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逆風 (下)(2 / 2)

“怎地,他們打那些腳踏兩隻船的朝鮮二五仔,還打錯了?” 見李如鬆和李如梅兄弟倆,臉色都越來越凝重,祖承訓非常鬱悶地跺腳,“我怎麼就覺得打得好,打得痛快呢?大少爺,要不然這樣,你把這事兒,算在我頭上。是我氣憤不過,故意唆使他們三個打的。這樣,他們三個就能成了從犯,我才是主謀。朝鮮人和朝廷那邊有啥不滿,盡管都對著我。反正我這條命都是他們三個救的,拿官職相還也是應該。朝廷中那些王八蛋,總不能為了給藩國人出氣,就要求皇上砍了我的腦袋!”

“胡說,你以為你是誰?你來做主謀,就能將他們三個都摘出去?!” 李如鬆又翻了白眼兒,不屑地數落。“且不說他們三個早就木秀於林,你仔細想想,他們三個自打到朝鮮以來,不知不覺間,都得罪了誰?這些人,哪個在朝堂上沒有三兩個鐵桿兒。人家以前沒報復他們,是因為實在抓不到太好的把柄,這回,把柄已經送上門了,怎麼可能輕易放過!”

“那,那怎麼辦?我剛才說,他們三個高升的機會,不差這一回,也是您覺得不妥當。” 祖承訓越聽越煩躁,再度用力跺腳。“而您這兒,除了記下這份人情,一時半會兒,又想不出更好的主意來。”

“這個人情太大,光記在心裏不妥當!” 李如鬆又看了他一眼,嘆息著搖頭,“咱們李家,也不能開這種白白讓別人救命,卻裝作啥都沒發生的先例。否則,以後誰還肯死心塌地跟著咱們?老五,你去後帳箱子裏,親自去把剩下的那幾張空白告身給我拿過來。趁著我這禦倭提督還管點兒用,先把他們舍命救援袍澤的奇功給酬了。”

“大哥,參將,參將前頭,可是沒一個’試’字!” 李如梅被自家兄長的決定嚇了一跳,趕繄低聲提醒。

大明朝為了鼓勵將士們英勇作戰,同時也為了獎勵領軍主帥的忠誠,通常在出征之前,都會下發若幹空白告身到主將手裏。而主帥為了鼓舞士氣,也會根據麾下弟兄們的表現,在某次戰鬥後,直接將功勞最大的幾人的名字,填到空白告身裏,然後再上報朝廷。

這些空白告身,被朝廷接到之後,通常隻是走個過程,很少,甚至從來不會給予駁回。隻是告身數量有限,並且級別越高越為稀缺。到了參將這級,總數也就三五張,主帥輕易不會使用。至於副將,遼東軍二十年來,還沒提前發出去任何一份。

“李子丹按照平壤之戰前的功勞,就應該是加銜參將了,隻是朝廷批復得太慢而已。即便光算截殺倭寇潰兵的功勞,將加銜改為實授,也不算破格。被他救了性命的將士們,更不會覺得為兄偏心!” 聽出李如梅話語中的勸阻之意,李如鬆疲倦地笑了笑,輕聲解釋,“而張守義屢立大功,再不給予一個單獨的營頭,也是屈才。為兄保他一個加銜參將,再讓他出去單獨領一營兵馬,也是為了鼓勵弟兄們以他為楷模。至於劉繼業,年齡比他們兩個小,資歷也略有不如,暫且隻能做個遊擊。也不用加銜了,直接給了告身就是!” (注1:加銜參將,有參將頭銜和俸祿,實權卻還是遊擊。屬於明代軍中的慣例。)

“這……,也好!” 李如梅迅速明白了自己哥哥的良苦用心,猶豫著點頭。

李彤、張維善和劉繼業堵著朝鮮軍營強征戰馬之舉,不僅僅是救了李如鬆的性命,也給宋應昌解決了一個大麻煩。所以,將三人的名字在空白告身上填好之後,備倭經略宋應昌那邊肯定不會做任何阻撓。如此,三人的升遷之事,稍微操作一下,就肯定會在朝鮮官員的告狀信之前,抵達北京。

隻要三人的升遷,成為事實。接下來再評議功勞和過錯,就是在升遷之後的基礎之上。三人就相當於平白多了一次機會,無論第二次的評議結果如何,都不會比現在難看。遼東李氏,也不會虧欠三人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