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似乎有點危險?(1 / 3)

“胡說八道!”季布直接喝斷:“晉國三分,起因是智氏聯合韓氏、魏氏圍攻趙氏,趙氏為自保起兵抵抗,三家大戰引發晉國混亂,那還是因為晉國國君過於放縱智氏,更有已經被驅逐出國的範氏、中行氏從中挑撥和搗亂。”

名叫莊青的青袍儒士梗著脖子:“季布將軍也說了,是韓、魏、趙、智、範、中行等氏起兵互相攻殺,是吧?”

“本將軍不欲和你說太多廢話!”季布其實對那一段曆史也比較模糊,但是大概知道一點,那就是若說三家分晉全是為人臣者的過失,那絕對是荒謬。

他們說的其實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的事情,背景是晉國已經失去霸主國的地位,時任並周王室麾下諸侯國並沒有絕對的霸主,因為吳國和越國相續崛起也一直在大力擴張,曆史進入到了吳國和越國的專場。

晉國失去霸主地位有著相當多的因素,但是說什麼原因最大,那絕度是因為晉國國內眾卿的互相攻殺導致,正是因為智、韓、魏、趙、範、中行這六卿……也是晉國最大的封臣領主不斷自相殘殺,結果是晉國的實力不斷損耗在內耗之中,也是因為晉國各領主的主力被牽扯在內部的互相提防上麵,對外開始變得軟弱。

霸主國之所以是霸主國那是建立在不斷對外的戰爭獲得勝利才叫作霸主,晉國內部消耗過大又互相提防,這樣一來曾經在諸侯國中戰無不勝攻無不取的晉國難免在對外戰爭中失利,並且不是一次兩次,是次數非常多的戰敗,結果老虎不再有威勢,豺狼虎豹自然是不再懼怕,甚至是阿貓阿狗都敢去撩虎須了。

有句話叫“落架鳳凰不如雞”,又或者是“虎落平陽被犬欺”,拿不出兵力對外進行戰爭的晉國被認為沒落了,晉國以前的小弟紛紛脫離以晉國為主的聯盟,說直白點就是眾小弟棄老大而去,也隻有最忠實的小弟魯國還算不離不棄。

魯國還真的一直都是晉國的忠實小弟,隻要是認真觀看春秋時期的史書,會發現負責為周王室記錄曆史的魯國,關於記錄晉國的曆史上總是會記錄上不少好話,哪怕是有時候晉國做事不地道,魯國負責記錄的一些史家也會使用所謂的“春秋筆法”盡可能的寥寥幾個字帶過。

例子是,曾經的趙氏在趙盾時期受冤差點被滅族,始作俑者是晉國國君晉成公不喜歡趙盾和趙朔父子。晉成公之所以不喜歡趙盾的理由比較複雜,一個是趙盾之前殺了前一任的晉國國君,另一個也擔憂趙氏在晉國的封臣領主中實在是有些強大過頭了。

晉成公扶持和慫恿屠岸賈與趙氏做對,後麵屠岸賈更是在晉成公的支持下興家族之兵聯合智滅掉了趙氏,這裏也延伸出一個新的故事,就是“趙氏孤兒”,那個又讓趙氏屹立在晉國上卿位置上的趙武。

“趙武歸回,先為晉國大夫,立功又成上卿,更是一度掌握國政,國君一脈不但沒有品德、道德缺失,甚至是賢明。若是國君不賢明,趙武怎麼能回的了晉國,又怎麼成為晉國大夫,更是做了執政!”莊青說著看向了呂哲。

呂哲在幹什麼,又是什麼樣的神情?他端正地屈膝跪坐著,臉上的表情是一副聽得十分專注的神情。他的心裏卻是在想著:“果然是能說會道的人物,難怪眾儒生以他為喉舌。”

聽到現在那麼多,莊青其實一直都有一個論調,那就是統治者沒有錯,哪怕是錯的也是對的,身為人臣應該無條件服從統治者的任何話,統治者的所有作為都帶著“雷霆雨露”,衍伸出來的肯定還有一句“皆是君恩”。直白點就是,不管統治者是賞或罰,身為人臣隻能無條件接受和忍受,任何反對或是反抗都是大逆不道。

其實這也正是莊青的厲害之處,他處處靠攏向統治者,用統治者作為大石壓在眾人臣身上,可謂是處處占據製高點,讓出來反駁的那些人無法在避免惹來呂哲厭惡的前提下放開手腳說話。

“嗬嗬嗬嗬……”

莊青麵對先後幾個站出來與之對話的人一陣長長的冷笑,別說是一些軍方的將領,哪怕是同為文理一脈的各百家,甚至是史家,儒家在其它方麵或許不如,但是要知道當代的儒家學子都是能言善道的人,從不缺三寸不爛之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