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英雄遲暮(1 / 3)

徐汝愚奪去江寧,祝族也知其勢甚強,無法奪回,隻求兩家相安,不敢輕起兵釁。撫州會戰過去已有兩年的時間,除去溫嶺的地界,為患數十載的流寇、江匪、海盜在越郡境內一齊絕跡,就是溫嶺城裏的海匪也不敢輕出溫嶺城池,越郡大地這兩年來倒恢複了許多生氣,民生得到休養。

三家邊境線上犬牙呲互,除了巡視的兵卒一隊隊兵卒再無人煙,壕溝、木牆、拒馬柵、鐵蒺藜、高塔望哨、泛著冰冷光澤的鎧甲與利刃將偶爾相錯而過的兩列巡丁分成對立的兩個陣營。

往深裏走,這冬去春來,芳菲正盛,越郡大地上山河錦繡如簇如團。

在金華城裏,曲暢園算是一處極致雅致的去處,湖石堆壘、草木修蔥,間有曲水流榭。樊徹時常靜坐在曲暢園的西園子裏沉思。

徐汝愚能夠如此迅速成的崛起,《置縣策》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特別是撫州會戰之後,徐汝愚整合雍揚的勢力,確保南閩會戰的完勝,一舉崛起成為東南第一勢力。

雖然世人皆說置縣策始亂天下,但是看到江寧勢力的崛起,世家大族卻又紛紛效尤,祝、樊兩族概莫能外。

置縣製的根本在於罷除私兵、革新田製、分邑立縣、削弱世家。越郡世家根係複雜,沒有革新的勇氣與毅力,斷無可能將世俗的權力從別的世家手中收回來。

江寧軍製的基礎在於軍屯,徐汝愚在靜海、清江、東陽獲得大量的荒地,保證軍屯的大量用田,避免與舊有的世家勢力因為田製產生激烈的衝突,又有梅、許這樣的大族不遺餘力的支持,才能夠順利的罷除世家的私兵。

江寧施行的軍屯之製,確保兵權都牢牢的掌握在徐汝愚手中,此時徐汝愚再在轄境內革新田製、分邑置縣,反對的聲音就弱了許多。

祝、樊兩族卻沒有這樣的條件,要學徐汝愚那樣罷除世家的私兵,就需要數百萬畝的良田去養這些人。

樊徹倒是想過濱海的荒地可用來開墾屯丁。

在過去數十年間,普濟海匪時常侵入近海地區,近海的村莊、集鎮十之八九都成了廢墟,現在普濟島勢弱,又極力謀取與祝、樊兩家結盟,已停止了對越郡近海地區的洗掠。加上祝家吳州府的近海區域,可以開墾的荒地倒不比靜海府的地界小。

樊徹隻是擔心罷除世家私兵後的不良反應,或許隻要消息宣布,與江寧地界相鄰的世家大概多半會打投附江寧的主意。

徐汝愚當年在雍揚整合勢力時,萬嶸歸附宛陵,龍遊邑也從雍揚地界劃了出去。這樣的教訓既讓人快慰,又讓思前顧後,無法下決斷。

近兩年來,餘杭府也學江寧那般,擇險隘交衢之處築城,改邑為縣,餘杭府境內大大小小的設置了十多個縣,但是這樣的“置縣”,與江寧所行的《置縣策》有著天壤之別。樊族無法從別的世家收繳兵力與額外賦稅,築城置縣隻能說加強了餘杭府的整體防禦,卻增加了樊族的財政壓力,分散了樊族的兵力。

樊族先與百夷爭鬥了數十年,接下來又與普濟島爭鬥近二十載,沒片刻稍停,族中財力幾乎耗盡,除了地盤與兵力,實力卻沒什麼地方比得上梅家、許家這樣的大族。若與江寧開戰,樊徹心實沒有取勝的信心。卻是近來天下形勢劇變,各家勢力糾纏不休,江寧大概也不敢輕起兵釁讓別家所乘。

近年來越郡息爭休兵,民生得到休養,樊家卻無太多的好處。

越郡、東海的鹽鐵牟利最豐,但是進出越郡的路途都在江寧的監視之下,銅鐵、絲茶、漆木等諸宗有暴利可圖的買賣,江寧一概都控製極為嚴格。但是江寧並不拒絕除樊、祝兩族以外的世家從中牟利,非但如此,江寧還默許餘杭、吳州、曆陽的世家從雍揚販私鹽到三地去賣,減少樊、祝兩家鹽鐵專營的暴利。

江寧一方麵對祝、樊兩家保持積極的進攻姿態迫使祝、樊兩族維持較高的軍備。一方麵拉攏、分化越郡的中小世家,內外勾結走私鹽鐵,來破壞祝、樊兩家的鹽鐵專營,加重祝、樊兩族的財政壓力。

樊徹也曾想過與普濟結盟,與祝連枝在吳江的連舫裏密會數次,終是顧忌太多,無法痛下決斷。

腳步碎響,一名傳令兵穿過月門,走進園子裏。樊徹抬了抬眼皮子,難得半日偷閑,樊徹吩咐除非重要軍情,其他一概留待明日處理。

樊徹接過從傳令兵手中接過信函,展開一看,左手撐在石桌上霍然站起,籲了一口氣,揮了揮手,讓傳令兵退下。

傳令兵才轉身,近三寸厚的石桌麵嘩啦啦的裂成碎石滾落到滿地;卻是樊徹不自覺的用上陰勁將石桌震得如此。

傳令兵諤然轉身,看到樊徹陰鬱下來的神色,心裏一驚,話沒敢問出口,轉身穿過月門出去了。

相隔百餘裏,雁潭城東南的青焰軍營裏,馮遠程在晚些時候也接到相同內容的信函,不過是來自江寧司聞曹刺軍司越郡房的密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