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卷土重來》 :遠交近攻(2 / 3)

遼地的地形對騎兵作戰多有限製,這就注定林斌的擴張不會很快速,他本人也清楚征服遼地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有了清楚的認知,林斌現在要做的是先集中優勢將鮮卑解決掉,所謂的集中優勢當然包括物資、人、馬,如果陳汐無法單獨解決掉鮮卑,林斌隨時有可能派出新的部隊參戰。在陳汐率領三萬狼軍出發時,霜和韓安也各自率領本部人馬進行迂回,從饒樂水出發,目的地是鮮卑西南方向的烏珠大草原。這是一個兩麵作戰的策略,像是在為勝利加上一個保險。

百倍的謹慎;萬分的小心。這不但是體現在軍事上,政治上更加需要謹慎與小心。在軍事上有安排的同時,林斌派出以中行說為主、燕戈(豹軍副統領)為副的使節團前往衛氏朝鮮。林斌比任何人都明白什麼叫作使節團,說白了使節團裏麵隻有一小部分文官,更多的是探子,其中有一部份人更是會長期潛伏起來,成為所謂的間諜。這個用意有兩種:一方麵是與衛氏朝鮮進行接觸,降低衛氏朝鮮的警惕;另一方麵則是利用出使探查地形。

要做的事情太多,時間卻太少,這是林斌目前的感受。

既然要在遼地長期潛伏,那也就是說除了放牧之外需要有固定的棲息地,林斌已經下令讓部眾收集材料,務必在冬天來臨之前建造足夠的房屋用以抵禦寒冷,索性遼地什麼都缺唯獨不缺木料,作業的進度隻能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迅速!

“建城?”

近一段時間裏不斷有部下來問“是不是選擇一塊地立城”,所謂的立城是古人的說法,其實就是建造一個有城牆的城市,提出這種疑問的人,無論是武是文都沒有私心,他們隻是被限製在一種特殊的********裏麵。

無論願不願意,許許多多人雖然嘴巴上不敢說,他們心裏已經厭倦了永無止盡的遷移,普遍認為沒有固定的領地最終會走向滅亡。

建城是一個民族是否走向文明的標誌,如果按照現在華夏人的觀念來說,遊牧民族沒有自己的城市,所以遊牧民族是一群沒有開化的野人,隻有初步學會建城後才能孕育出自己的文明。更為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一座城是否雄偉所代表的就是這個民族是不是強大,而製造工藝等等,在這個還沒有‘奇技淫巧’的時代裏更是被各方政權所重視。

林斌被部下一提醒倒是想起了很多,那些會建城擁有自己工藝的民族都是各個區域內的霸主,像是西方的羅馬就以強大的工藝技術向世人展示屬於他們的文明,東方的中國不也是擁有強大的製造工藝而雄踞東方嗎?

林斌自言自語:“農耕民族才會有這樣的觀念吧?”

呂炎聽不懂林斌的話,但這並不妨礙他表達自己的想法。他說:“末將以為,選一地建城可行。”

林斌“哦……”了一聲就沒有下文。

遼地也有勢力建城,以衛氏朝鮮為例,衛氏朝鮮就建立了許多城市,其中更是不乏軍事要塞,正是因為有諸多城市作為依靠,衛氏朝鮮才在勢力錯綜複雜的遼地占有生存空間且一直都在發展壯大。城市不但是防禦敵人入侵的工具更是吸引小部落的象征,畢竟無論是誰都需要從其他人那裏購買一些東西,這就是貿易的力量。

“建造雄城威懾遼地諸國?”

“正是!”

林斌笑了,而且笑得非常含蓄。

遼地絕對不缺乏建造城市的石料與木料,如果再有充足的勞動力想建造一座雄城並不難,可是林斌有必要去建造雄城嗎?他需要考慮建城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畢竟如果宣布建城那就等於向所有人表示:“我要長期占領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