提供,邵海棠便有心期盼蔡裕華的到來,說道:“蔡裕華來江寧,可以校尉銜出領軍器司。”

蔡裕華與徐汝愚淵源頗深,在商南之時,就與徐汝愚相識,在青焰軍成立之初,就給予極大的助力。後來君家歸附江寧,往來於範陽與江寧之間,蔡裕華便在範陽為君家居中調停,又是範陽南附江寧的世家中的核心人物,當授要職以安範陽南附世家之心。

徐汝愚對將蔡裕華安置長史府並無議異,用他出領軍器軍械司,便才給用,正當合適。卻不同意在礎艮堂南歸江寧之後就著手組建重裝騎兵。

中原世家要獲得戰馬不易,惟有東海陳家、範陽蔡家、汾郡荀家、肅川穀家因地利之便擁有上萬規模的騎營,伊家傾青州之力,騎營不過四千眾,然而吳儲與長戈四十九騎或亡故或離開青州,青州的騎營也漸漸沒落了。徐汝愚在原來襄樊會騎卒的基礎上,整合南閩、越郡之力,騎營也不過三千人的規模。除此五家之外,便是南平實力能與呼蘭並雄,也因為苦無馬源,無法擁有成建製的騎營。

若與中原諸雄爭霸,徐汝愚倒不會煞費苦心的建立騎營,呼蘭人或許最後的勁敵,擁有一支精銳騎營,在與呼蘭人的對抗必能發揮極大的作用。

呼蘭騎兵雖然號稱鐵騎,卻非重甲騎兵,騎卒的甲具尚及不上中原世家的輕騎兵,但是呼蘭人騎射嫻熟,武功了得,能將精銳輕騎的機動性發揮到極致,吳儲先人在平城抵抗呼蘭等異族之時,創立的清河衝陣便結合了呼蘭騎兵的特點,沒有采用重甲騎兵的形式,隻取數十武藝超群者為衝陣的前鋒身穿重甲,跨下良馬也是千裏選取一,披上具裝鎧,而不失奔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