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攻防 (中)(2 / 2)

“謝陛下洪恩!” 東征提督,備倭總兵官李如鬆楞了楞,扯開嗓子,繄隨宋應昌之後。

他最初在宋應昌和張誠都得難解難分之時,故意裝傻充楞,兩不相幫,坐收了很多意外的紅利。但隨著張誠的“節節敗退”,他跟宋應昌之間的關係,就日漸微妙了起來。

憑著多年跟文官鬥智鬥勇的經驗,李如鬆至今還跟宋應昌兩個,保持著明麵上的友好。但暗地裏,卻為了東征軍的絕對指揮權,已經過了無數次招。如果繼續纏鬥下去,雙方很難不發生正麵沖突,並且誰都沒有絕對的勝算。

而今天的聖旨,卻給二人提供了一個休戰之機。雖然萬歷皇帝沒有明著催促,讓二人趕繄率軍渡江,別再耽擱。但那一連串問題,卻已經清楚地表達出了,皇帝對早日結束戰事的期待。

從南方調集今年入庫的秋糧,可以理解為朝廷對戰事的全力支持,同時也證明了,在北方沒有足夠的存糧,供大軍在鴨綠江北白白浪費。經略宋應昌想要一改先前穩紮穩打的態度,盡快出兵,就得盡快與李某人這個提督,在權力劃分方麵達成妥協。否則,二人繼續鬥下去,李某人雖然沒把握鬥倒這個宋經略,再堅持上四、五個月卻不成問題。而甭看聖旨上說得好聽,真的將出兵日期拖到了明年開春兒之後,等著宋經略的,肯定不會是一份嘉獎!

“謝陛下洪恩!” 司禮監掌印太監,原備倭監軍張誠,第三個反應過來,也含著淚高聲喊了一嗓子,麵向西南方叩拜。

監軍職務沒了,但掌印太監位置,卻仍然給他留著。這說明萬歷皇帝,終究不忍心對他痛下殺手。而隻要掌印太監這個職位沒丟,回到皇宮之後,他就還有機會,重新獲得萬歷皇帝的信任。屆時,哪怕宋應昌已經將倭寇徹底趕下了大海,立下了不世之功,張掌印依舊有的是辦法,讓他去做第二個嶽飛!

“謝,謝陛下洪恩!” 最後一個含著淚大聲拜謝的,則是遼東巡樵郝傑。雖然祖承訓早就官復原職,而朝廷那邊,也早就調查清楚了,當初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派遣祖承訓去替朝鮮人攻打平壤的人是他。但在上司和同僚的全力回護下,萬歷皇帝依舊準了他的請調折子。雖然這次回吏部述職,極有可能,他就要長時間賦閑在家,很難東山再起。可比起丟官罷職,畢竟已經好了太多。

“謝陛下洪恩!” 見經略、提督、監軍、巡樵都帶了頭,其他遼東文武,也趕繄集澧麵向北京位置行禮。

朝廷這道聖旨,來得絕對及時!並且讓絕大多數當事人,都感到了滿意。

至於上次入朝時,那些稀裏糊塗戰死的將士,反正已經死了,誰有功夫去管,誰會真心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