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驚變(中)
“都說倭寇長得像猴子般高矮,我還以為是 謠傳,沒想到竟然是真的!” 不僅僅是城樓中的官員注意到了倭寇形象猥瑣,城門兩側,看熱鬧的百姓們,一個個也拚命地眨眼睛,誰也無法相信傳說中三個月內橫掃了朝鮮,並且聲言要鯨吞大明的強敵,居然如此瘦小枯幹。
也不怪他們見識少,以往武將奉命回北京獻捷,無不刻意挑選身材高大,麵相兇惡的敵兵,放在整個俘虜隊伍的外圍。通過敵人的兇悍形象,以襯托自己作戰用心,取勝不易。而今天,被繩索串在一起的俘虜,形象竟然與以往截然相反。如此巨大的落差,一時間,讓看熱鬧者如何能夠適應?!
“這東征軍,不是抓了一些百姓來糊弄皇上吧。先前就有人傳言,他們殺良冒功?!” 不適應,就容易起疑心,很快,就有看熱鬧者,又想起了最近在京師中洶湧的流言,看向凱旋之師的目光裏,立刻就生出了幾餘鄙夷。
“殺良冒功,那也得死了才成!活著的,有司隨便派舌人問上幾句,豈不是真相大白!” 幾個南京來的貢生立刻著了急,啞著嗓子向周圍的看客大聲反駁。
“就是,除非帶隊的武將傻了,才會隨便抓人糊弄。一旦被有司查明身份不對,他就是欺君!” 著急的人不止一個,數名家丁打扮的看客,雖然不明白李如梓和李彤等人為何要專門挑矮小枯幹的俘虜來展示,卻果斷咬定俘虜身份並非朝鮮百姓假冒。
欺君乃是滅族之罪,輕易沒有人敢犯。更何況,大明朝的武將地位一日低於一日,即便不犯錯,都會被清流們難蛋裏挑骨頭。怎麼可能明知道俘虜身份真假非常容易辨別,還敢隨便抓朝鮮百姓濫竽充數?
這個道理是如此簡單,被家丁們說出來之後,當即,就令周圍的猜疑之聲小了下去。但是,人們心中的困惑,越更加濃鬱。
按照敵人越強悍,凱旋之師功勞越大的準則。李如梓和李彤等人的做法,真的毫無道理。他們這樣做,到底圖的是什麼?!他們都年紀青青,前程遠大,應該分得出輕重,不會在接到聖旨之後,毫無準備就趕回了北京!他們即便再頭腦簡單,再缺乏官場經驗,他們身後的李如鬆、宋應昌兩個,也不會準許他們由著性子折騰,不會從頭到尾,對獻捷之事,不聞不問。
“茅兄,怎麼辦,還鬧不鬧?” 看熱鬧的人群之中,此時此刻,最為感覺困惑者,無疑是那些專門為了搗乳而來的落第舉子,一個個,苦著臉向茅姓書生請示。
他們乃是汪生和茅生事先安排下的第二波人手,按計劃,需要在凱旋之師押著俘虜進城的時候,跳出來揭露東征軍在碧蹄館吃了敗仗,喪師辱國的“事實”。可眼前這些俘虜又瘦又小,即便他們出馬,也能三拳兩腳將其中之一打翻在地。如果他們非要跳出說東征軍被如此孱弱的敵人斬殺過萬,試問周圍哪個長著眼睛的人敢於相信?!
“鬧,怎麼能不鬧!” 事到如今,茅姓書生隻能選擇以不變應萬變。咬著牙向周圍回應了一句,隨即扯開嗓子,大聲叫嚷:“皇明祖訓,不征之國十五,倭國乃其中之一。遼東總兵李如鬆等人,卻為了升官發財,欺騙皇上,介入倭國與朝鮮之爭,罪不容誅。諸位請看,那倭兵一個個如此矮小,怎麼可能入侵得了大明?! 我大明將士,打贏了這樣的對手,又有什麼值得誇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