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能幹不能說啊!(4K)(1 / 3)

為什麼會搞得二世而亡?純粹就是長輩沒有把繼承人教育好,更沒有留下一個足夠合格的“備胎”啊!

在諸夏的曆史之中,君王曆來會在眾多兒子中物色一個“備胎”用來以防不測,但凡繼承人優秀或合格,“備胎”的命運會很悲慘。

這些“備胎”要麼是在上一任君王要死去時被抹除掉,不然就是被自己的兄弟圈養或幹脆殺掉。

有些君王玩得比較花,他們會像是熬鷹一般地去熬自己的繼承人,過程必然是選個炮灰萬般寵愛,致使自己的那個繼承人時刻處在瀕臨崩潰的邊緣。

上麵那種玩法要是不能培養出一位明君,有一個算一個絕對會是一幫異常敏感的神經病,哪怕是明君也會是那種有“總有刁民想害朕”的精神病患者。

也許,隻是也許,那正是這麼幹的君王所想要的?讓繼承人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免得國祚易姓,山河倒懸?

呂武一再複盤,想明白之後極度肯定繼承人的重要性,重新規劃行程和辦公時間,帶著呂陽來到了“楊”地。

這個“楊”地隻是一個總稱,不是該地區所有的城池都叫“楊”這個名字。

“楊”位處“新田”的東北方位,與“絳”、“荀”、“郇”、“賈”、等地相比,“楊”的地理環形或許是最差的一個。

比如“荀”地吧?它那邊雖然有山區,平原卻是占了五分之三左右,並且旁邊還是澮水。

那個叫“郇”的地盤更好,不但同樣是在澮水邊上,平原還是占了絕對的多數,十分適合開展農業。

當初很多人不理解陰氏為什麼會與趙氏置換封領,還是拿十分富庶的“溫”去換“楊”那麼一個沒特色的爛地。

他們思來想去,一定是呂武照顧自己那個小舅子,搞了一出損害陰氏利益進補趙氏的操作。

那個說法到現在幾乎就是成了一個事實。

畢竟,趙武得到“溫”地之後,趙氏從未出現缺糧的窘境,甚至都還能對外販售糧食了。

倒是陰氏每年還向國內的各個家族以及國外進購大批大批的糧食,惹得所有人都覺得陰氏缺糧的狀況很嚴重。

國君為什麼對趙武缺乏信任感?除了趙武一再“作”之外,膽子小、沒擔當、沒實力等等都是次要,趙氏受了陰氏極大恩惠才是關鍵。

畢竟,一個家族的家主怎麼樣是關鍵,卻也不是絕對的關鍵,人能夠被說服,這一代不行下一代還能爭取,欠下太大恩情卻是要用世世代代去還。

那麼一搞,趙氏欠了陰氏那麼大的恩情,國君還敢相信趙氏嗎?

當時呂武想控製“新田”往北、往東的要道,又有點無力去維持“溫”地的恢複,對恩情什麼的其實並不是多麼看重。

看看趙武後續搞出一係列什麼操作就知道。

韓厥對趙武夠掏心掏肺吧?韓氏失去卿位之後,趙武有做什麼幫韓氏的事情嗎?沒有的。

或許是趙武覺得自己不行,選擇將韓氏的大恩放在心裏,想著有能力了再報答?

然而,有上述想法的人,他們會一天拖了又一天,一再拖下去想報恩的想法也就漸漸談了。不報答將成為一種理所當然,哪怕是某天報答也是足夠強大之後,動動嘴或抬抬手的事。

別人在為難之中進行傾力相助,等自己強大到能懟天懟地懟空氣的程度再進行報答?即便是恩人和他的後代沒死絕,報恩的份量能是一回事嗎???

呂武對趙武沒有先入為主的惡感,真噠!

一個人怎麼樣還是要進行相處,或是親切地觀察其言行,再來產生一個正確的判斷。

老實說,呂武不覺得趙武那樣雖然有些不地道,選擇方麵卻是十分的明智。

拿韓氏失去卿位來說吧?是當時的趙武所能幹涉的嗎?他哪來的資格幹涉,真的幹涉不但韓氏要完,趙氏估計也要陪葬。

所以,一件事情總是需要分為三個預設立場,既:你、我、他。

“你”是第三者,用旁觀的角度,再根據自己的觀念去看待事態發展。

“我”有自己的困難與需要,做出了認為正確的選擇。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