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陳兵霸上,發文對劉邦進行最嚴正的交涉,詢問劉邦為什麼要背棄盟約的同時,質問依靠項氏集團扶持得以崛起的劉邦是不是要置項氏於死地,全文充滿了威嚴與威脅,文字之上飄然著無比的霸氣。
此時此刻的劉邦絕對不是剛剛獲得巨鹿大勝項羽的對手,那不止是項羽率軍以弱勝強在巨鹿所取得的勝利,還是從帳下的能臣猛將上,更加不單單是出身上矮了一頭,是劉邦從現有的任何一方麵都弱勢於項羽。
在鹹陽宮城內享受秦二世妃子或宮女的劉邦一聽項羽率軍向鹹陽逼近,那一刹那連衣服都沒穿就赤條條地跑出房間要逃跑,還是在幾名謀臣和將領的安撫下才冷靜下來。
有時候實力不足無法依靠智力來補,但是智慧在某些方麵卻是能夠扭轉結局,劉邦萬分幸運的是手下有一個叫張良的張子房,天幸的是這個張子房還與項氏集團有著良好的關係,甚至是張子房在項氏集團中有一個刎頸之交的項伯。
大難臨頭的劉邦急的團團轉,這個時候張良站了出來。
張良連同蕭何建議劉邦退出鹹陽城,不但是退出鹹陽城還將進入秦地劫掠來的財帛進行集中,要用向項羽進獻財帛展現出臣服的一麵。張良甚至還建議連獲得的那些文獻、戶籍、山川輿圖完全敬獻給項羽,表現出絕對的臣服,用這樣的辦法來度過這一次危機,可是這一舉措遭到了蕭何的反對,蕭何認為什麼都可以敬獻,唯獨文獻、戶籍、山川輿圖必須留下,那是關於沛公劉邦日後能不能成為一方雄主的關鍵。
相對起張良,劉邦似乎更加信任一同從沛縣崛起的蕭何?在張良述說留下那些東西的危險性之後,劉邦依然還是聽從蕭何的勸諫,哪怕是擔負著巨大的風險也將文獻、戶籍、山川輿圖暗藏了下來,並極力進行掩蓋。
勸說無望的張良隻有帶著忐忑的心情前往霸上的項羽駐軍處,他並不是前去麵見項羽,是前去找項伯,用巨大的財富賄賂項伯,懇求項伯一定要為劉邦進行轉圜關係。
“鴻門宴”的結果直接展現出了張良的努力獲得成功,這種成功是建立在張良成功賄賂項伯的前提,也是張良尋求到一個執戟郎的幫助。
那個執戟郎當然就是當時為項羽效力的韓信,若不是有韓信的暗中幫助,項伯絕無可能在範增的層層監視下獲得戰劍,劉邦被項莊即將一劍斬殺的時候也不會有項伯手持戰劍進行格擋。
很多人對那一段曆史進行過無數的猜測,小小執戟郎怎麼可能逃過範增的監視幫助項伯,一心想要殺死劉邦的項羽為什麼事到臨頭遲疑,包括韓信在進行背主行為後怎麼能夠逃脫,最後才成為劉邦手下最能征善戰的戰將。
沒人能夠知曉當時項羽到底在鬧什麼幺蛾子,就如同沒人能夠猜測其後項羽為什麼會與範增又隔閡一樣。其實從始至終都有一個人的影子,那個人就是張良。
事情到了那一步,劉邦與項羽先前經營的友情已經不複存在,張良以自身效力項羽換取了劉邦得以分封漢中王。
項羽得到張良的效忠就願意放過劉邦,可以想象項羽充分見識到了張良的才能,同時項羽也有充分的自信。
在其後,因為張良的暗中離間,項羽與範增越行越遠,到了最後甚至發生了項羽驅逐了自己亞父範增的事情。
縱觀張良在上古先秦結束之後的所作所為,不論曆史的評價對他是怎麼樣,可是無法改變一個事實,那就是他為劉邦貢獻最大的就是在項氏集團內部作為間諜。所以,很多曆史階段的雄主看重某個人,說那個人是他的子房,其實意思並不全然是在讚賞智慧,某些方麵來講,就是在說那個人可不可以像張良一樣,成為一個對其事業有重大幫助的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