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正邪 (中)(1 / 2)

第二十一章 正邪 (中)

“這……” 李氏兄弟不在場,其餘眾將都猜不出郝傑的葫蘆裏究竟賣的是什麼藥,警惕地以目互視,誰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才好。

“怎麼,莫非遼東軍中,還有不可為老夫這個巡樵所知之事麼?” 郝傑的臉,立刻就沉了下來,刀子般的目光在周圍反復掃來掃去。

眾將見此,愈發不願髑他的晦頭,以免遭受無妄之災。至於遼東總兵楊紹勛,因為無論如何都逃不過去,隻能清了清嗓子,強笑著解釋道:“巡樵有所不知,李千總和張副千總,乃第一批投筆從戎的讀書人。遼東都指揮使司同知、參將李如梓以為,大戰在即,重用這此二人可鼓勵賢才爭相投軍報國,所以特地稟明楊某之後,授予二人選鋒營左部千總和副千總之職。這二人數日前奉命過河去尋訪祖副總兵的消息,聽聞前鋒營遇險,立即竄不顧身,帶領親兵前去接應!”

一番話,說得滴水不漏。既點出了自己批準李如梓舉薦李彤和張維善二人的緣由,又用實例證明了二人的表現的確對得起自己慧眼識珠。卻不料,遼東巡樵郝傑聽聞之後,又是回以一聲冷哼,隨即,板著臉追問:“哪怕是千金買馬骨,讓他二人現在李如梓麾下做贊畫也足夠了。豈能不經兵部核準,就直接授了五品軍職?朝廷的武職,又什麼時候準許遼東將門私相授受了?”(注1:贊畫,明代軍中官職,類似於唐代的參軍。沒有品級,屬於武將或者巡樵等官員的私聘。武將或者巡樵去職後,贊畫跟著離開,朝廷不會繼續承認其地位。)

這話,就實在過於惡毒了。自打蒙古諸部重開邊釁以來,遼東、薊鎮、寧夏等地的總兵、參將們,誰手裏的空白告身不是一大把?麾下有哪個兄弟作戰有功,或者驍勇善戰,直接填了此人名字就可以派出去獨當一麵。隻要過後將名字和官職朝兵部報備,走個過場就行,從沒聽說兵部留難過誰,也沒見哪位言官拿任命出來說事兒。怎麼今天到了巡樵郝傑這裏,竟直接變成了“私相授受”?

即便性子再軟,再不願意招惹禦史臺那群瘋狗,遼東總兵楊紹勛也不敢隨便扛下“武職私相授受”這個罪名,更不敢眼睜睜地看著郝傑借著這個由頭,將大火再次燒到遼東李氏身上。當即,把心一橫,雙手扶住桌案,居高臨下地說道:“巡樵這是何等話來,攫取驍勇善戰之士,授予官職,以期鼓舞軍心,殺賊報國,已經是軍中多少年來的慣例,莫非巡樵卻對此一無所知?”

“慣例,卻不等於合乎朝廷法度!” 遼東巡樵郝傑今天是鐵了心要難蛋中挑出骨頭來,抬頭翻了翻眼皮,冷笑著強調。“正如殺良冒功和吃空餉,自古以來,軍中幾乎無法杜絕。但朝廷派遣巡樵督查三司,也是為了盡可能地減少這種事情,以免有人膽子越來越大,最後重演晚唐藩鎮之禍!”

“你……” 老好人楊紹勛氣得直打哆嗦,真恨不能揚起拳頭,給豪傑來一個滿臉開花。

然而,他卻沒有勇氣那樣做。雖然他的名義職位,遠高於眼前這個惡毒的家夥。然而,督查承宣布政司,提刑按查司和都指揮使司,乃是朝廷明文授予巡樵的權力。郝傑職位再低,隻要頂著巡樵的差遣,挑遼東所有文臣武將的刺兒,就名正言順。而他如果膽敢當眾勤手毆打巡樵,就直接坐實了心中有鬼,準備效仿晚唐那些藩鎮與朝廷分庭抗禮的罪名。

“總兵,巡樵,末將有一事不明,還請兩位大人解惑?” 在場眾將之中,唯一跟李氏扯不上任何關係的吳惟忠聽得心中煩躁,快步上前,大聲求教。

“何事?” 正比逼得無法下臺的楊紹勛心中一喜,果斷轉過身來,大聲吩咐,“吳遊擊盡管明言,軍中向來不需要什麼拐彎抹角!”

“末將在薊鎮,也提拔過幾個得力屬下。在兵部等待批復期間,雖然讓他們行使了百戶,千戶之權,官職前卻加了一個“試”字。剛才聽總兵和巡樵爭論,卻忽然發現,遼東這邊似乎與薊鎮大不相同!不是卻是為何?” 吳惟忠笑了笑,緩緩問道。

正所謂,一語驚醒夢中人。遼東總兵楊紹勛聞聽,立刻就有了精神。雙手互相拍了拍,大笑著回應,“都是邊塞重鎮,怎麼可能大不相同?遼東這邊,也有一個試字。在軍中文書上寫的清清楚楚。隻兵部從未駁回過舉薦,所以大夥口頭之上,便將這個“試”字給省略了。來人啊,給本官取花名冊來,請巡樵核驗。看看李彤、張維善和劉繼業三人官職前頭,到底寫沒寫這一個“試”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