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善於運用口才的經典案例回放(3 / 3)

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到了鹹陽。秦昭襄王得意地在別宮裏接見他。藺相如把和氏壁獻上去。秦昭襄王接過璧,看了看,挺高興。他把壁遞給美人和左右侍臣,讓大夥兒傳著看。大臣們都向秦昭襄王慶賀。藺相如站在朝堂上等了老半天,也不見秦王提換城的事。他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來換璧。可是璧已落到別人手裏,怎麼才能拿回來呢?他急中生智,上前對秦昭襄王說:“這塊璧雖說挺名貴,可是也有點小毛病,不容易瞧出來,讓我來指給大王看。”秦昭襄王信以為真,就吩咐侍從把和氏璧遞給藺相如。?藺相如一拿到璧,就往後退了幾步,靠著宮殿上的一根大柱子,瞪著眼睛,怒氣衝衝地說:“大王派使者到趙國來,說是情願用十五座城來換趙國的璧。趙王誠心誠意派我把璧送來。可是,大王並沒有交換的誠意。如今璧在我手裏,大王要是逼我的話,我寧可把我的腦袋和這塊璧在這柱子上一同砸碎!”說著,他真的拿著和氏璧,對著柱子做出要砸的樣子。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壞了璧,連忙向他賠不是,說:“先生別誤會,我哪兒能說話不算數呢?”於是,就命令大臣拿上地圖來,並且把準備換給趙國的十五座城指給藺相如看。藺相如想,可別再上他的當,就說:“趙王送璧到秦國來之前,齋戒了五天,還在朝堂上舉行了一個很隆重的儀式。大王如果誠意換璧,也應當齋戒五天,然後再舉行一個接受璧的儀式,我才敢把璧奉上。”秦昭襄王想,反正你也跑不了,就說:“好,就這麼辦吧!”他吩咐人把藺相如送到客棧去歇息。藺相如回到客棧,叫一個隨從的人打扮成買賣人的模樣,把璧貼身藏著,偷偷地從小道跑回趙國去了。

過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們和別國在鹹陽的使臣,在朝堂舉行接受和氏璧的儀式,叫藺相如上朝。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禮。秦昭襄王說:“我已經齋戒五天,現在你把璧拿出來吧。”藺相如說:“秦國自秦穆公以來,前後二十幾位君主,沒有一個講信義的。我怕受欺騙,丟了壁,對不起趙王,所以把壁送回趙國去了。請大王治我的罪吧!”秦昭襄王聽到這裏,大發雷霆說:“是你欺騙了我,還是我欺騙你?”藺相如鎮靜地說:“請大王別發怒,讓我把話說完。天下諸侯都知道秦是強國,趙是弱國。天下隻有強國欺負弱國,決沒有弱國欺壓強國的道理。大王真要那塊璧的話,請先把那十五座城割讓給趙國,然後打發使者跟我一起到趙國去取壁。趙國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後,決不敢不把璧交出來。”秦昭襄王聽藺相如說得振振有辭,不好翻臉,隻得說:“不過是一塊璧,不應該為這件事傷了兩國的和氣。”結果,還是讓藺相如回趙國去了。藺相如回到趙國,趙惠文王認為他完成了使命,就提拔他為上大夫。秦昭襄王本來也不想用十五座城去換和氏壁,不過想借這件事試探一下趙國的態度和力量。藺相如完璧歸趙後,他也就沒再提交換的事。這樣,藺相如憑借自己的口才不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而且也把和氏璧完整地帶回了趙國。

正話反說的優孟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在爭得中原霸主地位後,逐漸自大起來,而且開始沉溺於酒色之中,沒有當年爭奪霸權時的那種銳意進取精神了。

一次,楚莊王得到一匹身軀高大、色澤光鮮的駿馬,心裏高興極了,便從此一心撲在這匹馬身上,每日裏嗜馬如命。不料事與願違,沒過多久,這馬便死了。楚莊王非常痛苦。為了表達他對愛馬的真情,決定為馬發喪,金殯玉葬,以大夫禮葬之。

楚莊王的決定一發布,立即遭到群臣的反對,許多忠直之士以死相諫,但楚莊王主意已定,誰也無可奈何。正當群臣搖頭歎息之際,突然從殿門外傳來號啕大哭之聲,楚莊王驚問是誰,左右告之是待臣優孟。於是,楚莊王立即傳令優孟進見,問道:“愛卿,何故大哭?”

優孟一邊抹眼淚,一邊哭哭啼啼地說道:“堂堂一個楚邦大國,有什麼事情辦不到,有什麼東西得不到?大王將自己所愛之馬以大夫之禮下葬,不但不過分,而且規格還嫌低了。我請大王應該將愛馬以國君之禮葬之,賜以玉雕棺材,好木頭做的棺槨,而且要全國老幼撫土掩埋,通知鄰國來唁悼。這樣讓諸侯們也好知道大王您看重馬而輕於人,這不是很明智的舉動嗎?”

優孟的話音剛落,群臣一片喧嘩,以為優孟之說,十分荒唐。楚莊王一聽,卻沉默不語,細細品味優孟話中的真意。尋思良久,低著頭慢慢地說:“我說以大夫之禮葬之,確實太過分,但話已傳出,現在能怎麼辦?”

優孟一聽,馬上接口道:“我請大王將死馬交給廚師,用大鼎烹飪,放上調料,煮熟後,馬肉讓群臣飽餐一頓,馬骨頭以六畜之禮下葬。這樣,天下人以及後世就不會笑話您了。”

楚莊王找到了一個台階下,群臣大吃了一頓馬肉,事情也就此了結了。優孟的能說會道,勸阻了楚莊工荒唐的行為,但是為什麼其他的大臣勸諫不成呢?原因就在於他們心有餘而“口”不足。

優孟因侍奉楚莊王多年,深諳楚莊王的性情,知道此時的楚莊王,忠言直諫是行不通的。因此,他在獲悉群臣勸諫失敗之後,采取一種‘正話反說”的策略,先順著楚莊王之意說下去,自然地在依從中露出揶揄、諷刺之意。先指出楚國是個實力雄厚的國度,無堅不摧,任何事情都辦得到,應該以人君之禮葬馬。這些話在楚莊王聽來自然舒服,甚至感謝優孟對自己愛馬之情的深刻理解。這樣一步一步說下去,楚莊王也不是傻瓜,當然懂得其中的真正意思:大王以國君之禮厚葬愛馬,這著實是‘噴馬”之舉,但是在它的反麵是“賤人”。優孟正是運用“正話反說”的方法,從稱讚、禮頌楚莊王的“貴馬”精神的後麵烘托出另一相反的卻又正是勸諫的真意———諷刺楚莊王的昏庸舉動,從而把楚莊王逼入死胡同,不得不回頭,改變自己的決定。

觸龍說服趙太後

趙太後剛剛執政,秦國加緊攻趙。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說:“一定要把長安君作為人質,才派兵。”趙太後不肯答應,大臣們極力勸說,太後堅決地對左右的人說:“有哪個再來說要長安君為人質的,我就要把唾沫吐在他的臉上。”

左師官觸龍希望覲見太後,太後氣衝衝地等著他。觸龍來到宮中,慢慢地小跑著,到了太後跟前謝罪道:“我腳上有毛病,竟不能快步走。好久都沒見您了,我私下原諒自己哩。我怕您玉體欠安,所以想來見見您。”太後道:“我靠車子才能行動。”觸龍又問:“每日飲食該沒減少吧?”太後道:“不過吃點稀飯罷了。”觸龍說:“我近來很不想吃什麼,卻勉強散散步,每天走三、四裏,稍稍增加了一些食欲,身體也舒暢了些。”太後說:“我做不到啊。”太後的怒色稍稍地消了些。

觸龍又說:“老臣的賤子舒祺年歲最小,不成器得很,而我已經衰老了,心裏很憐愛他,希望他能充當一名衛士,來保衛王宮。我特冒死來向您稟告。”太後答道:“好吧。他多大了?”觸龍道:“十五歲了。不過,雖然他還小,我卻希望在我沒死之前把他托付給您。”太後問道:“男子漢也愛他的小兒子嗎?”觸龍答道:“比女人還愛得很哩!”太後答道:“女人格外疼愛小兒子。”觸龍說:“我私下認為您對燕後的愛憐超過了對長安君。”太後道:“您說錯了,我對燕後的愛遠遠趕不上對長安君啊!”觸龍言道:“父母疼愛自己的孩子,就必須為他考慮長遠的利益。您把燕後嫁出去的時候,拉著她的腳跟,還為她哭泣,不讓她走,想著她遠嫁,您十分悲傷,那情景夠傷心的了。燕後走了,您不是不想念她。可是祭祀時為她祝福,說:‘千萬別讓她回來。’您這樣做難道不是為她考慮長遠利益,希望她有子孫能相繼為燕王嗎?”太後答道:“是這樣。”

觸龍又說:“從現在的趙王上推三代,直到趙氏從大夫封為國君為止,曆代趙國國君的子孫受封為侯的人,他們的後嗣繼承其封爵的,還有存在的嗎?”太後答道:“沒有。”觸龍又問:“不隻是趙國,諸侯各國有這種情況嗎?”太後道:“我還沒聽說過。”觸龍說道:“這大概就叫做:近一點呢,禍患落到自己身上;遠一點呢,災禍就會累及子孫。難道是這些人君之子一定都不好嗎?但他們地位尊貴,卻無功於國;俸祿優厚,卻毫無勞績,而他們又持有許多珍寶異物。現在您使長安君地位尊貴,把肥沃的土地封給他,賜給他很多寶物,可是不乘現在使他有功於國,有朝一日您不在了,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立身呢?我覺得您為長安君考慮得太短淺了,所以認為您對他的愛不及對燕後啊!”太後答道:“行了,任憑您把他派到哪兒去。”於是為長安君準備了上百輛車子,到齊國作人質。齊國於是派兵救趙。

觸龍的成功,除了高超的語言技巧外,更在於他深切地了解對方的心理;同時,也由於他理論的正確,確實是在為國家真誠考慮,確實是為長安君作長遠的打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