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七章:必然趨勢(2 / 3)

按照正常情況,一片土地上經過戰亂應該是呈現破敗不堪的一麵,然而東胡使節團進入到帝國地界,看到的不但是戰爭造成的廢墟已經基本被鏟平。他們所過之處也是處處在進行大規模的建設,雖然還能看到戰亂留下的部分痕跡,可是更多的是熱火朝天的建設熱情,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他們似乎也已經從戰亂中走出來,展現的是一種對生活的盼頭,有著高昂的建設熱情。

平民很快撫平戰爭帶來的創傷,那是因為華夏這邊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特殊時期,自周王室勢微以來,春秋戰國那一段歲月裏,華夏這邊的平民對戰爭壓根就不陌生,應該說早就習慣了戰火連天的環境,他們不過是與祖祖輩輩一樣,戰爭的時候該幹麼,戰爭之後又該幹麼,一種慣性的延續。

東胡那些人看到華夏大地建設熱情卻是有特殊的背景,要是沒有呂哲製定的相關政策,戰亂之後應該幹麼還幹麼的民眾依然還是會用自己的方式撫平創傷,可是因為呂哲製定的政策,這片大地上民眾至少是不用再苦苦求生,隻要參與建設至少是能吃飽肚子又有工錢可拿,建設的又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哪會沒有熱情?而這是東胡人所不知道的,所以他們驚奇看到的建設熱情。

一路上東胡使節團也在觀察帝國的軍隊,他們在邊界處的時候有遭遇過帝國的邊境軍團,那些野戰軍團無一不是呈現精銳氣質,至少是在武器裝備上被武裝到了牙齒。他們進入帝國腹地經常也會路過一些駐軍的駐地,得到的觀察是帝國腹地駐軍或許沒有邊境軍團的銳氣,內地駐軍的武器裝備也沒有邊境軍團那麼奢侈,但是至少該配備兵器並不缺少。

“這是一片富庶的土地,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也非常勤勞,治理國家的統治階層懂得利用富庶土地和勤勞的平民。”

“嗯,所以我們不但不能與之交惡,還應當盡量保持友善關係。”

“是的,這一次與他們一同針對匈奴,是建立友情至關重要的一步。”

“或許我們也應該學習那些從遙遠西方到來的各國,與帝國在貿易商進行加強?”

“應當的,我們需要帝國這邊的布匹、兵器、糧食,帝國需要我們的馬匹、牛、羊和皮毛、藥材等等,是應該加強貿易!”

呂哲對擴張有著超乎想象的熱情,然而擴張依賴的就是有強大的軍隊,那樣一來帝國在武裝自己的士兵上麵從來都不吝嗇,特別是在一些野戰軍團的士兵耗費上更是能夠算得上奢侈。

野戰兵團的戰兵,他們除開主武器的劍、刀、槍之外也會配上一柄匕首,所有兵器都是鐵兵,匕首一般是用來切割肉食,必要的時候就是防身的超短貼身兵器。像是弓弩兵,他們除開武裝的弓或是弩,必要的箭矢,一定還會有至少一柄短兵。防禦裝備上要看兵種區別,最次也會配置一件皮質的甲胄。額外還有一些零碎的東西,如水袋、飯盒、毛毯等等生活上的必需品。

相對起呂哲所統治的國家,不管是華夏大地還是其它地方,從未有一個統治者願意耗費那麼龐大的資源來武裝軍隊,有一些君王是武裝不起,更多的是不樂意。

鐵製兵器啊!現在世界上所有已知的國家或勢力,他們使用的主流兵器是什麼材質?基本上都還是在使用青銅兵器,隻有少數國家的軍隊會在精銳軍團配置鐵質兵器,但是帝國卻是已經在軍隊更換了鐵製兵器。

在鐵質兵器沒有變成平常的兵器之前,一柄合格鐵劍的價值遠比想象中來得高。拿個最簡單的例子,中亞各國有使節團和商旅來到帝國,他們在市麵上可以買到鐵兵,那些鐵兵的材質遠不如軍中的質量,可是一柄普通的鐵劍都需要耗費十貫以上的銅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