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說話的策略(2 / 3)

幽默的手法有很多,如誇張、諷刺、反語、雙關等手法,都可以達到一定的幽默效果。但不管用什麼手法,都應注意其內容的意會性,因為它不像一般的笑話那樣,比較直截了當地展示其喜劇性矛盾,而是千方百計地包含它,掩蓋它,使對方不經一番思索和體味,就不易悟出其潛在的喜劇性內容。要達到意會性,首先在說話時不要過於直露,可以肯定另一方麵的事物,來影射這一事物的存在。

例如:一位顧客到酒樓吃飯,飯中的砂子很多,顧客把它吐出來,一一放在桌子上。服務員見此情景很是不安,抱歉地說:“淨是砂子吧?”顧客搖頭微笑地說:“不,也有米飯。”這種曲折迂回的回答方法,並沒有正麵肯定服務員的說法,而服務員卻能體味出來。

此外,還可以把某事物本來不好的效果,故意用其他方麵來衡量,把它說成是好的效果,使人出乎意外。

英國著名戲劇作家肖伯納,老年時在街上被一個騎自行車的人撞倒。雖然沒有發生事故,但這一驚嚇也非同小可。那人扶起肖伯納,聲聲道歉,然而,肖伯納對他說:“不,先生,你比我更不幸。要是你再加點勁兒,那就可以作為撞死肖伯納的好漢永遠名垂史冊了。”仔細體味,實質還是一樣。

可是說說笑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你要說笑,總不會自己說,自己聽,自己逗自己發笑,一定要有幾個人在一起,寄景生情,臨時找出取樂的資料。但是問題就在這裏,普通說笑,往往把聚在一起的某人做對象,利用他的缺點造成一個笑話,或利用他的言行造成一個笑話。如果對方與你交情很深,彼此無所不談的,你取笑他,也許不會發生誤會;如果彼此之交,原屬泛泛,你向他取笑,他往往認為你是惡意,心理上難免發生不快之感;即使彼此交情很深,可是對方氣量狹窄,隻會討別人的便宜,不許別人討他的便宜,你向他取笑,他也會感到大不高興呢!而且取笑也要有個分寸,在分寸以內,大家歡樂,超過了分寸,便要引起不歡。

古人說“善戲謔兮,不為虐兮”,謔而不虐,才是善謔,謔而至虐,就是不善謔,虐是分寸的分水嶺。什麼叫做虐?就是你的說笑,刺激力過分強烈,對方不能忍受,而發生不愉快的反應。

笑話的內容,更要針對聽笑話人的程度。對有地位、有學問的人,說粗俗的笑話,便顯出你的鄙陋;對普通的人,說高雅的笑話,他們不會領會,也不會覺得好笑。

說笑也要注意,有時也會使人不高興的,關鍵在於說得是不是恰得其時其地。譬如大家聚精會神在研究一個問題,你忽然在這裏插進一句全無關係的笑話進去,則不但人不發笑,也許還會遭到嗬責。

如果你的幽默含著批評意味,帶著惡意的攻擊,挖苦別人醜陋的事情,這些話還是不說為妙。所以這裏我們讓你選擇場合,選擇時機適當地運用你的幽默,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別人希望你是快樂的,你是富於幽默感的。快樂是一件極寶貴的東西,快樂的人希望自己快樂,也希望他的朋友給他帶來快樂。快樂的人,到處受歡迎,是因為到處需要快樂,快樂的好處是很多的,不過,隻要你想到為什麼全世界的人都在追求快樂,你就應該知道快樂的價值。許多可貴的經驗都在提醒你,在見到人時,要能露出快樂的笑容,而且要求你這笑容是自然的,不是裝出來的。既然如此,那你就必須是真正地快樂,真的是一個快樂的人,在這種快樂的現象及心情下,你所說的話是最容易發生靈效的。

說話不要太瑣碎

莎士比亞說過:“簡潔是語言的靈魂。”很多時候一句簡潔的話盛過於你的長篇大論。

有些人喜歡敘述自己的親身經曆。自己的親身經曆講起來最精彩、最生動。許多人都喜歡聽別人講他自己的親身經曆。可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講故事,所以當許多人講述自已經曆的時候,自己一味地起勁,對自己所經曆的,樣樣都覺得很有味道,樣樣都覺得非講不可。其結果,反而使聽眾茫無頭緒,索然無味。

這究竟是犯了什麼毛病呢?

在這種場合,最容易犯的毛病有以下幾點:

一是用的對話太多。

例如,你說你見了什麼人,就用“他說……”,“後來我又說……”,“他又說……”,‘哪麼我就說……”,“他的太太這時候就說……”,“所以我說……”。像這樣“我說”、“他說”、“他們說”,聽的人一下子就被你搞糊塗了。

二是你講了許多不必要的細節。

例如,你說:“我到一家理發店去理發,在XX街和XX街的轉角處,門牌是四三五號,XX街正在修馬路。我記得這家理發店是五年前開的……”講了一大套,別人還不知道你到底想說什麼。其實你所講的這些都是多餘的。你要說的是你走進一家理發店去理發,有一個理發師是你大學的同學,他為什麼做起理發這一行呢?這才是你想說的問題。

講故事比起寫故事來更難一些,抓住要點,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引起對方的濃厚興趣是講故事的基本技巧。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少用對話,節奏要快一點,在重要的地方,講得要詳細一點,其他地方則可以用一兩句交代一下就行了。

講故事的能力,對口才訓練是很有幫助的。即使你不具備講故事的能力,也能使你的談吐更生動有趣。

三是說話過程中語病太多,重複的口語過多。

有些人喜歡在談話中用過多不相幹不必要的套語,例如在什麼地方都加上一句“自然啦”或“當然啦”這類詞句;也有些人喜歡加上太多的“坦白地講”、“老實說”等等詞句;有些人老喜歡問別人“你明白了嗎?”、“你聽清楚了嗎?”;有些人喜歡說:“你說是不是?”、“你覺得怎麼樣?”;也有些人習慣性地在每句話的句尾加上一句“我給你講”等等這一類的小毛病,可能你平時一點也不覺得,要問一問你的朋友,請他們替你注意一下,多提醒你幾次,你就能改正了。

四是說話要限定主題。

簡潔樸實的語言風格,既能體現談話者親切待人,又能顯示出說話做事的簡單、明了。

有一位領導幹部在就職歡迎會上,考慮到自己對新單位的情況還不夠了解,就職即席講話就沒有涉及“施政綱領”,而是簡單地說了說自己的心裏話,實在話。想不到,五分鍾的就職演說,贏得了熱烈的掌聲,給群眾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這件事告訴我們,作為領導幹部無論在何時何地發表即席講話,都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講,多講老百姓關心的事、想聽的話,表明領導機關的態度,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和措施。不要按照以往的講話方式,羅列組合優美華麗的辭藻,也不必推敲斟酌新穎的觀點,而是緊緊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往往並不是說的越多效果越好,關鍵是講話要講出事情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如果太過瑣碎,不但讓人難以聽懂,而且產生煩感。

顧左右而言他

想終止說話時,不需要做很多的辯解,因為有時越解釋就越亂如麻。

某校某班在一次高考中,數學和外語成績突出,名列前茅。校長在評功總結會上這樣說:

“數學考得好,是老師教得好;外語考得好,是學生基礎好。”

在座教師聽罷沸沸揚揚,都認為校長說法顯得有失公正。一位教師起身反駁:

“同一個班,師生條件基本相同。相同的條件產生了相同的結果,原是很自然的事,不公平的對待,實在令人費解。原有的基礎與爾後的提高,有相互聯係,不能設想學生某一學科基礎差而能提高得快,也不能設想學生某一學科基礎好而不需要良好的教學就能提高。校長對待教師的勞動不一視同仁,將不利於團結,不能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

會場有人輕輕鼓掌,然後是一陣靜默。而靜默似乎比掌聲對校長更有壓力和挑戰意味。校長沒有惱怒,反而“嘿嘿”地笑起來,他說:

“大家都看到了吧,王老師能言善辯,真是好口才。很好,很好!言者無罪,言者無罪。”

盡管別人猜不透校長說這話的真實意思,然而卻不得不佩服他的應變能力。他為自己鋪了台階,而且下得又快又好。聽了上述回答後,無人再就此問題對校長跟蹤追擊。

既要撤退,就不宜作任何辯解,辯解無異於作繭自縛,結果無法擺脫。

逢人隻說三分話

坦率不是告訴你自己不留秘密,而是說話太多往往會禍太多,切記:禍從口出。

俗話說,“逢人隻說三分話”,還有七分話,不必對人說出,你也許以為大丈夫光明磊落,事無不可對人言,何必隻說三分話呢?

老於世故的人,的確隻說三分話,你一定認為他們是狡猾,是不誠實。其實說話須看對方是什麼人,對方不是可以盡言的人,你說三分真話,已不為少。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謂之失言。”對方倘不是深相知的人,你也暢所欲言,以快一時,對方的反應是如何呢?你說的話,是屬於你自己的事,對方願意聽你麼?彼此關係淺薄,你與之深淡,顯出你沒有修養;你說的話,是屬於對方的,你不是他的錚友,不配與他深談,忠言逆耳,顯出你的冒昧;你說的話,是屬於國家的,對方的立場如何,你沒有明白,對方的主張如何,你也沒有明白,你偏高談闊論,輕言更易招災呢!所以逢人隻說三分話,不是不可說,而是不必說,不該說,與事無不可對人言並沒有衝突。

事無不可對人言,是指你所做的事,並不是必須盡情向別人宣布。老於世故的人,是否事事可以對人言,是另一問題,他的隻說三分話,是不必說,不該說的關係,決不是不誠實,決不是狡猾。說話本來有三種限製,一是人,二是時,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說。非其時,雖得其人,也不必說。得其人,得其是,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說。非其人,你說三分真話,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其時,你說三分話,正給他一個暗示,看看他的反應;得其人,得其時,而非其地,你說三分話,正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擇地作長談,這才叫做通達世故的人。

說話不能直腸子

說話要學會“繞”,正所謂“曲徑通幽”;輪船善於“繞”,才能避開險灘暗礁,一帆風順。

陳毅同誌當外長時曾主持過一次談國際形勢的記者招待會。會上陳毅談到了美製U-2型高空偵察機騷擾我領空的事情,並對此表示了極大的憤慨。有個外國記者趁機問道:“外長先生,聽說中國打下了這架偵察機,請問是用什麼武器打下的?是導彈嗎?”隻見陳毅用手作了一個用力往上捅的動作,說:“我們是用竹竿子捅下來了。”與會者無不捧腹大笑,那個記者也知趣地不再追問了。

竹竿子能捅下高空偵察機嗎?陳毅同誌回答的顯然是一句錯話。但卻錯得極妙!試想,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更好的回答方式呢?如實相告,就會泄露我國的核心機密,當然不行;但按一般方法說“無可奉告”,會使會議氣氛過於板滯、凝重;而“是用竹竿子捅的”這句錯話,卻聽起來煞有介事,既維護了國家機密,又造成了幽默輕鬆的談話氣氛,真是一舉兩得,一箭雙雕,怎能不叫人拍手叫絕!

可見,在特定語言環境中,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將真話變為錯話,曲折地說出來,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好結果。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當有人求自己幫忙,但卻實在是辦不到,此時若直言拒絕,一定會使對方難堪或傷害對方,那麼該怎麼辦呢?

為了避免直言相告,可巧妙地尋找借口來為自己解圍或是保全他人的麵子。

舞會上別人邀你,你內心實在不想跟他跳,可說:“我累了,想休息一下。”既達到謝絕目的,又不傷別人的自尊心。

別人與你相約同去參加某一活動,但屆時你忘記了;或過後生悔,未去赴約。直說出原因,將會影響別人對自己的信任,也是對他人的不尊重。一般情況下,失約的可能原因有身體不適、家中有事、客人來訪等,你可挑選較合情理的一種,作為事後的解釋。

為了避免直言,運用各種暗示,以含蓄、隱晦的方法向對方發出某種寓著自己真實想法、態度的信息,以此來影響對方的心理,使對方明白自己的心意,這也不失為一個妙招。

一次,某鄉黨委為了加強機關幹部管理,在工作考勤等方麵作了一係列規定。決定由曾在鄉屬企業擔任過多年負責人,不久前剛調到機關任傳達工作的一位老同誌負責考勤登記。這位老同誌認為這項工作易得罪人,不願意幹。說自己過去就是因為辦事太認真,得罪了不少人,正在吸取“教訓”。

聽了他的話,鄉黨委書記委婉地講了一個故事:某電影導演,為拍部片子四處尋找合適的演員。一天,他發現了一個合適的人選,便通知此人準備試鏡頭。這個人十分高興,理了發換上新衣,對著鏡子左照右看,總感到自己的兩顆“犬牙”式的牙齒不好看,於是到醫院把牙齒拔掉了。後來,當他興致勃勃地去報到時,導演一見到他就很失望地說:“對不起,你身上最珍貴的東西,被你自己當缺陷給毀掉了,我們的影片已不再需要你了。”

故事講完後,這位老同誌懂得了“堅持原則,辦事認真”正是自己最好的品質,於是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務。

在與人交談中,慷慨激昂,鋒芒外露,固然是一種本事,但細語聲聲,婉言相告,也是必不可缺的一種本事。

多一言不如少一語

交淺而言深,既為君子所忌,亦為小人所薄。

人際溝通專家指出,如果一個人老是喜歡追問別人的不幸或者隱私,往往就會變成不受歡迎的人。所以除非是涉及到工作上的問題並且你打算承擔全部的責任,否則最好不要挖別人的隱私。即使是朝夕相處的同事,也應該盡量尊重他的隱私。有時,旁人過度的關心反而會幫了倒忙。尤其是當一個人正在承受痛苦時,通常他可能需要的是療傷的時間和空間,也就是希望自己能夠靜靜地呆一會兒。在這個時候沒有什麼比在他們耳邊嘮嘮叨叨更叫人心煩了。

西方有一句很精彩的諺語“curiosity can kill the cat”,也就是說好奇心是致命的,會死人的。在東方,人們也常說“打聽天機的人,易遭人怨;泄露天機的人,易遭天譴”。現在好像是由於流行商務通、掌上電腦,有時候經常是初次見麵,就詳細地詢問別人的生日喜好或者家庭情況。有的人認為這是辦事情的好方法,結交陌生人的好手段。因為他們相信,一旦一個人把比較私人性質的事情告訴你的話,就會對你產生特別的依賴和信任,真的是這樣嗎?

的確,要跟一個人建立比較親密的關係,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分享他的秘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人們常常會使用各種手段,他們可以為你算命,為你做心理測驗的遊戲,也可以用他們的秘密來交換你的秘密,甚至用“假秘密”交換你的“真秘密”。但是每個人在他對你說出他的秘密之後,都可能不安心,因為他不知道你會不會把他的秘密說出去。所以,最簡單的方法,他也會要求你說出你的秘密。這就好比黑社會,對於新加入的成員,為了考驗他的忠誠,要他去執行一個任務,或者在械鬥殺人時,把槍交給新手,讓他補上那要命的一槍。照做了,就是共犯,從此脫不了身。所以,如果別人對你說出了他的秘密,同時也交換了你的秘密,你就要小心了,如果你說出他的,他也一定會說出你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