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卷土重來》 :遠交近攻(1 / 3)

林斌率領部族到達遼地的第十六天,遼地的傳統勢力終於有了反應,最先做出反應的不是別人,正是被烏桓壓得抬不起頭來的夫餘。

夫餘王解婁派出大量使者向東麵的挹婁和肅慎求援之餘得到了西麵方向來了一個龐然大物的消息,林斌的來曆並不難探知,解婁很快了解來的正是一年前把烏桓族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的‘漢族’,他心裏既憂又喜,憂慮的是這麼一個龐然大物進入遼地想幹什麼;喜悅的是烏桓的仇敵來了應該會放棄繼續攻打夫餘,不是進行逃竄就是掉頭作戰。

挹婁和肅慎這兩個國家當中,肅慎的實力相對比較強。肅慎又因為與夫餘相隔一個挹婁國,夫餘和肅慎兩國的國境不相連,明裏基本上沒有多少衝突,但是由於挹婁本就出於肅慎有著密切的淵源關係,肅慎一直以來都是支持挹婁對付夫餘。

其實若不是還沒有明確的國際定論關係,挹婁和肅慎從種族的淵源上來講更像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但是因為衛氏朝鮮的存在,兩個在種族上很有淵源的部族竟是沒能獲得統一。

很明顯的講,從中原遷移到遼地的衛氏朝鮮由於是原燕國的貴族所建立,擁有文明優勢的條件下玩玩所謂的離間計或者什麼計謀並不是難事,如果不是旁邊的漢國的虎視眈眈,衛氏朝鮮還是很希望能夠分出精力統一遼地,蓄積遼地的力量和漢國來一個一決雌雄的。

遼地的形式很像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局麵,一個小小的遼地存在數十個敵對又或是友好的勢力(種族),有初步文明的國家以衛氏朝鮮的實力最強,許多還處於部落體係的勢力則是以烏桓最強。兩個實力最強的國家(民族)不像現代兩極那般的對抗,很多時候都是互不侵犯忙於各自吞並小勢力。

林斌利用短短的半個月時間初步了解遼地的局勢,錯愕的發現遼地錯綜複雜的勢力版圖上竟是以衛氏朝鮮最為強大,原來這個時候還沒有所謂的高句麗國存在,高句麗民族隻是遼東一個中等的部族,既有隸屬衛氏朝鮮的管轄高句麗部落又有在漢國境內生活的高句麗人。人們在談到高句麗時,稱呼在衛氏朝鮮內的高句麗人為北高句麗人,而生活在漢境內的高麗人則是被稱呼為南高句麗人,有點現代時國際稱呼的北朝鮮人和南韓國人的意思在內。

高句麗種族在遼地不強大,但是對於很多勢力來說,反複無常的高句麗人絕對是一個不小的禍害。比如在漢境內的南高句麗人就時常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聚眾暴動;在衛氏朝鮮管轄內的高句麗人聚眾反叛更是家常便飯。

林斌開玩笑一般的對呂炎說:“可能就是因為高句麗人祖先的不甘願被統治,高句麗才能成為一個國家?”

事實上林斌並不知道高句麗其實並不是高句麗族內的人建立,而是在劉徹滅掉衛氏朝鮮後,遼地的局勢產生巨大變化,一個叫朱蒙的夫餘人在公元前37年建立,成了高句麗人的王。在朱蒙死後,很是搞笑的事情發生了,夫餘人建立起來的高句麗卻是被夫餘國和鮮卑聯合入侵,多次進行遷移國都,後來身為夫餘人後裔的朱蒙之子朱類利把夫餘國滅掉,夫餘消失在曆史長河。

呂炎腦袋上懸掛巨大的問號,他有點莫名其妙地看著林斌在一旁直樂。

既然已經打算執行遠交近攻的策略,那麼對周遭勢力的探查行動肯定是在進行,就目前而言,林斌停頓的區域與鮮卑、烏桓、衛氏朝鮮相連,這三個國家(民族)成了林斌第一波打擊的對象。

鮮卑就不用多說了,林斌與鮮卑人本就是死敵,不用找任何借口就能直接發兵征伐,目前陳汐已經率領本部屯兵於饒樂水的北麵、靠近大興安嶺的地段,隨時都可能繞過大興安嶺從東北側進入鮮卑的勢力範圍。

說到大興安嶺,林斌心裏頗為有些不是滋味,原因當然還是現代的糾葛,當然,這裏就不需要來談現代的糾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