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騙子 (上)(1 / 2)

第二十一章 騙子 (上)

“糊塗!” 宋應昌聞聽,不喜反怒,手拍桌案大聲咆哮,“糊塗透頂,官爵乃朝廷公器,豈可輕易授予販夫?!當初朝廷忙於平息孛拜之變,無暇東顧,石尚書以那姓沈的冒充使者,去拖延倭寇腳步,還可以辯稱是效仿玄高犒師。如今我大軍已經渡江在即,姓沈的卻毫無建樹,還授予其遊擊之職,豈不是畫蛇添足?!此事不被東征將士知曉尚好,若是被東征將士得知,他們舍生忘死為國而戰,居然還比不上一介商販勤勤嘴皮,將置軍心於何地?置士氣與何地?!”

也不怪他生這麼大的氣,雖然沒記全沈惟敬的名字,對於此人來歷,他卻知道得一清二楚。此人乃是兵部尚書石星的鄉黨,因為常年參與海上走私而學會了倭語,並且在其故鄉攢下了偌大的家業。倭寇大舉入朝,朝鮮兵敗如山倒,哭哭啼啼向大明求援,而大明在北方的可戰之兵,都忙著追隨李如鬆征剿孛拜。兵部尚書石星無奈之下,才給自己的這位老鄉沈惟敬臨時委任了一個芝麻大小的官職,要求他代表自己去跟向倭寇表明態度,如果不立刻停止對朝鮮的吞並,大明天朝一定會予以嚴懲。

當時朝堂之上,凡是還沒老糊塗的人,無論主戰還是主和,都不看好兵部尚書石星的這一“奇招”。大夥兒都知道,那倭虜既然以傾國知兵進攻朝鮮,就不可能被幾句大話給嚇退。但鑒於當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情況,也隻能勉強同意讓石星放手一試。

而後來又發生的一係列事情,也證明了 ,兵部尚書石星派遣使者斥退倭寇的想法,屬於異想天開。倭寇接到沈惟敬的警告之後,雖然對他本人客客氣氣,卻餘毫沒放緩對朝鮮的進攻。直到前鋒抵達了鴨綠江南岸,無限接近於大明領土,才施施然停住了腳步。

所以,宋應昌一直以為,沈惟敬鎩羽而歸之後,就會被直接剝奪了官職,打發回家。卻萬萬沒有想到,此人在兵部尚書石星的支持下,竟然搖身一變,直接變成了大明朝廷的正式使者,並且還擁有了一個正式的遊擊身份!

“時祥兄,時祥兄,何必這麼大火氣!”見宋應昌臉色都被氣得發了黑,身澧也不受控製地顫抖,兵部職方司主事袁黃趕繄拱起手來,大聲開解,“不過是一個遊擊將軍,方便他在倭寇麵前說話而已,又沒有真的讓他領兵?!先前朝廷破格提拔李彤和張維善兩個做遊擊將軍,也沒見你……”

他不勸還好,一勸之下,宋應昌心頭的怒火更加控製不住,拍打的桌案,高聲斷喝,“呸,一派胡言!不過是一個遊擊將軍,我朝總計才多少遊擊將軍?尋常士卒,少壯應募,直至白發蒼蒼,有幾個能做到遊擊將軍?!至於李子丹與張守義,姓沈的一介販夫,怎麼能跟大明國子監貢生相比?!我朝功名,何時變得輕賤如斯?!”

“這……” 袁黃膽子再大,也沒勇氣將大明國子監貢生與商販同列,頓時,一肚子的說辭都憋回了嗓子裏。

備倭經略宋應昌見他無言以對,也不再多說廢話。立刻命人取來筆墨,準備親自上書,請求朝廷收回對沈惟敬的任命。

也不怪他固執,誠然,遊擊將軍這個職位,與他這個大明右都禦史比起來,隻能算芝麻綠豆。可尋常武夫要想爬上遊擊之位,至少得在軍中苦戰十年以上,並且屢屢立下戰功。最典型的就是先前奉命趕回來報捷的顧君恩,有著遼東李氏為靠山,從十六七歲就在陣前廝殺,一直殺到將近三十歲,才勉強爬上了守備之職,距離遊擊依舊差著一大級。

像李彤和張維善兩個這種,則完全是特例中的特例。首先,二人原本就是貢生,隻要熬到畢業,就可以授予八品甚至七品文職。其次,二人投筆從戎之後,四個多月來,沖鋒陷陣,從不落後,功勞的確顯赫。再次,二人雖屬於旁支,背後卻終究站著英國公府和臨淮侯府,輕易不會有人貪墨他的功勞。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二人運氣爆棚,居然被當朝皇帝記住了名姓,屢次親自過問,這種情況下,兵部如果還連兩個遊擊職位都舍不得給,等同於直接說萬歷皇帝有眼無珠!

而沈惟敬被授予遊擊將軍職位,又憑的是什麼?僅僅是因為他跟兵部尚書石星是鄉黨,並且會幾句倭語?此人若也像李彤和張維善兩人那般,以貢生身份投筆從戎,也說得過去,朝廷好歹還可以說是千金買馬骨。偏偏此人又是個不入流的商人,還是商人裏頭最不幹凈的那種海商!朝廷在用人之際,對他以往通倭的舉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已經是開恩,豈能在他寸功為立的情況下,就讓他爬到百戰餘生的勇士頭頂上?!(注1:明代中後期雖然已經部分開了海禁,但為了懲罰日本政府縱容倭寇,依舊不準許商人跟日本往來。所以宋應昌心中,做倭國生意的海商最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