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潛流 (下)(2 / 2)

李家在軍中的五兄弟,個個都驍勇善戰,允文允武,從近期看,的確有利於大明軍隊揚威域外,有利於朝鮮戰事早日結束。從長遠看,卻容易導致遼東軍這支天下強兵,變成李家的私器,進而威脅到大明的如畫江山。

“皇上剛才提到八卦洲糧庫,讓奴婢忽然有想起一件事來!” 伺候了萬歷皇帝這麼長時間,孫暹豈能猜不到朱翊鈞在為什麼事情而擔心,猶豫再三,忽然笑著啟奏,“據錦衣衛密報,埋伏在穀山伏擊倭寇的,並非李提督麾下主力,還是大明遼東選鋒營。他們前一段時間繞過平壤,拿下了倭寇身後的通川……”

“選鋒營,居然又是他們?!” 萬歷皇帝朱翊鈞又驚又喜,“領軍的可是去年投筆從戎的那倆國子監貢生?!朕就知道,他們兩個非同一般。朕想起來了,去年窺破倭寇圖謀,保住八卦洲存糧的功勞,他們兩個位當居首。”

“皇上慧眼如炬!” 孫暹成功轉移了朱翊鈞的注意力,心中頓覺一陣輕鬆。

他之所以這樣做,倒不完全因為是拿過李如鬆的好虛,想要在關鍵時刻給予回報。更重要的緣由是,放任萬歷皇帝繼續疑神疑鬼,自己難免會吃遭受池魚之殃。而拿一場局部之勝和兩個自己喜歡的年青人,將話題轉移開。非但可以讓朱翊鈞暫時忘掉心中憂慮,還可以順勢完成另外兩筆人情“買賣”。

“好,好,朕就知道,他們不會負朕所望!” 此時此刻,萬歷皇帝朱翊鈞怎麼可能會想到,孫暹故意提起了選鋒營,乃是因為收過李如鬆和李彤、張維善兩人背後家族的賄賂,高興地得眉飛色舞。

他先前之所以對李如鬆兄弟多有倚重,一方麵是因為李如鬆、李如柏等人,的確本領出眾。另外一方麵,則是因為全國上下都缺乏良將,別無選擇。而現在,忽然冒出了兩個與遼東李氏瓜葛極小,甚至可以說是毫無瓜葛的後起之秀,頓時就讓他的眼睛看到了許多新的可能。

李彤和張維善,如果他沒記錯的話,都是南京國子監的貢生,從賭氣前往遼東投軍,到獨當一麵,隻用了不到一年時間。而大明南北兩京的國子監中,每年畢業的貢生都多得讓吏部發愁。倘若這些吏部無虛安排的貢生,全都效仿李彤和張維善兩個投筆從戎,哪怕十個之中再出一個良將,大明軍中還何愁後繼無人?!

至於如何激勵更多的少年才俊去投軍,朱翊鈞根本不用思考,就能拿出最有效的方案來。用手拍了下桌案,他迅速做出決定,“孫暹,你去,派人通知兵部,凡是關於平壤之戰的捷報,隻要一到兵部,就立刻給朕送過來,任何人不得拖延耽擱!還有,錦衣衛那邊,關於選鋒營的一切密報,無關大小,也都給朕拿來。”

“奴婢遵旨!” 孫暹打破腦袋都想不到,自己跟李家和張家做的兩筆“買賣”,居然激發了朱翊鈞千金買馬骨的熱情,猶豫了一下,故意小聲提醒,“萬歲,奴婢記得,去年秋末,剛剛破格提拔了選鋒營的兩位主將。如果這次……”

“叫你去你就去!” 朱翊鈞正在興頭上,根本聽不進別人的勸。狠狠瞪了孫暹一眼,大聲補充,“他們兩個辜負朕的提拔了麼?他們兩個既然沒有辜負朕,朕就再為他們破一次格又如何?比起那些仗著父輩餘蔭就輕鬆做到指揮使的,還有那些在軍中混吃等死撈資歷的,他們兩個都是實打實的功勞,為何就不能破格?如果朕的大明,多幾個這樣的英才,朕還巴不得天天都能破格!”

“奴婢遵旨!” 孫暹不敢再多嘴,躬著身子,大聲答應。然而,心中卻對決斷的正確性,深表懷疑。

大明貢生多得如過江之鯽不假,但是卻不一定每個貢生,都有投筆從戎的勇氣。更不是每個貢生,都能像李彤和張維善兩人那樣,文武雙全。

皇帝本意的千金買馬骨,可是,世上也得有千裏馬才行。況且俗話有雲,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兩個小家夥崛起這麼快,又犯下的將門子弟染指軍權的大忌,即將等待著他們的,恐怕不單單是浩滂皇恩!

大明朝的言官們,連戚繼光都能輕鬆幹掉。兩個小家夥背後既沒有閣老撐腰,手頭也沒有數萬嫡係精銳,一旦他們成為言官們的靶子,他們拿什麼去抵擋那狂風暴雨般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