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急君父之所急(2 / 3)

目前“虎牢”被漢國控製住,等於範國北境的城邑遭到威懾,漢軍在範國境內可以暢行無阻。

如果漢國想要殲滅荀軍主力,不是非要攻克“壺口”,還能借道範國走大河沿線,到時候先威逼荀國都城“沫”,有很大的幾率讓攻打“邯鄲”的荀軍回撤援救“沫”,再使漢軍尋找機會殲滅,遠比先攻打“壺口”再去“邯鄲”麵臨可能出現的三麵夾擊要安全多了。

這個要從地形說起,“邯鄲”的西邊是太行山,荀國在太行山修建了“壺口”這個關隘;然後“邯鄲”的東邊是大河,北邊是沼澤遍地的“甲氏”,南邊則是一片平原。

在那種地形之下,漢軍攻克“壺口”肯定要付出一些代價,得勝再進軍到“邯鄲”必然成為疲憊之師。

到了“邯鄲”的漢軍,他們會在跟荀軍主力對上,荀國還能從“邯鄲”的東麵和南麵調兵,那麼抵達“邯鄲”的漢軍也就有可能陷入遭到三麵合圍的窘境。

所以了,到時候是荀軍被殲滅,還是漢軍被殲滅,著實有點不太好說。

另外一個,邯鄲趙一直以來的風評非常差勁,他們背叛趙氏主宗並未能夠洗白,後來麵對晉國一再變動也無動於衷,明明能夠及早加入到呂武的事業卻刻意避開,誰能保證趙勝會不會玩一手與中行吳合謀或進行交易,把漢軍給賣了呢?

趙琦再一次帶著失望離開了。

“大漢如今首要乃是休養生息,與外邦交勾連,怎可吞韓便再有出大兵舉動,哪怕用兵還有比吞並範國更合適的對象嗎?”這是呂陽自己的想法。

上一次,呂陽跟呂武聊到漢國的未來,提到可以找機會把範國吞了,麵對的是呂武似笑非笑的回應。

那麼一件事情讓呂陽認為自己看待事情還是太簡單,不斷思考自己的那位父親到底有什麼想法。

“公子,王上當前專注‘長渠’之事。”虞平提醒道。

虞平是虞顯的兒子,很早就送來漢國,當前是呂陽的“仆”,也就是負責太子出行車馬的一個職位。

呂陽當然知道“長渠”的重要性,說道:“正因如此,諸侯安能使我如意?”

他有自己的一眾屬僚,就是被“流放”五年的時間,太子臣屬也跟著在外流浪了五年,盡管在內沒有能夠經營其它,倒是讓他們的關係變得更加親密了。

一身武士打扮的人叫葛康,他是葛存的嫡長子,任中盾,也就是太子內衛官。

呂陽回到漢國,除非呂武要廢了他的太子位,要不然該給的待遇肯定要給。

所以,呂陽的一眾屬僚,他們是什麼職位,回到“長安”之後在很短的時間內都配齊了。

因為有被“流放”的經曆,不止呂陽回國之後想要有所表現,太子所屬也有著很強的緊迫感,一致認為應該對國家起到作用,能夠立功當然最好了。

他們隻是“預備役”而已,實際能幹的事情太少,建言、納言也就成了立功的渠道了唄。

“公子,不若向王上請命往‘高陵’督建長渠?”虞平提議。

君王不是重視“長渠”嗎?太子很懂事的急君父所急,肯定能加分的。

葛康卻是說道:“我等前往或有奪功之嫌?再則言,長渠按部就班即可,豈能顯我等本事?”

宋豪頷首,說道:“大軍征戰‘漢中’,有窺探蜀地之意。大漢極重軍功,公子若有所為,臣以為請命往‘漢中’方是首選。”

這個宋豪是宋彬的二子,他的大哥早逝之後,成為順位繼承人,在太子這邊擔任衛率,也就是太子衛隊指揮官。

軍功這玩意?呂陽並不缺。

盡管隻是名義上,呂陽還是主持吞並秦國的人,後來也在征戰義渠和烏氏一再立功。

隻是吧,有那麼一個成語叫“時過境遷”,五年的流放在外讓很多事情在人們心中變淡,再則以前的功勞其實都是呂武安排得妥妥當當,讓呂陽去當那個“摘桃子”的人罷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