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汝愚不曾看見他破敝不堪油汙蹭亮的道袍、也不曾看見他結如盤蛇飄如雪絲的亂發、不曾看見他塵垢下如新的童顏,隻在那平淡無奇的黯淡雙眸中望見自己,再看去又在自己湛湛雙眸中望見生機盎然的鶴發童顏,說道:“傅鏤塵。”
“你既已看到我,為何不再看我眼中的你?”
徐汝愚再看去,隻見眸中藏眸,一層眸光便是一道水波,內識海晃動起來,一圈圈的向止無所止的渺茫之所蕩漾開去,不知過了多久,就似這漫天的星辰俱已從內識海中恍然流逝。
徐汝愚悠悠醒來,說道:“我在何處?”
“你欲在何處,便在何處。”
閉眼再睜,還在原處,梁寶立在身前,水如影、袖兒站在身側,徐汝愚長揖及地,說道:“謝前輩指點。”
“你能看透我的玄機瞳,果真是練成了旋擰丹息與止水心經。”
“道玄深處乃不盡生機,大道無情而澤生。”
“明鏡發掘自我,你已具明鏡,何故還無法自由?”
“望前輩不棄汝愚莆柳愚資,收錄門下。”
“你道心已深,蒙塵乃需自己拂去。你我同去挑明月樓吧。”
傅鏤塵身形便若遁入虛空,徐汝愚步雲綴著他若有若無的氣機輕煙似的向挑明月樓而去。
皎皎明月如玉盤,高懸中天,清輝灑下。
傅鏤塵看向身後徐汝愚煙雲飄渺的身姿,讚道:“你隻有一式步雲姿,卻攬盡行雲神韻,我還未曾見過天資勝於你的人。”
傅鏤塵說:“四十年前我於東陵遇見你父,然而他已師從天機雪秋,我與他交言甚歡,戲言他若得子必送之我的門下,不想這一言,成了我四十年修行的業障,今日來尋你去了這個業障。”
徐汝愚執弟子禮,說道:“汝愚愚鈍,希望獲言於先生。”
“講來。”
“先父徐公經世避世,於灞陽城下滅此事,先生可知?”
“你父洞明世事,通慧人情,自然知道放下之理,故而生性平和,隨遇而安,需拾起便拾起,需放下便放下,再無執著,遂成大儒。故而經世入世,灞陽城下亦能‘滅己’。”
“先義父吳公,屠戮六邑,於江津自剄,先生可知?”
“吳儲蒙蔽仇怨,殺戮隨性,入魔障,而至空絕之道。然而他終能由武入道,於江津城中‘滅己’,遂成宗師。”
徐汝愚望見飛鳥掠過月影,問道:“飛鳥無痕,月藏川流。一意孤行否?”
“心之無垠、道之無涯,守於內心,意在超越。”
傅鏤塵歎息,此子所識武道、經世之術,世人罕及,然而經曆灞陽、江津之變,太過執著,幾陷空絕之道,若不得開解,一生痛苦迷茫。
雖能憑借天賦,短時間內臻至一品級高手,然而再愈精進,心中疑惑愈深,求道之路日益維艱,入魔道亦不遠矣。陳昂知道自己與徐行的約言,不惜自降身份,禮求自己引導此子,實是他一片護犢之心,罷了,也了去自己一個心願。
傅鏤塵道:“大道無情而澤生,你又何需執著於滅己為己?”
“槃木拳演澤生之道,然而步雲術、碧落戈、驚神槍、大散手、星空飄香劍能否與之熔於一爐?”
好個小子,不及弱冠,卻能由武入道。
“大道無限,可溶一切,豈止於武招;你若習小乘之道,便是不溶。”
徐汝愚如有所悟,忽展臂,意在縹緲空處,如巨木發枝。
起身,疾走,雲起足下。
指影戈形,積霞晴燦晚空。
電跡遊動,化作飄香雨。
不斷自我否定,又不斷掙紮起複,難道就是困惑一生?
“大道澤生。”
斷喝直貫徐汝愚的心神,隻覺一塌糊塗的內心頓成一片空明,種種武學俱不留痕跡,隨意箕坐在如鱗的房簷琉璃瓦上,看向天空碩大的月輪,星眸再啟,眸光竟也與這一空的月華一般無二,熒熒,空實莫測。
傅鏤塵道:“癡兒,你若想不透這節,今生武道再難上升,修為再高,也隻能是伊周武之流的小乘之境。”
徐汝愚箕坐如故,笑意卻由心中綻出,說道:“無招可為,汝愚不敢再自製樊籠了。”
“你的修為尚且不足,與絕世高手相爭,依舊需要依靠有形之招。使刀使槍?”
“心中有刀意,出掌成刀,出戟也是刀。”
由道入武,不居下品,大道澤生得傳人也。
“哈哈,不需十年,你的名字便能甚囂塵上。大道澤生可以傳你。”
傅鏤塵從懷掏出一冊,上書“大道澤生”四個古篆。徐汝愚接過一看,睜眼看那四個朱砂勾鏤的古篆,心神一蕩,不由隱約感到它所傳達不可言傳的玄古妙意。
傅鏤塵說道:“此冊分上下兩部,上部述大道澤生之義,下部體義之妙,分述武學、政務、兵法。上部開篇言:道,體乎物之中以生天下之用者也。物生而有象,象成而有數,數資乎動以起用而有行,行而有得於道而有德。”
傅縷塵說道:“老氏有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今之武學循道求源,不出陰陽、乾坤之義,經曰:無極而生太極,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動靜各其時,一動一靜各其有紀,形成陰陽說。易曰:天地精粹之用,與天地並行而未有先後也。故天體道以為行則健而乾,地體道以為勢則順而坤,無有先之者。”
徐汝愚說道:“陰陽無為,乾坤入世,我輩何必執著?”
傅縷塵說道:“不入紅塵,怎出紅塵,你的修為需經紅塵曆煉。”
徐汝愚起而舞,行如流雲,莫測其蹤,止則蓄勢,如淵如陵,丹行於竅,寒暑分至。傅鏤塵笑意盈盈,說道:“孺子可教。陰陽、乾坤莫不從道所演義出來,武道之極致,莫不循那遁為無形的大道。循大道而遁一,臻入天元。”
“何為‘遁一’,那‘一’可是永恒不滅的生機?”
“丹息術無外乎精、息、神、虛。息者有二,五穀飲食入腸胃化為清濁之息以育營、衛二息,息走體水之中,血脈液絡是其通途。呼吸之息取之於天地。丹息術修煉正確的法則就是將脈絡之營息與呼吸之息煉成丹息。精者,氣之精微,充塞五髒六腑,歸藏二腎,調和陰陽機理。真精,隨意而生隨意而亡,變化之速,遠超氣行。然則息為精母,無足以匹配之內息刺激,經脈就會萎縮。因此修行必須持之以恒。神者,偉力。虛者,妙也,虛力,也喚作妙力,影響人的感官五覺,心智性格,加之於人侵淩心神。武之至境,無也,大道無名大自在哉。形體精神皆無,重歸那一點生機,與道融為一體,獲永恒之逍遙。”
徐汝愚此時方知傅鏤塵的追求乃是脫塵而去,遁入虛空。
“‘大道澤生’何不傳於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