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九章:是個什麼樣的人?(下)(2 / 3)

若是秦國不那麼早崩潰,範增完全有時間來消除項羽“下克上”的影響,也能夠依靠智慧讓義帝熊心來消除對項羽的敵意,可是一切都來不及了。

秦國崩潰代表著“天下人”的敵人沒有了,大家沒有共同的敵人之後,原本為了一同抗敵會遲緩下來的矛盾將不會被壓下去,秦國的崩潰勢必讓一些原本被掩埋的矛盾得到爆發。

沒有了共同的敵人,列國不再需要聽從楚國的命令,從某一些方麵來說,楚國甚至從秦國崩潰的那一刻起成了列國的敵人。索性的是在秦國展開反擊之後,列國的行政體係早就被打擊得崩潰,也就是列國的一些王族已經失去了權柄,不再擁有那麼強的號召力。這樣一來列國與楚國的對立就會有時間緩衝,但是從某些方麵來說這卻是會將項氏集團推向無底深淵的威脅,畢竟因為列國王族威望不強,也就需要對義帝熊心虛與委蛇,那樣項氏集團就危險了。

範增必須想辦法讓義帝對列國的影響力被消除掉,他抓住了列國王族虛弱不堪的現狀,對項羽建議從根本上瓦解掉列國,使用的手段就是對列國各個有威望的人進行分封。

掌握權柄對天下諸侯進行分封?項羽愛死了這樣的事情,符合他腦袋裏強者為尊的思想。在巨鹿獲得前所未有勝利的項羽正是處在自我最為膨脹的時刻,可能打從心裏覺得沒有任何人能比他更有掌握權柄的實力,因此二話不說就同意了範增的建議。

除了毀掉列國的“根基”,範增當然不會放過恨之入骨的一個人,是那個人讓原本有足夠時間用破壞力最小的手段解決憂患的事情變得無比棘手。範增恨之入骨的對象當然就是那個趁著項羽在巨鹿與秦軍展開關於決定命運的廝殺,然後充當竊取勝利果實竊賊輕輕鬆鬆殺進秦地的劉邦。

帶著一種十足的恨意,範增勸說項羽必須殺死劉邦,舉了無數的例子,其中最為讓項羽接受的就是劉邦竊取勝利果實這一條,殺傷力最強的一句話是“先進關中者為王,為了這個他不去支援在巨鹿苦戰的你,反而讓你拚死力戰去竊取勝利”,是這一句話讓信心極度膨脹的項羽認為遭到了最徹底的背叛。

在另一方麵,範增又為項羽解說關於殺掉宋義帶來的影響,向項羽闡述項氏集團即將麵臨義帝熊心的局麵,等待項羽了解情勢的惡劣,然後又暗示是時候殺掉項氏扶持起來卻漸漸失去控製的傀儡熊心。

殺掉熊心?項羽年輕,且是處於人生最為輝煌的時刻。年輕又處於輝煌時刻最不願意的就是遭受控製,充滿了信心的那顆年輕的心也絕不願意遭受到威脅,結果就是項羽沒有任何猶豫就下定決心殺掉熊心。

項羽同意殺掉熊心對範增來說簡直好極了,他們應該打破“舊世界”的任何一個王族對天下的影響,迎來屬於項氏集團的時代,在那個時代裏項氏集團的首領項羽會像周王室一般成為諸侯們的天下共主。

為了更進一步達成自己的謀劃,範增認為應該由英布前去執行襲殺義帝熊心,並認為包括魏豹、陳餘、張耳、臧荼、韓廣、田榮、田假……等等一些列國具有影響力人的都該參與進去,最為特別的是項羽手下的一些大將,如龍且、英布、鍾離昧、季布……等人也必定要參與,讓他們脫不開關係也自此與項氏集團無法分離。

在接下來的一係列事情中,一切似乎都按照範增的規劃在發展,項羽率軍氣勢洶洶地撲向秦地,列國諸位英豪也在項羽赫赫威名之下瑟瑟發抖,可是所有美好的東西到了進兵霸上的那一刻起就遭遇到了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