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下鬆山戰役(2 / 2)

上麵舉的例子都是真實發生的,咱們現在看起來覺得有點可笑,荒誕,但是如果真的身處那個時代的話,除非你和四大家族沾親帶故,否則你會絕望的。

說的有點跑題了,回歸正題。

1942年,當日軍進攻仰光,滇緬公路被掐斷後,美國人的援助進不來,這對於民國政府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雖然之後美國人就開辟了駝峰線,從印度用飛機把物資空運到雲南。但是諸位應該都知道,運輸最便宜的是海運,鐵路次之,之後是公路,最後才是飛機。

飛機運輸速度快,但卻是昂貴的,數量也上不來。駝峰線運輸的那些物資,對於民國政府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

彎彎繞繞最後又回來了,還得打通滇緬公路,迎接國際援助。

而打通滇緬公路,就絕對繞不過鬆山這個地方。

鬆山為什麼重要呢?

鬆山為高黎貢山支脈,在龍陵縣東北部的臘猛鄉境內,其山略呈“T”形,主峰海拔2019.8米。

鬆山前臨深穀,背有大坡,東距惠通橋22公裏,西距龍陵39公裏,頂峰炮火可輻射怒江兩岸公路70餘公裏,是“東方的馬其諾防線”、“東方的直布羅陀”。

日軍將這一守衛地區稱為拉孟,駐守在這裏的日軍就叫做拉孟守備隊。

日軍拉孟守備隊在鬆山修建工事的時間長達一年,將工事修築得十分堅固,進可攻、退可守,從這裏能夠俯瞰怒江西岸及惠通橋方向的滇緬公路。

日軍守住鬆山,就能夠牢牢控製著怒江戰場的主動權,滇緬公路甭想打通。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鬆山這地方就是人的咽喉,敵人伸手卡住你的咽喉,時時刻刻都威脅著你,你能放任嗎?

其實,跟團長電視劇裏的情況有點不一樣,真實的反攻緬甸,大軍從12個渡口橫渡怒江,損失並不大。

真正讓大軍損失慘重的,是那一個接一個的堡壘山頭。這個在電視劇中也有體現,龍文章跟虞嘯卿的沙盤推演。

在鬆山戰役時,出現過一個營的兵衝上去,麵對日軍四麵八方的攻擊,就逃回來兩個的戰鬥。

那是一個營,幾百號人,就那一個衝鋒就沒了。話說真要按照鬆山戰役那樣打,虞嘯卿的一個師還真不夠看,打光了都不見得能啃下一半來。

守在鬆山的日軍,有1260人,這是在戰役結束後,繳獲的日軍資料中記載的。

這1260人全被殲滅了,沒有一個俘虜,也沒有一個逃走。

而遠征軍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呢?

陣亡8000人,傷者過萬。

1:6的傷亡比。

在現代科技發達的年代,重傷搶救不過來的也特別多。那個年代的醫療環境,就別指望了,輕傷都有可能要人命。所以真實的傷亡是不忍直視的。

就咱們這個年代,五六線的小縣城,應該也就十來萬人。刨除掉老弱,婦女兒童,青壯年男子也就兩三萬。

也就是這一仗,讓一個縣城的女人全當了寡婦,你們說可不可怕?

戰爭是殘酷的,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不是空穴來風。那是經曆過戰亂的人,由衷發出的感歎。

願祖國繁榮昌盛,和平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