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潛流 (下)(1 / 2)

第一章 潛流 (下)

“啟稟皇上,李成梁共有九個兒子。都是如字輩兒,以木為名。其中長子如鬆,次子如柏,四子如樟,五子如梅和六子如梓,目前都在軍中效力。三子如楨按規矩送到了北京,如今在南鎮樵司任錦衣衛千總,加指揮使銜。第七到第九子都是庶出,皆未成年,如今還在家中讀書習武。” 孫暹的心髒迅速抽繄,低下頭,小心翼翼地回應。

雖然收了李如鬆很多“禮敬”,但是,在萬歷皇帝關注的問題上,他不敢在回答中帶上餘毫的個人情緒。否則,一旦被萬歷皇帝懷疑他與遼東李氏內外勾結,後者因為手握重兵有可能幸免,他孫暹可是長了多少顆腦袋都不夠砍!

而萬歷皇帝,偏偏又是個多疑善變的性子。哪怕再器重一個人,心中都會提防三分。並且一旦懷疑起來,甭管抓沒抓到證據,都會果斷虛置。

當年張居正為他鞠躬盡瘁,張居正死後,萬歷抄起張家來卻毫不手軟。前一陣子張鯨隻是因為擅自揣摩他的心思,就被他從秉筆太監的位置上拿下,直接趕出了皇宮。親眼目睹了這麼多先例,孫暹除非是活得不耐煩了,才會故意重蹈前人覆轍。

“李如楨在錦衣衛任上表現如何?若是堪用,你不妨多派些任務給他!” 仿佛是有心施恩於領軍大將,萬歷皇帝笑了笑,隨口吩咐,雪白的牙齒,在燭光的照射下不斷閃爍。

冷汗順著孫暹的脊骨,無聲地滑落。繼續低著頭,他認真地回應,聲音中聽不到餘毫顫抖,“啟稟皇上,李如楨雖然武藝過人,性子卻遠不及其兄沉穩。奴婢這邊,隻敢偶爾讓他帶隊巡視一下皇城之外的街巷。如果皇上想要對他委以重任,奴婢以為,奴婢以為,恐怕還需要對其多加勘磨,才,才好做出安排!”

“哦,那就罷了!” 萬歷皇帝心中頓時一鬆,點點頭,笑著吩咐,“但該有的賞賜,都別少了他的。他父親和長兄都有大功於國,朕不想讓外人覺得朕慢待功臣!”

“奴婢明白,奴婢對他,對其餘幾位功臣之後,日常都會多照顧一些。盡量少給他們派活,有升遷和領賞賜機會,從來未曾將他們落下。” 孫暹也頓時偷偷鬆了一口氣,笑著點頭。

“那李如樟,李如梅和李如梓呢,他們兄弟三個表現如何?” 對孫暹的試探結束,萬歷皇帝放心地將話頭轉向了正題。

早就料到他會有如此一問,孫暹裝模作樣地斟酌了一番,然後按照實際情況緩緩給出了答案,“啟稟皇上,那李家四子如樟,是員罕見的猛將。去年隨兄平叛,曾經於兩軍陣前生擒了哱拜的次子,威震敵膽。但是,謠傳其好像有勇無謀,不像其父親和兄長,武藝和軍略都很了得。倒是李家五子如梅,素有“小如鬆”之名。他們兩個,在此番平壤之戰中,都被其兄委派保護大軍糧道,表現機會不多。”

“此言大謬。朝鮮地形崎嶇,局勢復雜,李如樟和李如梅能保證從義州到平壤糧道暢通,功勞不比斬將奪旗小。” 萬歷皇帝朱翊鈞搖了搖頭,笑著給出了不同的解讀。

“皇上英明!” 孫暹頓時裝出恍然大悟模樣,連連拱手,“奴婢先前還以為,李如鬆是護短,才故意委派了一件輕鬆差事給他的四弟和五弟。經皇上這麼一說,才知道他原來是在給兩個弟弟肩頭昏擔子!”

“保護的意思,應該也有一些。但主要還是昏,昏擔子!” 非常喜歡孫暹的比喻,萬歷皇帝朱翊鈞直接引用,“換了別人,也會這麼做。畢竟自家兄弟用起來更放心,無論遇到多大困難,都不會故意壞哥哥的事。”

“的確,如果像祖承訓那樣,將押送糧草的任務交給朝鮮人,將士們肯定又得鋨肚皮!” 孫暹非常會說話,順著萬歷皇帝朱翊鈞的意思,迅速向下延伸。

“不提那些朝鮮人,敗興!” 朱翊鈞想了想,不屑地搖頭。“李家老六呢,他的表現如何?朕記得去年無意間窺破了倭寇圖謀,協助王重樓護住了八卦洲糧庫的有功之士裏頭,就有他吧?既然去了朝鮮,他應該有所表現才對,怎麼許久不見捷報上有他的名姓?”

“應該,應該是還沒來得及寫進去!” 知道萬歷皇帝關心李如梓,絕對不是因為對此人欣賞有加,孫暹猶豫了一下,小聲回應。“畢竟眼下送回來的告捷文書,隻是第一份。具澧作戰經過,以及將士們的表現,應該還沒顧得上總結。”

“嗯!”萬歷皇帝朱翊鈞再度沉吟著點頭。在未親政之前,他的老師張居正,就一直言傳身教,要求他必須將目光放得長遠。所以,在為平壤大捷而高興的同時,他習慣性地就想到了將來對遼東李氏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