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專門語點綴(2 / 3)

伽利略說:“您說得一點也沒錯,她現在依然風韻猶存,您不曾娶過別的女人,因為您愛的是她。您知道,我現在也麵臨著同樣的處境,除了科學以外,我不可能選擇別的職業,因為我喜愛的隻有科學,別的對我而言毫無用途也毫無吸引力!難道要我去追求財富、追求榮譽?科學是我唯一的需要,我對它的愛有如對一位美貌女子的傾慕。”

父親說:“像傾慕女子那樣?你怎麼會這樣說呢?”

伽利略說:“一點也沒錯,親愛的父親,我已經18歲了。別的學生,哪怕是最窮的學生,都已想到自己的婚事,可是我從沒想過那方麵的事。我不曾與人相愛,我想今後也不會,別的人都想尋求一位標致的姑娘作為終身伴侶,而我隻願與科學為伴。”

父親始終沒有說話,仔細地聽著。

伽利略繼續說:“親愛的父親,您有才幹,但沒有力量,而我卻能兼而有之,為什麼您不能幫助我實現自己的願望呢?我一定會成為一位傑出的學者,獲得教授身份,我能夠以此為生,而且比別人生活得更好。”

父親為難地說:“可我沒有錢供你上學。”

“父親,您聽我說,很多窮學生都可以領取獎學金,這錢是公爵宮廷給的,我為什麼不能去領一份獎學金呢?您在佛羅倫薩有那麼多朋友,您和他們的交情都不錯,他們一定會盡力幫助您的,也許您能到宮廷去把事辦妥,他們隻須去問一問公爵的老師奧斯蒂羅·利希就行了,他了解我,知道我的能力……”

父親被說動了:“嘿,你說得有理,這是個好主意。”

伽利略抓住父親的手,激動地說:“我求求您,父親,求您想個法子,盡力而為,我向您表示感激之情的唯一方式,就是……就是保證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

伽利略最終說動了父親,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為了一位聞名遐邇的科學家。

這裏,伽利略采用的是“心理共鳴”的說服方法。這種說服法一般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導入階段。先顧左右而言他,引起對方的共鳴或興趣。伽利略先請父親回憶和母親戀愛時的情況,引起了父親的興趣。

(2)轉接階段。逐漸轉移話題,引入正題。伽利略巧妙地通過父母親的感情把話題轉到自己身上:“我現在也麵臨著同樣的處境……”

(3)正題階段。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想法。伽利略提出:“我隻願與科學為伴”,這正是他要說服父親的主題。

(4)結束階段。明確提出對對方的要求,達到說服的目的。為了使對方容易接受,還可以指出對方這樣做的好處。伽利略正是這樣做的。他說:“……為什麼您不能幫助我實現自己的願望呢?我一定會成為一位傑出的學者,獲得教授身份。我能夠以此為生,而且比別人生活得更好。”

就這樣,伽利略終於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為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奠定了基礎。

用暗示潛移默化地說服別人

在說服之前,最先應該的是尊重自己。

曾經有一位公用事業公司的副經理運用暗示成功地使一位顧客高興地買下了該公司銷售的一台電冰箱。當時,他看到售貨員和一位顧客在說話,便走過去說道:“這台冰箱倒是很好,不是嗎?”

“我看並不見得很好。”那位婦女搖搖頭回答。

“怎麼,你認為這台冰箱不好,是嗎?這冰箱的式樣和性能是由全國一流的工程師聯合研製成功的,不管從外觀、容量和結構,還是從性能和效果方麵來看,都是很好的,可是你認為這冰箱有哪些地方不協調呢?”

“這幾點倒還可以,隻是不應該把那個圓圓的東西裝在頂上,那有多難看啊!”

“這你就不懂了,正是頂上那個圓蓋子,才是我們這種冰箱的最大特色。現在市麵上使用的那種冰箱,其馬達都是安裝在廚房的,很不方便,我們這種冰箱卻可以將馬達安裝在圓頂上,方便之極。說不定你買了回去,鄰家的太太見了一定羨慕不已,說你買了一台好冰箱呢!如果你買一台那種普通的冰箱回去,鄰居見了,也不覺得怎麼新奇,也許看一下就忘掉了,不是嗎?”

副經理說完就進去了,這位婦女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便爽快地將這台冰箱買走了。

人都是希望別人看重自己,這位婦女也一樣,希望別人把她看成是一個能幹的主婦。這位副經理正是抓住這一點,不動聲色地引導這位太太進入他預先布置好的圈套,最後不知不覺地將冰箱銷售出去。這就是暗示的力量。

用暗中誇獎去說服別人

有些話不說明,但其效果有時卻會比說明更好。

要說服上司采用你策劃的方案,或說服他人購買你的產品,是一門學問,不懂其中道理的人,就很容易采取理論直訴的方式。但要知道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即使理論再正確,道理再正確,仍始終無法折服對方的情感,這也是常見的事。

特別是上司對你並不具有什麼好感的時候,無論你的計劃怎麼偉大,他雖然心裏讚成,嘴裏卻是以“再研究看看”來應付;這個時候,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讓對方接受呢?

在推銷產品的時候,也是同樣的情形,理論是屬於事物性的東西。以事物性的訴求向對方推銷,對方是否真的會購買呢?相反地,即使對方本來不想買的,也會說:

“真是太有趣了!我雖不需要這樣的東西,但是你很會說話,我就買一些吧!”

與其開門見山的討論主題,倒不如天南地北的閑扯,解除對方心裏的武裝,然後偷偷地帶上主題,使對方在不知不覺中入題,而達到我們的目的。尤其對手是女人時更要如此,女性常以感情來判斷事情。

如果主要客戶是女性的話,一開始就要先撇開話題:

“下一次一定要讓我招待才行哦!”

如果對方順應我們口氣時,等於機會已經來臨了。但也沒有必要就此慌慌張張地談生意。無妨再隨口閑扯一些別的。

“那我送你到那邊去好了。”

“怎麼?你不是找我談生意的嗎?”

如此一來,她反而替你擔心了,采取另外一種改裝的方式打出你的牌,她對你的觀點也轉變成有好感,真可以說是一石兩鳥。商談的內容越重要,越要以輕鬆的態度來應付,這才是足以說服對方感情的手段。

最後不可忘記,一定要在摸熟了對方的心態以後,才能進入商談的主題。

公司裏的同仁有後進者找你洽談協助,而你卻要對方注意生活的態度,或自我反省時,本來是出自一番好意,但沒有想到反而會受到對方的反唇相斥。可以說,世界上自認自己的見解才是最正確,而不願接受他人的意見,自以為是的人比比皆是。

如指著他人說“你的想法完全錯誤”的,大都以年齡較長或各行業的老前輩較多。而受指責的人,也常常因此忿恨不平:“前輩的思想太陳舊了,他根本就不了解!”發生這種情況時,絕不要以硬相抗。

例如,對方找你商談說“我想離開公司”。如果你這時訓誡對方:“你辭職後還能幹什麼事呢?”就算你本來是一番好意的規勸,但如果他離開公司後,自已經營得更成功時,必然會貶低你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相反的,極力表示支持,尊重對方的意見:“如果你真下定決心這麼做,我相信你離開公司也一定會大有作為的。”

你這樣鼓勵對方的話,即使對方最終並沒有辭職,對方也不敢在你麵前妄自尊大。假若他離開公司後,真的名成功就,你就變成他的功臣與最大的支持者,感謝之情自不在話下,萬一失敗的話,對方也因之獲得教訓,懲前毖後。如果我們的見解正確,對方也會對我們大有好感。

此外,也有人與我們相識不可謂不深,但卻從不找我們幫助。但長此下去,感情逐漸終有淡化的一天。碰到這種情況,最好能在暗中誇獎,稱讚他,相信他一定會因而反過頭來找你。

用真誠的語言說服別人

真誠才能感動人心,說服時不能故作真誠,如此結果會更壞。

怎樣才能說服別人呢?雖然要因人因事而異,但基本方法還是有的,具體靈活地運用這些方法,有助於我們每個人在讚美他人、與人交往、公關中取得成功。

(1)設法在雙方之間尋找一些共同的感想、興趣、愛好等,取得認知平衡,然後再引向需要雙方溝通的領域。

有一位司機講述了這樣一件事:那天他行車違章被攔截,執勤人員很禮貌地遞給他一張名片,他以為這肯定是罰款單,但他接過一看,紙上卻印著“安全行車是您和所有家庭的幸福保障”的字樣,他立即感到慚愧不已,主動認了錯。他說:“開車18年,執罰單位這樣做,還是破天荒頭一回”。這正是執罰單位抓住了司機們與自己都有的心理,即自己的安全牽係著家人的心,當司機們違章被罰時,因想到自己違章可能造成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財產危險時,自然甘願認錯被罰了。

(2)在說服他人時,不必非要強調我們的觀點新穎,最好能在此同時,去尋找新的觀點與舊觀點之間的某種共同性。

某市的一個聰明練達的廠長,在說服性格保守的上級領導同意他的廠率先推出一係列改革措施時,取得了極大成功,同行們疑惑不解,因他們也曾提出同樣的建議,為什麼領導卻總不同意呢?那位廠長笑著說:“我隻不過是在提這些建議時,沒有強調它們是新建議,而且強調它們能夠解決那些一直讓上級領導也認為頗棘手的老問題。”

角度的改變,使他的說服能力大大地增強了,使說服者與被說服者之間的關係變得不是對立而是協調的了。

(3)將批評寓於真誠的讚揚中,用先揚後抑的方法,使對方心悅誠服地接受批評。

期末考試結束時,兒子強強的成績還不錯,就是物理考糟了。父母把兒子叫到麵前:“強強,你這次成績進步了,我們很高興。而且,如果你繼續努力的話,下次物理一定會考得跟其他科目一樣好。”

強強愉快地接受了這番讚揚,而且意識到下學期要在物理課學習上加把勁趕上去。

試想,如果父母換一種說法,其效果又如何呢?“你這次成績進步了,我們很高興。但是,你如果加強一下物理就更好了。”這下就糟了,強強在聽到“但是”兩個字後,很可能會懷疑原來的表揚之辭不過是批評的前奏,而由此產生抵觸情緒。

(4)搶占一個使你有廣闊的讓步餘地的位置,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你一開始就把自己放在不能後退的界限上,那麼,你就失去了通過自己的讓步來緩解對方的有力武器。

有個聰明的女孩,試圖說服父親同意她與同學出去旅遊。她開始死纏著父親說要去遙遠的海南島,父親不答應;她假裝不高興之後,又求父親讓她去廣州,父親也斷然拒絕了;於是她再降格讓父親答應她去福州、廈門,父親也為難地說跑這麼遠,他不放心;最後,她請示父親答應她去離家較近的杭州去玩,父親不好意思第四次拒絕她,終於答應了。其實,她的旅遊目標就是杭州。

(5)仔細思考對方的內在需求,並且將這種需求與自己希望說服對方的話題之間建立起一種聯係。

一家銀行的信貸員,在向一家慣於拖欠貸款的企業催還外彙貸款時,巧妙地將一條“重要信息”帶給該企業:在國際外彙市場上,美元與日元的比價將可能下跌。而這家企業恰恰是通過收回日元貸款再折成美元償還銀行美元貸款的,拖欠貸款意味著企業的還貸量要大大增加。於是,根本不必信貸員催促,企業馬上設法償還了貸款。而事實上,這種美元與日元的彙率變化僅是一種估計而已。這一估測,由銀行人員說出來,自然有了權威性,也自然輕而易舉地改變了雙方的地位,從而不費力氣地說服了對方。

(6)在人際交往中,情感的影響力,往往比觀點的影響力更加強烈,在說服他人時,帶有感情與沒有感情有天壤之別。比如做廣告,本身就是一個說服公眾的過程。“奔馳千裏,野外一宿”畫麵,那種浪漫、野性,充滿活力的情感的渲染,說服力就遠比那些機械的描述商品質量性能結構的理性化廣告要強得多了。心理學家們經過研究認為,兩個人相處時,得到關於對方的信息,大部分來自眼神、麵部表情、音調、姿勢,而隻有一小部分來自語言本身。我們往往把說服僅僅視作為一種語言過程。這是很片麵的,它應該是一個綜合性的情感傳輸過程。

(7)在說服他人時,尋找權威作為媒介,也是極其有效的辦法。權威的影子,權威的代表無處不在:名領導、偉人、專家、學者、書籍等,甚至參考材料、幻燈片、模型、錄音帶、錄像片、報刊、雜誌、名人名言等等,運用這些帶有多多少少的權威感覺的媒介物越多,你的說服力就越強、越可信。正如一個西方公關專家所說,一本書上鉛印著的一段話比一批手寫的便條更具權威性;《紐約時報》的報道比地方的報紙更顯得重要。書上的話可能完全錯了,《紐約時報》的報道也可能缺乏智慧,但無論如何,具有權威性的媒介物還是管用的。

避實就虛,側擊出奇跡

精明的語言說理性要強,層層深入,使人信而不疑,難以駁回。

秦孝公二十四年(前338年),縱橫家蘇秦遊說惠文王失敗後,身上穿著破舊的衣服,腳上穿著破草鞋,肩上挑著擔子,十分狼狽地徒步回到自己的故鄉洛陽。他不顧兄嫂和妻子的嘲笑,關起門來勤奮讀書,困倦時便以錐刺股。一年之後,學業有成,蘇秦又開始了他的遊說活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