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二章:等待已久的野望(1 / 3)

又到了每年連綿雨季的秋季,秋雨紛紛之下的南陵被籠罩在濕潤的空氣中,每當這個時候大多數人隻能待在家中,隻有少數的人才會披著蓑衣和鬥笠在戶外勞動。

受於雨季的影響,南陵的北市零售市場人流減少,街道上不再是擁擠的模樣,商鋪為了生意著想大多開啟了送貨上門服務服務,無形中出現城內居民能夠選擇的工作又多了一份,倒是增加了不少工作崗位。

“諾,這些是共府要的,那些是蕭府,另外那些也包起來,”袒胸露肚的樊噲對著夥計不斷吩咐,最後指著一籮筐的肉:“等下帶到劉哥府上。”

肉是狗肉,樊噲就是那個樊噲。

彭城一役結束之後,劉邦率眾歸降,他自己雖然沒有混上個一官半職卻也成了三等男爵,一眾手下有的繼續留任軍中,樊噲和少數的一些人則是脫離建製,脫離建製的一些人歸鄉,一些則是作為劉邦的跟隨。

選擇留在劉邦身邊的那些人基本成了家臣身份,樊噲就是劉邦的家臣之一,現今的地位是劉府的家老之一。

樊噲在擔任劉邦家老的同時也有自己的事業,他恢複了原本在沛縣的老本行,重新幹起了屠狗賣肉的生意。

上古先秦時代,狗肉其實是社會上的主要肉類之一,畢竟養豬是從楊隋、李唐才開始盛行,在此之前豬並沒有被大肆的飼養,豬肉其實也被排斥,認為是一種不健康的肉食。

“將車拉過來。”

“好咧!”

車是馬車,馬是駑馬,樊噲的狗肉鋪子擁有四輛馬車,他的鋪子也是南陵城內最大的狗肉鋪之一,於城外的郊區有著一座大型的養狗莊子,狗是在城外莊子內被宰殺,清理完內髒之後才被運進城內。

現在可沒有什麼人會跳出來說不能屠狗之類的話,更加沒有愛狗人士,不管是上古先秦時代還是之後的兩漢,人們家養的是狗。

狗的繁殖速度並不慢,養起來也沒有太大的難度,飼養的成本低再加上是主要潮流,再則就是狗肉普遍被認為是大補的肉,那麼相對起其它雞、鴨、鵝之類的肉食,有點條件的人基本上會將狗肉作為餐桌上選擇最多的肉類,然後才會是雞、鴨、鵝之類的肉類。

肉類不應該那麼少,畢竟古時候森林山地並沒有被破壞,所以野豬、鹿子等等動物的肉也應該是人們餐桌上的肉類?如果是這樣理解方式,那絕對是大錯特錯。

野生動物的肉是人們的可選肉類之一,但是山林裏的野生動物多與少並不是那麼一回事,特別是城池周邊根本沒有想象中有那麼多的野生動物,基本是越繁華的地區野生動物越少,隻有一些不繁華的地區才會有那麼多的野生動物。

野味當然是被作為可選肉類之一,但是千萬別忘記現在沒有太好的保鮮手段,獵人們是可以進入山林之中打獵,可是他們並不是次次都能在肉質變壞之前將獵物賣出去。如果獵物沒有在肉變質之前賣掉,那隻能是丟掉,因此獵人販賣最多的不是捕獲動物的肉,是動物們的皮毛。

沒有良好的保鮮手段之前,野味也就絕對成不了餐桌上的主要肉類,隻有極少極少數的達官貴人才會事先要求捕捉活的野生動物,但那往往意味著捕獵的難度甚至是捕獵過程中出現傷亡,代價極大。

作為最早被人類馴服的動物,狗是家養的牲畜,華夏大地上的種類是一種叫作中華田園犬的犬科……也就是土狗,其它的犬科倒是還沒有傳入華夏,因此絕對沒有什麼牧羊犬、京巴之類的小狗狗,狗除了看家護院就是用來宰殺吃肉,並不被視為寵物的一種。

說到寵物,要是按照沒有改變的曆史,貓其實是要到西漢末年才傳入華夏,貓並不被作為家貓,隻有一些山貓和豹貓,這兩類貓也是非常凶猛的貓科。可是因為曆史被呂哲改得麵目全非,華夏族群也早了至少二百多年與帕提亞有接觸,已經馴服的貓被作為一種禮物經由前來南陵的帕提亞使節團敬送給了帝國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