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觀色 把話說得恰到好處(3)(2)(2 / 3)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形:一些夫婦動輒發怒,事後又不分析原因,不設法解決。對此,許多夫婦頗有微詞,並稱之為婚姻上的“慢性自殺”。而他們則認為,一味地忍耐,不發生任何口角和衝突,夫妻關係就會好。這話聽起來順耳,實則已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回頭看看他們的二人世界,關係的確“好”,但他們之間卻不會很溫暖,不會經常有愛情的火花迸發。因為他們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所有的家庭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矛盾,你的配偶不會每時每刻都對你充滿柔情蜜意,彼此希望滿足某些要求是合理的———隻要這些要求不苛刻就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既認識到偶爾的生氣和衝突是一種正常現象,又注意保護你應該具有的“權利”。

夫妻吵架無輸贏之分,誰是誰非不可能明明白白,有時隻不過是做某一個“選擇”,而這個“選擇”往往來自一方的讓步。

懂得了吵架的藝術,夫妻就能雖吵猶親,愛情的紐帶也將越來越緊。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1)允許對方偶爾生氣。如果你認為彼此間愛慕的一對夫婦也不免會有嫉妒、煩惱和生氣的事情發生的話,那麼當這些情緒來臨時,你就不會驚慌失措,因為這並不意味著他或她已經“沒有感情”了。也許你的配偶是因為上司的緣故而情緒低落,沒有向你表示纏綿之情,但即使這暫時的不快不是你的過錯,你也應該問:“親愛的,我做了什麼事惹你生氣了嗎?”如果回答是否定的,你可以再問:“那麼,我能為你分憂嗎?”如果對方不需要,你就不必打擾。要知道,這些問候是你給予的最好的安慰。

(2)以冷對熱。以冷對熱的關鍵,就是你吵我不聽。在一方感情激動、控製不住自己的時候,任他發火,任他暴跳如雷,不去理睬他。“一隻巴掌拍不響。”一個人吵,就吵不起來,等他情緒平和以後,再和他慢慢說理,他就容易接受。

(3)說話要有尺度。即使忍不住爭吵,說話也要有尺度,不能說絕情話,不能譏笑對方的某些缺陷或揭對方的“傷疤”,更不能在一時氣憤之下,破口大罵,不計後果。比如有的人吵架時言語不留餘地:“你是不是問得太多了?……“我要你怎麼幹就怎麼幹!”“你受不了可以走。”等等,這類話咄咄逼人,很容易引發更大的衝突。

(4)直接表達自己的期望。如果一方想表達自己某種強烈願望,最好直說“我想……”。比如妻子責怪丈夫好久未帶自己上餐館,她就不妨直說:“我想今晚到外麵吃飯。”而不要說:“你看小張每周至少帶妻子上一次飯店,而你呢?”

(5)就事論事。為了那件事吵,談清這件事就行了,不要“翻舊賬”,也不要無限擴大。不要隨便給對方扣什麼“自私”、“不可救藥”、“卑鄙無恥”等帽子,否則,就把事情搞得太嚴重了。另外,對事情也切忌擴大化,如果從這件事又提及以前的事,從對配偶不滿又拉扯到他的父母兄弟姐妹身上去,就會把事情搞得越來越複雜。

(6)主動退出。不少夫妻在爭吵過程中,總有一種心理,就是都要以自己“有理”來壓服對方,結果誰也不服誰,反而越說越有氣。其實,夫妻之間的爭吵,一般沒有什麼原則問題,許多是是非非糾纏在一起,也不易分清,特別是在頭腦發熱、情緒激動時更不易講清。如果爭吵到了一定時辰和一定程度,發現這樣下去還不能解決問題,那麼有一方就要及時刹車,並提示對方休戰了。這並不是屈服、投降,而是表示冷靜、理智。比如可以用幽默打破僵局,或者幹脆嚴肅地說:“我們暫停吧!這麼吵也解決不了問題,大家冷靜點,以後再說。”之後,任憑對方再說什麼,也不再搭腔。

夫妻間應多講甜蜜的“廢話”

該說不說,不該說偏多說,夫妻怎麼能說到一塊兒?所以,適度地說些多餘的廢話,哄哄對方,不是為騙取對方的感情,而是對對方的體貼。

人與人的交談中總帶有一些廢話:陌生人見麵要有禮節性的客套,客人見麵要寒暄一番,批判性的話常常用委婉的說法表達出來……這些看來無關緊要的“廢話”卻是人際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妻子回到家,推開門,丈夫劈頭就問:“怎麼這麼晚才回來?”而妻子也許遇上了不順心的事,已經是急匆匆地趕回家來的,一聽這話就火了:“我晚回來關你什麼事?管頭管腳,你樣樣都要管?”丈夫也火了:“我問錯了?我問你怎麼會這麼晚才回來,又有什麼不對?”

的確,單單把丈夫的話寫出來分析,是沒有什麼不對,他要了解一下妻子晚回來的原因,其中包含著關心的意思。那麼,問題出在哪裏了呢?讓我們來看看,要是給這些話加上點無關緊要的“廢話”,效果會怎麼樣。

丈夫說:“阿玲,你回來了!今天好像晚了點……”其實,你別問下去,妻子就會說明晚歸的原因了。同樣問詢晚歸的原因,加了幾句多餘話,卻讓人感到親切和體貼。

同樣,如果丈夫那句直率的問話已經出口了,妻子在回答時注意加上一、二句無關緊要的“廢話”,比如說:“你瞧,我這不是回來了?”或者“真對不起,讓你等急了吧?”這樣,兩個人也不至於吵起來,即使妻子不忙解釋原因,丈夫焦急和不耐煩的心情也能緩解了。

對於這種近乎於婆婆媽媽的事,做丈夫的往往很不在意。比如:

丈夫馬上要上班了,溫柔細心的妻子反複叮嚀:“中午飯後別忘了吃藥”,“下午天要冷的,帶件衣服走吧。”丈夫不耐煩地說:“你有完沒完?年紀還不大就這麼嘮嘮叨叨的”,試問,妻子這時會怎樣想?妻子自然會感到傷心和委屈。

再如,丈夫回到家裏,把該買的買回來了,該做的做了。妻子問什麼他答什麼,一言兩語、幹淨利落。可是,妻子總覺得還缺少點什麼,同姐妹們嘮家常時,不無埋怨地說:“我那口子老實得像塊木頭,三拳頭打不出半句話來。”原來,妻子內心在期待著丈夫除了講這些最“實用”的話之外,再加一些溫存的“廢話”。

這種似乎無關緊要的“廢話”,用術語來說,叫做“冗餘度”。

人們在戀愛的時候,需要許許多多這類冗餘的話。一言一語,一舉一動都充滿著隻有對方才體會到的情意。可是,在婚後夫妻交往中,對這種冗餘度的要求減少了,從個人的感覺來說,既已成夫妻,再說那些“年輕人”的火熱的話似乎有點不好意思。夫妻間事務性的“正經話”越來越多,含情脈脈的“沒用話”則越來越少。時間一長,對方都會感到失去了什麼,逐漸產生“家庭是愛情的墳墓”之感覺。

注意一下人們從戀愛到結婚乃至家庭生活的不同階段中對語言交往冗餘度要求的變化,有助於夫妻間保持親密和諧的關係。

例如,丈夫不慎丟失了20元錢,回家對妻子說了。妻子既感到可惜,又埋怨丈夫不謹慎,不停地叨嘮起來。她從丈夫平時大大咧咧的作風講起,舉了日常生活中許許多多實例,叮囑丈夫下回要把錢放好……丈夫理虧,感到妻子講得在理,然而,妻子的這種分析和叮囑,冗餘度太大了且不斷地重複,就讓人受不了了。最後,免不了要吵起來。其實,當夫妻一方有了過失並已認識到了的時候,對方不僅不能有過多的冗餘,而且還要比往常更簡略一些。設想一下,丈夫丟了錢,妻子聽說後,就簡簡單單說一句:“丟了就丟了,不過,你亂放東西的習慣是得改一改。”這句話既把批評的意思講了,又充滿著對丈夫的信賴和體貼,充分尊重了他的自尊心。因為這時丈夫自己也在懊惱和反省,妻子隻需點一點,就足夠引起他的重視了。

七、與對手說話恰到好處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能不能掌握充足的資料,不僅關係到己方能否做出正確的決策,而且也關係到談判桌前能否說服對方,掌握主動權。所以,談判前必須努力做好資料的搜集工作。

應當設法了解談判對手的各種情況,摸清對方的底細。應該盡一切可能,準備好各種有關的情報資料,並通過研究對方的資料,把握線索順藤摸瓜,預測其談判立場。

北京舉行的一次談判會上。談判的議題是關於中國進口某國汽車的質量問題。

我方代表首先發言,簡單介紹了全國各地對該種汽車損壞情況的反映。

對方深知汽車的質量問題是無法回避的,他們就采取避重就輕的策略,每講一句話,言語都很謙虛謹慎,看來是經過反複推敲的。比如他們在談到汽車損壞的情況時說:“有的車子輪胎炸裂,有的車架偶有裂紋……”

我方代表立即予以糾正:“先生,車架出現的不僅是裂紋,而是裂縫、斷裂!請看,這是我們現場拍的照片。”說著,隨手拿出一摞事先準備好的照片遞給對方。

對方一愣,料不到自己的對手竟是如此精明,連忙改口,“是的,偶有一些裂縫和斷裂。”

我方步步緊逼,毫不讓步:“請不要用‘偶有’、‘一些’那樣的模糊概念,最好用比例數字來表達,這樣才更準確,更科學。”

“請原諒,比例數字,未做準確統計。”對方以承認自己的疏忽來搪塞。

“那麼,請看我方的統計數字和比例數字,貴公司進一步核對。”我方又出示了準備好的統計數字。

對方對此提出異議:“不至於損壞到如此程度吧?這是不可理解的。”

我方拿出商檢證書:“這裏有商檢公證機關的公證結論,還有商檢時拍攝的錄像,請過目。”

對方想步步為營,我方卻步步緊逼。

最後,在大量證據麵前,對方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汽車質量確有嚴重問題,簽署了賠款協議。

這場談判的勝利,是證據齊全的結果,是知己知彼的結果。

抓住要害,一語反駁

駁論不同於立論,立論需要邏輯嚴謹,論證充分,而駁論隻需要瞄準對方的死穴,一擊則中。所以反駁時常有妙語出現,讓人不得不感歎語言的魅力。

蘇聯詩人馬雅可夫斯基才華橫溢,有傑出的諷刺才能,又具有很強的個性和正義感。他看不慣並不能容忍一切腐敗現象,就對此進行猛烈抨擊,但一切依然如故。正因為這樣,所以他對於一切無禮的攻擊,均抱以尖銳的諷刺和嘲弄。其幽默是以牙還牙、鋒芒畢露,同時又妙趣橫生。他在一次演講中與個別不友好的觀眾交戰,沒有長篇大論,每個回合都非常的簡潔,但是總能說得對方啞口無言。

馬雅可夫斯基講了一個笑話。忽然有人喊道:“您講的笑話我不懂!”

“您莫非是長頸鹿!”馬雅可夫斯基感歎道,“隻有長頸鹿才可能星期一浸濕了腳,到星期六才能感覺到呢!”

“我應當提醒你,馬雅可夫斯基同誌,”一個矮胖子擠到主席台上嚷道,“拿破侖有一句名言:從偉大到可笑,隻有一步之差!”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