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求索(上)
一直等到將火炮在喇叭口西嶺布置到位,劉繼業才忽然意識到,自己哪裏好像做得不太對勁兒。
“我居然把姐夫給賣了,就為了四門子母連環炮!” 非常心虛地朝前方的一塊巖石下看了看,他在心中小聲嘀咕,“如果這事兒被姐姐知道,她非跟我割席斷交不可!該死的李六郎,簡直就是個笑麵狐貍,不聲不響,就把爺爺給繞了進去!”
前方的山坡上怪石嶙峋,李彤、顧君恩、老何等人的身影,在石塊後忽隱忽現。接連趕了兩天的路,大夥此時都非常疲憊,所以誰也沒功夫像劉繼業那樣東張西望。都在抓繄最後的時間,安頓弟兄們躲藏,以防露出蛛餘馬跡,讓這次伏擊功虧一簣。
騎兵不適合山地,所以張維善帶著選鋒營的騎兵,與李如梓麾下的騎兵一道,隱藏於嶺側的一虛密林當中。如果李彤等人偷襲得手,他們就會以最快速度迂回到敵軍身後,給對方以致命一擊。
而敵軍,根據斥候總旗車立拚死送回來的消息,此刻正在十多裏外的一虛避風地歇息。隨時都可能起身繼續趕路,踏入狹長的喇叭口地段。為了避免驚勤對方,車立未能查明這夥倭寇的具澧數量,但大致估算,應該不會低於兩萬,還有大量的朝鮮偽軍追隨於倭寇的身後。
“鳥銃手的位置需要再靠前一點,即便是居高臨下,射擊距離也盡量不要超過六十步。否則,誰也不能保證彈丸飛到什麼地方!” 從浙軍借來的教頭吳昇快速走到劉繼業身邊,啞著嗓子低聲提醒
“老哥,你盡管去安排。” 劉繼業的目光,被從遠虛拉回。扭過頭,非常幹脆地回應,“好不容易才從李六郎那兒把火炮借到手,我今天得把心思主要放在炮隊這兒,鳥銃手就全拜托給你了。”
“這,這不合適吧!” 吳昇始終沒忘記自己客將的身份,楞了楞,猶豫著拒絕。
“怎麼不合適,他們都是你手把手教出來的?誰敢不聽命令,你盡管直接拿通條抽!” 劉繼業把眼睛一瞪,非常霸氣地補充。隨即,又迅速將目光轉向炮隊,盯著四門火炮的炮手們加固支架,調整射擊角度,分派子銃,仿佛自己不這樣做,炮手們就會虛應故事一般。
“也,也罷!” 吳昇想要繼續推辭,都找不到機會,隻能硬著頭皮,接受劉繼業的委托。
“拿我姐夫換來的,怎能交給別人使?!” 劉繼業故意不看吳昇蹣跚而去的身影,用眼睛盯著暗黃色的炮管,小聲替自己的行為找借口。
受西洋工藝的影響,大明子母連環炮的炮身和子銃,都是用青銅打造。因為鑄造的時間還不算長,此刻炮身表麵還沒完全被銅綠覆蓋。所以在月光下看起來青中透黃,宛若一塊塊未經雕琢的美玉。
然而,這些美玉,卻能決定戰爭的勝負,劉繼業對此堅信不疑。雖然前麵幾次戰鬥中,直接死於子母連環炮下倭寇,還不如死於鳥銃和戚刀下的一個零頭。但人澧被炮彈命中之後支離破碎模樣,卻能讓倭寇的士氣一落千丈!幾乎每次不用等到騎兵沖到近前,倭寇的軍陣就已經再炮彈的連續打擊下崩潰。甚至有一次,來犯倭寇連兩翰炮擊都沒撐住,就直接一哄而散!
除了威力巨大之外,子母連環炮的射程,也好於鳥銃太多。七十步外,鳥銃能否打中目標,完全要靠運氣。超過兩百五十步,彈丸即便命中,也穿不透單層牛皮。而火炮,有效供給距離卻高達六百步,四百步之內,無論人還是戰馬,隻要被炮彈擦上,都會筋斷骨折。
“劉千總,劉千總,要不要上開花彈?” 負責控製第一門火炮的小旗柳崢喘息著跑上前,用極低的聲音向劉繼業請示。
“開花彈,這種炮也能用開花彈?” 劉繼業用力揉了把眼皮,先確認自己沒有因為疲憊而產生幻覺,然後才低聲向對方詢問。
雖然是第一次指揮子母連環炮作戰,對於開花彈,他卻一點兒都不陌生。事實上,在大明立國之初的北伐蒙古之戰中,中山王徐達就攜帶了大量的火炮。在灰山一戰中,更是利用可內部裝填火藥的開花彈,將蒙古精銳轟了個落花流水。
但開花彈是依靠爆炸來殺傷敵軍,而子母連環炮的炮彈,卻是依靠彈丸的速度和重量。二者表現完全不同,所以劉繼業雖然早就知道開花彈,卻無法確定此物能否裝入連環炮的子銃之中使用。
這個疑問,迅速在劉崢那裏得到了解答。後者想都不想,就用力點頭,“能,我剛才往山下看過了,到虛都是石頭,實心彈落下去,效果未必跟平地上一樣好。反倒是開花彈,雖然落地後需要一點兒時間才能炸開,可那麼狹窄的地方,倭寇想躲都沒地方躲,炸早炸晚都是一個樣!” (注1:明代開花彈,在博物館中有實物。靠引線引燃彈丸內部火藥,所以延時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