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青焰軍議(2 / 3)

徐汝愚講述百夷五十年史,梁寶、即墨明昔、魏禺、尉潦四人都深深埋下頭去。徐汝愚悠悠歎道:“嶽家被逐出宣城之後,越郡最強盛的世家祝家與樊家對百夷采取鐵血政策進行鎮壓,不惜將宣城毀去,也要將百夷族人逐出越郡。其後四十年,越郡世家與百夷族之間的戰爭主要發生在清江府,清江府五座城邑:宣城、新安、撫州、崇義、清江漸漸成為荒城,在清江戰局的後期,普濟海匪占據金華府的溫嶺邑,極力向越郡內陸擴張,扶持清江府的盜匪集團。在新朝三十六年至新朝四十二年,清江府的各路盜匪成了清江府除世家、百夷族之外第三股勢力。新朝四十二年,百夷族與越郡世家戰事正緊,公良友琴從溫嶺出兵,迂回至撫州、宣城間俘奪人口充塞島民,此役中百夷族王室護衛不幸遭遇普濟匪軍,百夷族王室失蹤,失去領袖的百夷族不得不放棄撫州、宣城兩城,退回武陵山中。各路盜匪乘機占據兩城以及眾多塢堡。越郡世家的實力被公良友琴吸引在金華府,也無餘力經營殘破不堪的清江府了,清江府從此成為盜匪的樂園,隻有新安邑勉強算得上完好。”

徐汝愚講完清江府荒城的由來,心情未免沉重起來,頓了一頓,接著說道:“經曆四十年的戰亂,百夷族人口由八十萬下降至三十萬。越郡世家為了繼續遏製百夷勢力,在金華與撫州的武陵山東北麓險峻處設寨築堡,用高牆構連,東西橫亙一百二十餘裏,將百夷族三十萬人盡數封在武陵山中。南閩宗政世家同樣對百夷族采取封鎖、隔絕的政策,在武陵山的東南設置封鎖帶。武陵山的西南是綿亙千裏的雲嶺,百夷族本就是被三苗族從雲嶺驅逐出來的,自然得不到那邊的支持。武陵山的北麵就是清江府,可是清江府現在又被數十路不同來路的盜匪所盤踞,百夷族自然也無法從弱麵與外界聯絡。被封鎖在武陵山中百夷族人生活極為艱辛,常常為了一些生活必需品付給清江盜匪高達數十倍的代價。”

“清江府盤踞的各路盜匪中,主要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主要是由公良友琴在背後支持的親普濟盜匪,第二類是在荊郡越郡世家爭霸戰中落敗的世家淪落至清江府的盜匪,第三類就是由清江本地流民組成的。清江府因戰亂人口大多流亡異地,但還是有一些人留下來,為了在險惡的環境下生存,也隻得淪落為盜賊,但是他們占據清江府險要地形,組織生產,並不依靠掠奪為生,十年前、七年前我父親與我兩次赴清江,估計平民流賊有二十萬之巨,其中十有七八是老弱婦孺,二十萬人分為大大小小的十七支隊伍,最大擁有人口不過三萬人,戰力不足二千,談得上精銳的更少得可憐。現在據說他們業已聯合起來對抗其他兩類盜賊。在世家爭霸戰中落敗的世家在清江府淪為盜匪之後,與公良友琴在背後支持的盜匪,是日後我們在清江府必須要逐步驅除的,他們以掠奪為生,為害荊、越、閩、寧四郡,危害比普濟海匪、世家征伐還甚。”

徐汝愚說到這裏,雙目明亮的望向眾人,堅毅的說道:“即墨明昔即是百夷王族遺脈,梁寶、魏禺、尉潦都是夷人,在我青焰軍,沒有異族之說,同居四海之內,諸位都應敬如兄弟姐妹。明昔,你們站出來。”

即墨明昔、梁寶、魏禺、尉潦眼中已是蓄滿淚水,聽到徐汝愚說到“同居四海之內,都應敬如兄弟姐妹”,鼻頭抑不住酸楚,熱淚滾落下來。四人跌跌撞撞的爬到中央,跪伏在地上,說道:“明昔聽候先生吩咐。”

徐汝愚說道:“明昔,在我們還未能在清江站穩腳之時,你不可以向你的族人泄露你的王室身份,免得你的族人傖促起事,既壞我大計,又徒然給你族人帶來滅頂之災,你可知道?”

百夷是個勇於抗爭向往自由的民族,若是明昔以王室的身份重返武陵山,百夷族極有可能會重新走出武陵山爭奪清江荒城。此時的百夷隻有三十萬人丁,又長期被封鎖在武陵山中,戰力疲弱,人民生活極其窘迫,再也經不起戰爭的消耗。

即墨明昔伏首應道:“明昔知道先生的好意,明昔會遵循先生的意思去做的。”

徐汝愚點點頭,說道:“好了,明昔的身份與姓氏今日在此下封口令,誰也不許在我們十二人之外提及,直至封口令解除為止。梁寶你領著二十夷族戰士迅速潛入武陵山中尋找你的族人,約他們十日後派人到宣城運糧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