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好時代也是壞時代(1 / 3)

上古先秦時期,宇內和域外的說法是有,不過還沒有成為主流。所謂宇內指的是傳統的華夏棲息地,域外就是華夏棲息地之外。一般被稱呼為域外就是野蠻落後的意思,等於是和原始環境差不多的蠻荒,簡單點的說就是沒有被開發過,或者是開發程度不高。

盡管宇內和域外的說法不是主流,可是依然有不少人恐懼被排除在“宇內”之外,如果不是有必要或是情非得已,沒人願意到“域外”去開荒。

這個時候沒有多少人懂得什麼叫上千萬平方公裏,但是多多少少總該明白上千萬平方公裏有多大,要是按照帝國的疆域規劃,未來被認為屬於“宇內”的地盤會非常龐大,北至冰原、西達高原、南至大海無邊、東至倭島冰海。不看地圖根本想象不出帝國未來的版圖會有多大,看了地圖絕對是要看得目瞪口呆。

帝國執行內封和外封的政策。內封無論怎麼看都是在權力上進行約束,倒是在經濟上顯得異常優厚。外封權力上也有所約束,不過因為是“域外自治”的關係倒是保留著相對自主的治理權和行使戰爭的權利,經濟的輔助也分等級和層次。

實際上到目前為止,帝國內封政策已經被確定下來,外封倒是還沒有完全確定。外封之所以沒有被定案,那是因為外封牽扯到的事情非常多,例如外封的領主應該選擇在哪裏,每一個領主又應該是獲得多少輔助,有著太多太多的東西需要規劃,細節上的義務和責任,乃至於是控製上麵都需要進行你情我願的商討。

根據劉邦的多方打聽,夠資格成為貴族的人,他們之中大多數是選擇內封,隻有極少數的人才選擇外封。

選擇內封的那些人不是沒有開拓精神,他們隻是滿足於現狀不願意進行冒更大的風險,或者是更喜歡生活在帝國皇室的羽翼之下。

選擇外封的人之中,有些是承擔著某些既有的家族責任,有的則是認為內封的“得到”無法滿足,也許更有“寧為雞頭不為牛尾”的思想在作祟?

像是魏咎和扶蘇就是屬於承擔家族責任的那一類,最新一期的功績評定中帝國內封沒有王爵,那是已經確定的事情。外封上麵已經確定的是有兩位封王,既是選擇去外麵打拚的舊有魏王和秦王,他倆的情況也隻能算是“時代交替”的特殊產物,估計以後不會再有這樣的“特事特辦”。

所謂沒有王爵是在功勞不到一定程度的限製,這種限製是包括了呂哲的子嗣沒有功勞不得封王,並不是單純的針對臣工,任何人隻要功績達到要求都有資格封王,沒有足夠的功績就不要做什麼白日夢了。

對於內封和外封該是怎麼樣的區別,消息稍微傳出來就得到極大的關注,劉邦、甏本遼、舒道三人隻是關注的一個小群體,他們時時刻刻關注內封和外封有什麼區別的消息,在關注的同時也進行著一些打算。

“最新的消息是,選擇外封的貴族會在原有的爵位上得到提升,具體是提升多少級還沒有定論,”嘴巴裏啃著樊噲送來被燉好的狗肉,劉邦的聲音有些模糊不清:“我估摸著吧,至少會提升一級。”

甏本遼和舒道也在啃狗肉,一邊嘴巴裏嚼著食物,一邊做出認真傾聽的模樣。

狗肉也不知道是添加了什麼中藥材,燉的時候也是各自起了一個爐子,三人在亭子內圍了一個小三角形,旁邊又有廚子在炒什麼小炒,香味一陣陣隨著風飄出去。

劉邦自成為三等男爵之後就一直是置閑狀態,他不是沒有尋求過獲得什麼職位,也不是有誰專門針對性地刁難,他考核了多次,治理地方上的水平也就是當個鄉長或是一縣的六曹之一,想要進入軍中最多也就是當個軍侯。

沒有任何貶低劉邦的意思,一個沒有經過係統化學習和專門培訓的人,起點上確實是要吃虧,劉邦的才能也不在“真正動手幹活”方麵,他的才能就是在動嘴皮子上麵,可以達到知人善用,至於自己具體去做某件事情,該怎麼布置和操作屬於兩眼抓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