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帝國與外來人那邊的貨幣彙率,一貫錢等於一兩(既五十克)白銀,那麼一柄普通鐵劍的價值就是差不多三十枚銀幣。銀幣既地中海和中亞流通比較廣的四德拉克馬銀幣,這種類型的銀幣每一枚重量是十七點一九克。
三十枚四德拉克馬銀幣才能購買一柄普通鐵劍聽上去是不是很誇張?的確是非常誇張,但架不住不是所有國家都掌握冶鐵技術,冶鐵技術現如今還是一種流傳不廣的技術,甚至是掌握的冶鐵技術也分先進和落後。
中亞的那些人用三十枚銀幣購買一柄鐵製兵器並不感到貴,事實上他們之中的很人多甚至感到帝國這邊的鐵劍一柄才三十銀幣略略有些便宜。會有這種想法比較簡單,那是有人用從中亞那邊帶來的鐵劍與帝國這邊的鐵劍互劈,結果是兩把鐵劍都出現缺口,但是帝國這邊的鐵劍缺口明顯比較小。
鐵質兵器在帝國這邊區分軍隊製式和民間使用,軍中製式的兵器質量和款式當然就是普及化,民間的鐵製兵器卻並不是所有兵器能保證都是一樣的質量。或許是拿出來比較的鐵劍屬於質量較好的那一柄,因此中亞那些人才覺得物有所值?
南陵市麵上的鐵製兵器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從國外來的那些人購置一空,幾乎是市麵上擺上多少就賣掉多少,造成的現象是鐵製兵器的價格上揚,南陵周邊一些縣城的鐵製兵器也在被購置之列。
不但是中亞各國的人在購置兵器,隨著東胡使節團的到來也加入爭購,直接導致的現象就是讓市麵販售的兵器提高價錢和出現斷檔,他們近期一直在聯係能夠製作兵器的作坊或是工廠,可是並沒有得到有建設性的回複。那些商家給出的答案是需要得到來自執政府的許可,然後才能接受大批量的訂單。
“賄賂帝國官員可行嗎?讓這個帝國的官員同意民間的兵器製造商接受我們的訂單。”
“應該可以吧!但是我們能不能改變一下策略,不是向他們的民間商人購置兵器,是直接向他們的官方下達訂單?”
“好主意啊!”
帝國這邊在很多行業上都需要專門的經營執照,像是開店、開辦作坊或是工廠,每一種行業都是需要得到來自官方的記錄。執照的作用有許多,其中一種是官方便於登記有多少類型的行業,然後是審查營業情況進行賦稅上收取和返還,更重要的一個環節是監督每一家執照登記人對待工人的待遇。
帝國針對商業的賦稅並不是隻進不出,從各行各業收取的賦稅會在一年的結餘之後進行部分的返還,返還的數額雖然並不算多,但是隨著賦稅返還的會有一些用錢買不到的榮譽,常年的納入大戶甚至是能在一些官方訂單上麵取得優勢。
隨著商業和工業不斷的發展和膨脹,帝國現如今的工人階層也是一直在增加,呂哲無比清楚利潤是建立在剝削之上的道理,他也就趁著資~本~主~義的概念還沒有成型之前就先行建立相關的監督製度。
當然,工人階層的待遇和福利政策配套隻是僅限於帝國在冊人士,在帝國戶籍上沒有登記的那些人,如曾經在戰亂中作惡多端的一批人,或是帝國軍隊向外擴張的戰俘和抓捕的奴隸,這些人就沒人去管他們的死活了。
現實情況是什麼?是隨著商業的發展,需要的勞工一再增加,聘請帝國人有最低基礎薪資和規定的工作時間,甚至是一些福利和工傷的付出,導致的現象是各商家更加青睞於購買奴隸作為勞力,這也就造成另外一種現象。那就是對奴隸的需求一再增加,讓對外開拓的軍方針對異族的抓住更加頻繁,軍隊對外戰爭追求的已經不是殺死多少敵軍,是能夠在哪一次戰事中活捉更多的敵人,然後再押解回國賣給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