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心態(2 / 3)

在覺悟者眼裏,一個物理學家寫了一部暢銷小說,一個詩人同時又是考古學家,一個外科醫生成了地方長官,都是正常現象。古人說“術業有專攻”,卻並未否認很多“專攻”可以集合於一身。例如蘇東坡,頂級詞賦作家,頂級詩人,頂級散文家,頂級書法家,而且,還是一個夠資格的水利工程學家,佛學家,醫學家,美食家。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出許多。令人驚訝的是,他們所處的環境,遠比我們今天保守和封閉。

可見,不管哪個時代,隻要是覺悟者,就不會在出門前先到窗口窺探外麵有多少竹籬、石欄、荊牆,然後縮手縮腳,而是會用雙手推開大門,遙望一下長天大地,毅然邁步。

他們心間無阻,腳下無界。

覺悟者的日常心態之三:不問拳腳。

覺悟者心中沒有競爭的對手,更沒有永久的敵手。

幾乎所有陷於對立的人們都會辯解:“不是我要對立,而是事先受到了威脅”;“我不製造對立,也不躲避對立”。問題是,對方也都這樣說,構成了一個“推卸責任的輪盤轉”。

覺悟者有時也會從中調解,卻不會偏袒。隻要求各方立即斬斷“不能不對立”的具體理由,重建“不應該對立”的宏觀理由。

在這個問題上,還會遇到一些難題。

人類本為一體,但也有一些人明確走出了“一體”之外,成為“反人類”的邪惡勢力。這就碰撞到了孟子所嚴守的“人禽之分”和“人獸之別”。這種邪惡勢力以危害人類為最高目的,人類為了自衛,當然必須反擊。而且,是全人類共同的反擊。

但是,由此也產生了兩種偏向。一種偏向是,把這種“反人類”的勢力也納入人類的“一體”之中,予以包庇,例如當代日本政客對於“南京大屠殺”的態度;另一種偏向是,把許多對立者貶斥為“反人類”,予以討伐,誘使很多民眾陷入“造敵運動”的漩渦之中難於自拔。

在覺悟者看來,除了“反人類”的特殊例外,人類內部的各種對立大多被誇張了、描濃了、滯漲了,需要從根本上清除。

隻要是覺悟者,就不會輕易動用“惡魔”、“世仇”、“死敵”這樣的概念,也不會輕易拋出“不共戴天”、“有仇必報”、“有你無我”這樣的狠話。他們也會生氣和憤怒,但在本性上,都是徹底的和平主義者。他們也會明快地判斷世間的各種善惡是非,但全部判斷的最後標準,是求得天下太平。在精神領域,他們不藏兵器,不使棍棒,不問拳腳。

覺悟者的日常心態之四:百事無避。

無論是氣候變化、地質災害,還是國際形勢、親友病情,都在不斷告訴我們,世事難料。

無常,是必然;有常,是偶然。

順著這個思路,大家對於種種“人生規劃”,也不可依賴。

因為,一切都不可預測,一切都超乎想象,一切都難於部署,一切都猝不及防。某些看似可預測、可部署的部分,都隻是浮皮表象的勉強連接。

我們不期待好事,也不拒絕壞事。

“我知道你會來,早在這裏等著,看你是什麼模樣,用什麼手段,我都準備了。”

“不管你是一個人,還是一堆事,不管是要傷害我、提防我,還是結交我,我都準備了。”

——這是覺悟者的心聲。

這樣的覺悟者看起來並不強大,卻百事無避,無所畏懼。

恐懼,是人類最常見的心理魔障。它因為擔憂生命脆弱而使生命更加脆弱,它因為躲避凶惡逼近而使凶惡提前逼近。它所懸掛著的,是尚未到來的可能。由於尚未到來,心中的懸掛就更加沉重。覺悟者摘下這種懸掛,平靜地準備與尚未到來的一切廝磨。不猜測,不臆想,不逃避。火來水澆,水來土擋,照單全收,悉數認賬,得失利鈍,不在話下——有了這種心態,任何恐懼都會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