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不過兩日,林斌在後麵巡視期間收到了蒙詔的傳書:中行說十分完美地完成了使命,不但從潮格部落那裏得到了馴養飛禽的方法,更是為林斌從潮格部落帶回了十餘名身懷奇技的潮格人。蒙詔建議取消滅掉潮格部落的計劃,轉為進行懷柔政策。
呂炎派人專門彙報,將整個遊說的過程詳細報告,在呂炎派回的校尉嘴巴裏中行說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口若懸河的說客,談判過程中張弛有道又不失威風。能言善道的團隊加上穀外的兵威,中行說以勢壓人不說,依靠其良好的口才說服了潮格王,送上精美禮物和匈奴貴族後,潮格王同意將馴養飛禽的方法獻上。
事實再一次證明,某些人做上去十分複雜的事情,在某個人做起來卻是極其簡單,林斌也再一次明白各有所長這一句話的含義。
林斌知道彙報裏簡單的字眼裏麵包含了多少危險,任何一次談判都沒有輕鬆可言,那是智力與膽量的比拚。他也再一次初步的了解中行說的能耐,要知道說客不是人人能當,能被稱為說客的人絕不簡單,不僅需要膽略還要能快速的判斷力。
潮格王似乎認識中行說?中行說的談判技巧講的是以勢壓人,那麼中行說所謂的‘勢’是什麼?這是值得琢磨的事情。中行說在匈奴那邊待了十幾年,匈奴是草原的霸主,中行說是匈奴單於庭的軍師,有點名聲也不讓人意外,那中行說借的勢是哪一方的勢,還是兩方都有?
林斌喜歡對每一件事情進行猜測,如此一來不但能夠訓練判斷能力還能養成一種分析的習慣,這兩樣東西都是統治者必需學會的本領。他猜測中行說借的‘勢’應該就是自己擊敗匈奴後的氣勢,畢竟擊敗匈奴是一件十分鼓舞人心和震懾其它部落的事情,他唯一弄不清楚的是中行說在做什麼打算,為什麼會那麼盡心盡力為自己辦事?
煩惱的事情太多,能夠做到的又太少,內政的處理讓林斌無暇它顧,隨著從漢國邊境掠奪人口的數量上升,新的麻煩隨之而來。林斌巡視期間重點放在新被遷移來的漢國人身上,很明顯地發現新來的人口有點不適應遊牧式的生活,很多人因為水土不服有點精神萎縮,生病者也不在少數,這引起了林斌的警惕,畢竟大規模的生病不是一個好兆頭,極有可能會演變得不可收拾。
後來事態的加劇證明林斌是多麼的有先見之明,某個區域內的部眾得患感冒,一時間弄得人心惶惶、流言四起,說是因為殺戮太重惹怒了某個神明,神明要降下禍害懲罰。
林斌聽了當然是既感到好笑又惱怒散播留言的人,他下令停止遷移,執行鐵血的治理手段,命令軍隊捉拿散步謠言的人,對其進行殺無赦政策。
殺戮總是能止住留言,但是卻無法止住人們內心裏的恐懼。無論是在哪個時代,每個民族最為害怕的當屬傳染病,通常每一次傳染病的爆發都能毀滅掉大部分人口,而人口的數量是強大的保證,許多民族就是因為在傳染病中損失大量人口,一蹶不振者有之;滅族的更是不在少數。
在這個緊急的時刻,以軍主政的社會群體展現了應有的效率,大量軍隊充當了次序的守護者,防止因為傳染病的滋生而演變成慌亂。一套緊急措施被執行,部眾按照軍隊的指示行事,雖然還是有小小的混亂發生,但是整體而言卻是沒有因為突如其來的患病引發成大的動蕩。
林斌派人詳細一查,查出了生病的根源,原來水土不服隻是一部份,導致大規模生病的原因是新被遷移來的人保留喝冷水(未經煮沸的水)的習慣,草原氣候又多變,從輕微感冒變成忽冷忽熱的症狀,這個時代把這種病叫作冷熱病,很是貼切的一個稱呼。這個時代沒有所謂的疫苗,更加沒有治理冷熱病的藥物,醫療手段的差勁讓冷熱病成為不治之症,而又因為生活習慣的原因竟然滋生出了流感病毒,按照後世的稱呼,那應該叫‘流行性感冒’。
這是一記震耳欲聾的警鍾,流行性感冒都是由空氣進行傳播,根本沒有所謂的預防措施,很多人都是在不經意間就中招。林斌雖然不是醫生但他卻有基本的醫療常識,發現流感形成時緊急讓人趕製出簡易的口罩,命令帶著口罩的士兵將患病的人群進行隔離,向全體部眾下令,隻能飲用經過煮沸的水。
預防措施其實不多,飲水隻是預防的一部份,對於已經患病的人而言,有限的治理手段無法對這些人起到什麼作用。林斌有選擇性地招集部族內比較有經驗的醫匠,讓他們去做交流,期望這些人能夠從交流中討論出治理的手段,但是期望注定隻是期望,數十位醫匠都說冷熱症隻有依靠患病者本身的努力去克服,也就是說隻能讓他們去自生自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