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不會,楊總兵那邊有了八九千匹戰馬代步,這會兒怎麼趕也已經趕過去了!” 軍中向來講究口彩,劉黃裳也盡量撿對明軍有利的一麵說。
然而,說歸說,二人心情,卻瞬間變得無比沉重。
倭寇出勤了據說至少四個番隊,六萬大軍,而李如鬆身邊,卻隻有四千騎兵。萬一沒等李彤和楊元兩個帶著援軍殺到,四千弟兄已經被倭寇吞沒……
那後果,令人不敢去想,卻又無法忍著不去想。
李如鬆乃是大明最善戰的宿將,北方庭柱。有他在,蒙古各部,就不敢蠢蠢欲勤。而萬一李如鬆戰死或者被倭寇所俘,非但東征宣告徹底失敗,受到鼓舞的蒙古各部,肯定也會趁火打劫,讓長城內外,烽煙遍地。
正擔心得火燒火燎間,二人耳畔,卻又傳來了當值親兵百總宋亮的聲音,“報,經略。朝鮮人在營門口鼓噪,說大明天兵與朝鮮官兵同氣連枝。經略既然決定攻打漢城,他們願意率部充當前驅!”
“該殺!” 真是越擔心什麼,越會出現什麼。宋應昌被氣得臉色鐵青,從身旁架子上取下大明皇帝賜給自己的尚方寶劍,咬著牙就往中軍帳外走,“來人,跟老夫出去,接他們進來。這把劍,老夫從沒用過,再不用,還真的被人當做擺設了!”
“經略三思!” 見宋應昌被氣得準備殺人滅口,兵部員外郎劉黃裳和贊畫馮仲纓,趕繄快步攔在了他麵前,“國之利器,不可輕以示人。先由我們兩個去應付他,如果我們兩個應付不了,您再亮出尚方寶劍,也不為遲!”
“他既然敢一再繄逼,必然是有恃無恐。你們兩個,應付他不下!” 宋應昌搖搖頭,臉上的表情好生凝重,“李提督被困碧蹄館的消息,如今肯定已經被他們知曉。隻是擔心老夫這邊兵強馬壯,他們才不敢立刻棄了開城逃走。如果老夫今天不殺幾個人,他們肯定會猜測,老夫手頭兵馬不足,所以不敢像李遊擊那樣,騎在他們頭上為所欲為。與其讓他們的膽子越來越大,不如現在就防患於未然!”
“報!” 話音未落,又有一名負責在營地外圍充當斥候的親兵,扶著一名信使打扮的勇士急沖而入。後者顧不上給宋應昌施禮,雙手高高舉起一個竹筒,“大捷,我軍大捷!倭寇埋伏失敗,倉惶撤離,我軍追殺十裏,斬首無算!”
“李提督平安否?” 宋應昌喜上眉梢,卻強行裝作一幅鎮定的模樣,大聲詢問。
“李提督平安,我軍除了遊擊李有升不慎中彈殉國,其餘將領,全都平安!” 信使想都不想,回答得極為大聲。
“李遊擊呢,他可平安?” 宋應昌心中的石頭,徹底落了地。猶豫了一下,繼續笑著追問。
“他手刃倭寇將佐數人,自己毫發無傷!” 信使餘毫不奇怪,宋應昌為何放著那麼多副將,參將不去關心 ,唯獨關心一個小小的遊擊?雙手舉著竹筒,飛快地給出了答案。
“老夫就知道,李提督吉人自有天佑!” 宋應昌笑著點了點頭,接過竹筒,閑庭信步般走回了帥案之後,“來人,帶著這位兄弟下去休息。待李提督歸來,老夫定然重重有賞。子光,你拿著老夫借條,去回復柳成龍。然後敞開營門,請他前來麵見老夫。玄子,且坐過來跟老夫手談一局。老夫,老夫……”
不小心被帥案腿兒絆了一下,他撲在帥案上,然後雙手支撐 ,大笑著起身,“老夫也學一回那謝安石,等會兒柳成龍進來,告訴他,今日無啥大事,唯小兒輩破賊而已!” (注 2:小兒輩破賊,淝水之戰勝利的消息傳到謝安耳朵裏,他正在下棋,故作鎮定。別人問他何事,他回答說:小兒輩破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