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說話的方式(2 / 3)

尊重別人的自尊心

尊敬別人是談話藝術的前提。使對方為難了,隻不過是逞一時之強,得一時之快,這樣對於別人對於自己都沒有好處。你如果不想別人有損你的尊嚴,那麼,你也不可損害別人的自尊心。甚至於你對待下屬、妻兒,如果有什麼缺點、錯誤,你可以向他們詢問,可以向他們解釋,但方法態度要誠懇大方,質問是不適宜的。如果你想使得對方心悅誠服,那麼越是在緊張競爭的場合中,越不可用質問的方法。當對方為你的質問所窘迫時,他雖然形勢已趨失敗,但他必懷恨在心,不會讓你舒舒服服地得到勝利。雖然在人們的笑謔中,偶然以質問來取笑是可以的,但這種方法仍然不可用得太多,更不可使之成為習慣。倘若你專用質問的態度向人進攻,而反被對方更大的理由把你壓倒時,你將會大大地丟臉。以溫厚待人就是為自己留有餘地,因向前猛衝而摔倒時,傷害當然也更厲害。不侵害別人就是保衛自己,你輕易地進攻別人,假如估計失當,必然慘敗,反而碰得頭破血流。

一個人做錯了事,或做了吃虧的事,除了他自動告訴你時,他還會坦白地承認錯誤;如果你指出他的錯誤,那麼他必有種種理由為他的錯誤辯護,你可以在你身旁的朋友或家人當中試試看,無論是極小的疏忽或錯誤,沒有幾個人能在一經指正之後,就坦率地,不做解釋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同樣,父對子、兄對弟,或雇主對部屬,乃至知己朋友,也有互相糾正的義務。所以,絕對不批評別人是不可能的,關鍵在於怎樣批評。

糾正別人,要具有極大的同情心,這樣你不僅不會犯吹毛求疵的毛病,而對於別人所犯的錯誤也必能加以諒解。你要時常想著,你是設法和他站在一邊的,不是對敵的。說話要婉轉和藹,不可用刺激的,或使人聽了不舒服的字眼。“你真糊塗,這件事完全弄錯了!”這種說話是無人可以忍受的,無論父親對兒子,雇主對員工,後者對前者雖懾於威勢,但心裏仍舊不會服氣的。說話時先要表示同情對方所犯的錯誤,使對方減少害怕,同時也減少羞憤之心,然後再把錯誤用溫和的方法指出來。指正的話越少越好,能用一兩句就用一兩句話,使對方明白就行。並立即轉到別的地方,不可羅嗦不絕,使對方陷於窘境,感到無地自容,產生反感,傷害彼此感情。

對方不妥當的部分,固然須加以指正,但妥當部分即須加以鄭重讚揚,使對方感到自己有可取之處,達到其心裏平衡,而且對於你的批評也會很樂意接受,這是人的本性所決定。而且,你這樣既有讚揚又有批評,可以使對方感到你是一個公正的人,於是心悅誠服。改變對方的主張時,最好能設法使自己的意思暗暗移植給他,從而使他得到啟發,由他自己去修正。這種修正使他覺得是自己所發現,而不是由別人指點的,因而你的目的達到了改正別人的缺點,而他本人也感到有了發現而高興。對於那些無可挽救的過失,站在朋友的立場,你應當給予懇切正確的指正,而不是嚴厲的責問,使對方本來已傷心的心情更傷心,隻要使他知過而改便行。糾正對方時,最好用請教式的語氣,用命令的口吻則效果不好。比如,“你不應該用紅色!”就不如說:“你覺得不用紅色會好看一點嗎?”用聲東擊西的方法,以保存或激勵對方的自尊心。

說話要讓人心服口服

一些員工業務水平高,辦事能力強,但也有缺點:貪玩,總想著下班後趕快出去轉轉,找幾個朋友喝幾杯,摸幾次牌,搓搓麻將……這多半是年輕人,這些人最樂意的是提前下班,最憎惡的是加班加點,最渴盼的是星期天。這些人往往速度快,效率高,他們看不慣辦事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的人,用他們的話說,做事磨蹭是“耗費生命”,辦事拖拉是“浪費青春”。這些人一般不受紀律約束,“灑脫不羈”、“我行我素”。工作多時,龍騰虎躍、風風火火;工作少時,做完便溜之大吉;心情不好時就不來上班等。對於這些人領導應如何處置呢?

身為領導應該向這些職工灌輸正確的工作觀念,即工作必須相互配合,齊心協力;做事不但講求效率,還應講求原則。

有這樣一個事例,南非約翰遜的工廠接到一張訂貨單,但訂單上所要的交貨時間讓他幾乎沒有信心來接受它。

他並沒有要求工人怎樣加速生產,而隻是如實地給工人們解釋這種情形,並征求他們的意見。

我們看看他是怎樣和員工對話的:

“我們有什麼好方法來完成這張訂單?”

“有沒有別的辦法來調整一下工作時間和生產效率?”

雇員們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意見,並堅持讓他接下這張訂單,最後如期交貨。

這種方式既不讓員工產生加班的煩感,同時又順利地完成了任務,這樣的說話方式讓人覺得心服口服。

領導最好不要一廂情願地通知下屬加班。但有時非加班不可時,應該提前通知下屬。人不可能沒有一點私事,給他們一點臨時改變做私事的時間,免得措手不及,招致怨言。在需加班時,要耐心向下屬解釋清楚加班的原因,強調工作的重要性,事關公司每個人的利益,使員工對工作產生認同感,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去完成它,這才是上策。

員工加班完畢後應向他們表示感謝。“謝謝你留下來加班”,“讓你和朋友失約,真不好意思”,“請你加班是為了按時完成任務……”

這樣,員工就會舒暢許多,想想領導對自己確實重視,加點班還對自己表示感謝,以後如不認真工作,遵守廠規,實在辜負領導的厚愛。

把握說話的尺度

《三言》的作者馮夢龍說過:一句話有時重於九鼎,一個說客有時勝過十萬軍隊。大丈夫為什麼要有口才?春秋戰國時期靠口才得以大富大貴的張儀和蘇秦就可以充分地說明這一點。

張儀和蘇秦出身都很窮。最初的時候張儀與蘇秦一起跟著鬼穀子學習。學成之後,便到各國遊說。

有一次,張儀陪楚國的相國喝酒。後來那位相國發現丟失了一塊玉璧,懷疑是張儀偷的,就把他抓起來拷打。結果問不出什麼名堂,證據不足,又把他放了。

張儀回到家裏,妻子看到他滿身是傷,就心疼地責怪他:“唉,你要是不去做什麼說客,怎麼會被打成這樣呢!”

張儀躺在榻上,閉著眼睛說:“別急,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嗎?”妻子說:“舌頭當然在啦!”

張儀說:“那就沒關係。”

張儀不氣餒,他又來到秦國。因為他口才好,說話說到了秦王的心上,秦王很看重他,就和他謀劃攻打各國的事。於是,他又到各國去遊說,說服各國向秦國稱臣。

秦王十分高興,任命他為相國。

蘇秦沒有發跡的時候,家裏人說他每天不務正業,所以都不願意理他。於是,蘇秦發奮讀書,憑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奔波於各國,遊說幾個國家聯合起來對抗秦國,掛六國相印。各國都送給他車馬、黃金、布帛等財物,並派出使者迎送。浩浩蕩蕩的車隊,使老百姓以為是國王在出行。

由此可見,說話確實是一門藝術。在許多場合下,話說得恰當、得體,就能化解矛盾、解決問題,讓人心服口服。而話說得不好,就有可能激化矛盾,使原本可以圓滿解決的問題走向反麵。

戰國時的學者韓非子,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就叫《說難》,意思是說服別人很難。

他在文章中寫道:“遊說之難,在於怎樣才能了解對方的心,然後用我說的話去打動他。”

他還寫道:“你如果說人家的短處,人家就會以為你在諷刺他。如果你多說了對方喜歡的事,對方會認為你要利用他。如果你說得少,對方會認為你無知而看不起你。如果你說得太多,對方會嫌你太囉嗦。如果你總是順著對方說話,會被認為怯懦無用。如果你激昂陳詞,又會被認為態度傲慢。”

由此看來,說話像打仗,要知己知彼,要抓住關鍵,而且要借機行事,說得恰到好處。

說話要慎重

鬼穀子認為:與智慧型的人說話,憑借的是見聞的廣博;與見聞廣博的人說話,憑借的是辨析的能力;與善辯的人說話,就要簡明扼要;與上司說話,就要用奇妙的事來打動他;與下屬說話,就要用好處來說服他;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勉強;對方所喜歡的,就模仿而順從他;對方所討厭的,就避開而不談它。能做到這些,就算利用好了你的舌頭。

漢高祖劉邦殺了項羽,平定天下之後,開始論功行賞,群臣在這個時候,彼此爭功,吵了一年多都無法確定。劉邦認為蕭何功勞最大,就封蕭何為侯,封地也最多,但群臣卻心中不服,議論紛紛。在封賞勉強確定之後,大家又起了爭議,都說:“平陽侯曹參身受九次傷,而且攻城掠地,功勞最多,應當排第一。”劉邦因為在封賞時已經委屈了一些功臣,多封了許多給蕭何,所以也不好再堅持,但心中還是想將蕭何排在首位。

這時候,關內侯鄂君已經揣摩出了劉邦的意圖,就不顧眾大臣的反對,挺身上前厚臉說道:“群臣的評議都錯了!曹參雖然有攻城掠地的功勞,但這隻是一時之功。皇上與楚霸王對抗五年,時常丟掉部隊,四處逃避。而蕭何卻常常從關中派兵員填補戰線上的漏洞。楚、漢在滎陽對抗了好幾年,軍中缺糧,都是蕭何轉運糧食補給關中,糧餉才不至於匱乏。再說皇上有好幾次逃到山東,都是靠蕭何保全關中,才能接濟皇上的,這才是萬世之功。如今即使少了一百個曹參,對漢朝有什麼影響?我們漢朝不必靠他來保全啊!為什麼你們認為一時之功高過萬世之功呢?我主張蕭何第一,曹參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