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四章:秦末五大隱士(3 / 3)

禦史可不是帝國才有的官職,先秦時期,天子、諸侯、大夫、邑宰皆置“史”,是負責記錄的史官、秘書官。國君置禦史。自秦朝開始,禦史專門作為監察性質的官職,負責監察朝廷、諸侯官吏。

禦史在帝國是屬於檢察署那邊的編製,歸屬燕彼管。皇帝可以臨時任命禦史針對一些事情進行徹查,呂哲在這個當口任命張良,是有心想要用柔和態度來處理地方上的問題。

君臣對話的時候聲音沒有刻意放輕,周邊的人都將那些話聽得詳細。不少官員都是有些佩服地看著張良,他們認為張良敢在皇帝發怒……或者叫生氣的時候進言,實在是膽魄足得很。

張良則是在想什麼?他不知道呂哲為了什麼在生氣,可是呂哲生氣的時候依然還能聽納諫言,不由心中讚歎:“也許正是因為陛下胸襟雄闊才能使眾多英豪追隨,建立起如今的大業。”

呂哲胸襟是不是雄闊不知道,但是他一貫的作為就是不吃獨食,那才是那麼多人願意追隨的主要原因。不過嘛,文人總是喜歡用修飾手法來形容,可不會太過直白,張良就是屬於其中之一。

帝國是在對外進行戰爭,內部確實是不能生亂,哪怕想要肅清官治也不是在這個時候,隻能是等對外戰爭停頓下來,那時才是恰當時機。

“臣近日得到黃石公傳授,多有所得。”張良小心翼翼地試探道:“陛下若是有憂慮,臣或許會有一些建議?”

呂哲愣了一下,心想:“張良還是遇到黃石公了?”

也不知道是野史還是正史,都記載張良是得到了黃石公的韜略書冊,也就是所謂的《太公兵法》,學習之後才會有那麼多的成就。

黃石公現在可還活著,他是秦末漢初的五大隱士之一,另外四人是東園公姓唐名秉、夏黃公姓崔名廣、綺裏季名吳實、甪裏先生名周術。

早些年呂哲其實是不知道什麼五大隱士,他們的名聲是近些年才漸漸傳出來,傳言中五人都有治世的大才能,呂哲有派人前去商山進行過探查,知曉那裏有“商山四皓”,就是唐秉、崔廣、吳實、周術,探查到的信息有點古怪,四人皆是黃老學派出身,可是行為又很像是方士。

呂哲不是在推廣教育嗎?知曉四人在方術上有名聲,後麵重新派了一批人前去商山,想要讓四人下山進入南陵的學院,可是那四人就好像真的要隱居了似得,說了一大通“伴山伴水”的話,拒絕了呂哲的聘請。

現在嘛,商山四皓的好友黃石公贈書張良,呂哲很好奇贈的是什麼書,不知道是不是《三略》。

“臣所得到著作並不全部來自黃石公,也有四皓的著作。”張良沒有進行隱瞞,對商山四皓似乎也比較推崇,最後甚至是用著惋惜的語氣感歎:“那麼有學問的人竟是隱居,實在是可惜了。”

呂哲可是聽出張良話中有話了,他略略一思索樂了。

世界上隱居的人有兩種,一種是真的要隱居不問世事,另一種是在養望養名。真要隱居也就是那麼回事,根本就不會再參與到世事中來,靠隱居來養望養名的人在曆史上可是不少,像是張居正也這麼幹過,其他還有更多,但是這麼幹的人不少出山之後根本就與之名聲不符。

商山四皓哪裏是不出山啊?呂哲聘請他們出山當教師,那是不符合他們的想法,與之期待相差太遠所以不願意出山。

黃石公贈書張良,估計是特意提到了商山四皓。

張良是隨行呂哲出巡的人之一,還是屬於可以隨時與呂哲聊天的那種,他們特意在出巡的路上找到張良贈書,用意已經很明顯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