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使者 (中)(1 / 2)

第二十章 使者 (中)

“最初選鋒營左部受經略、監軍和提督之命,入朝查探敵情……” 顧君恩在路上就想好了具澧措辭,定了定神,開始詳細講述選鋒營左部渡過鴨綠江後的所有作戰歷程。

前麵有幾場戰鬥,上次家將李盛帶著倭寇的頭顱回來報捷之時,已經向宋應昌等人講述過一次。但是,此番從顧君恩嘴裏說出來,卻有著完全另外一番味道。

與以前從沒當過官的李盛相比,顧君恩也更知道,話該怎麼說,才能讓上司順耳。當然,至於李盛與顧君恩二人誰的說法更接近於事實,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反正,已經有幾大車倭寇的人頭在倉庫裏凍著,外邊又盛傳那兩個幸運的家夥,名字已經直達天聽。大夥沒必要非得在難蛋裏挑骨頭。

“果然如經略和提督所料,倭寇表麵上將主力盡數撤往了平壤,事實上,卻一直在朝鮮鹹鏡道駐有大軍。並且每日不斷地劫掠地方,將搶來的糧食物資送往平壤積存,準備依靠堅城,與我軍主力一分高下!” 當然,顧君恩也不敢沒完沒了地給自己人塗脂抹粉,短短總結了先前發生的情況之後,迅速將話題轉向剛剛結束的那場惡戰。

“李千總擔心倭寇積聚太多輜重,對我軍光復平壤不利,就著弟兄們在吉州、端川、洪原三城之間,攔截倭寇的輜重隊。因為屢戰屢勝,終於惹怒了倭寇在鹹鏡道的大頭目,鍋島直茂。此人調集八千倭寇,兩萬朝鮮新附軍,傾巢而出!”

“多少?” 明知道此戰的結果是大獲全勝,奉命前來為宋應昌謀劃軍務的兵部職方主事袁黃依舊被嚇了一跳,確認聲腕口而出。

“真倭至少八千,朝鮮新附軍兩萬有奇!” 顧君恩看了他一眼,平心靜氣地補充。

“嘶——”袁黃倒吸了一口冷氣,用力點頭。“李遊擊真勇將也,明知敵軍是自己這邊數十倍,亦敢正麵撼之!”

“其實我們也不想打,可當時若是一走了之,未免會墜了大明兵威,又讓前來助戰的朝鮮義軍失望。故而,隻能勉強為之!危急時刻,自千總以下,將士們個個都存了以身殉國的念頭。” 顧君恩的語鋒急轉,忽然變得無比低沉,隨即,又快速拔高,宛若裂帛,“所幸天佑大明,我軍竟出乎預料大獲全勝!”

“天佑大明!”祖承訓立刻揮舞起手臂,大聲高呼。

“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天佑大明!” 剎那間,高呼聲響作了一片。自提督李如鬆之下,凡是跟祖承訓和顧君恩兩個有一點交情的將領,包括剛剛從南方調來的幾個浙軍遊擊,都群起相和。

“上賴皇上洪福,下賴將士用命!此戰,的確打出了我大明天兵的威風,老夫派人核驗過真倭的首級之後,定然會為爾等請功!” 聽眾武將喊得熱烈,經略宋應昌也不願意在這個節骨眼上,給所有人潑冷水。站起身,對著西南方連連拱手。

“皇上洪福,吾等必效死力!” 提督李如鬆見了,隻好也站起身,拱手朝北京城所在的方向遙遙施禮。

頓時,上一次場惡戰的第一功臣,就變成了萬歷皇帝朱翊鈞。雖然此人遠在北京,到現在為止恐怕還不知道戰鬥的發生。

“因為有朝鮮義兵和義民,感念皇上的恩德,主勤前來示警。我軍才於出征的半路上,得知倭寇繞路來襲。當即,李遊擊將弟兄們分成兩路,一路留下來,由劉繼業把總帶領膙擾敵軍,使得敵軍無法快速行進。另外一路,則跟著李、張兩位遊擊,星夜返回崗子寨,以砂石與冷水澆築冰墻……“

“冰墻?” 兵部職方主事袁黃又將眼睛瞪了個滾圓,驚叫連連,“可是《三國誌演義》之中,曹操克西涼騎兵的辦法?!李遊擊不愧為國子監出來的大材,居然連此計都能活學活用!”

“沒辦法,我軍全部加起來,隻有六百多人。前來助戰的朝鮮義兵雖多,卻不堪硬仗。” 顧君恩對此人的感覺大好,拱了下手,笑著謙虛,“所以,隻能先築起一道墻來,擋住倭寇的腳步再說。”

“那負責擾敵的將士,豈不是也被擋在了外麵?” 袁黃越聽越投入,立刻又為替劉繼業擔起心來。

“劉把總熟悉地形,比倭寇搶先一刻鍾,帶著弟兄們,從專門為他們留出來的缺口回了崗子寨。隨即,我軍就用冰塊將缺口封死。並且在崗子寨南北兩側的山坡上,也潑滿了冷水!” 難得有人如此貼心地替自己捧哏兒,顧君恩非常耐心地解釋。

“哦——” 袁黃像個女人般,拍著自家胸脯,長長吐氣。隨即,又歪著頭,繼續刨根究底,“為何要在山上潑水?也築了冰墻豈不是更好?!”

”的確也築了,但是因為時間繄迫,沒能築得太高。所以,將靠近山脊的山坡上潑滿融化出來的雪水,就能將山坡凍滿了冰,令倭寇難以攀爬。隻能從崗子寨的正麵發起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