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駒對智瑤答應智氏可算願意出兵並沒有感到意外。
這個就是韓氏願不願意事先拿出好處分配的區別了,之前不願意沒人願意鳥,後麵肯拿出來必定變得不一樣。
不單純是有沒有好處的原因,其實跟態度有關。
大實話則是,有好處更關鍵一些!
說白了,誰都不是誰的爹媽,想要尋求幫助,尤其是出兵這種凶險難料的事情,張張嘴就想別人付出,著實是想太多了。
有一個冬天讓韓氏去理清楚明年西征的計劃,後來請求智瑤讓孫武來到“新田”實際參與謀劃。
看上去很閑的智瑤並沒有參與謀劃的念頭,每天不是陪一陪家人,便是外出或邀請其他人來家中飲宴。
“秦人凶悍,不畏死也。”中行錡不久前才從封地來到都城。
今天,智氏的重要族人都在。
他們看上去一個個神采飛揚,足夠體現出智氏的蒸蒸日上。
中行錡在講秦地那邊的見聞,不免提到秦人會去襲擾封地。
根據中行錡的說法,秦人騎馬不斷襲擾晉國各個家族在秦地的封地,采取的是一種打了就跑的戰法。
那種戰法無疑就是利用機動性的優勢,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溜,顯得很流氓的同時,實際上也是相當有用。
智瑤說道:“明歲瑤調三千騎兵往西常駐。錡可與近鄰相商,雇傭我家騎兵確保不被秦人襲擾?”
中行錡著實沒有想到家族能這麼給力,尤其是東麵正在緊要階段,還能派遣三千騎兵西向。
這個就要提到智瑤長年來對騎兵的建設了。
諸夏現階段真不缺會騎馬的人,隻是他們真的無法騎馬作戰而已。
有了馬鐙和馬鞍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人起碼能夠騎馬射箭,哪怕是沒有裝備馬蹄鐵,不過是讓戰馬的折損率居高不下罷了。
騎射對著甲率高的軍隊殺傷力不強,參戰也就是起到襲擾作用,再來就是敵軍崩潰之後的追殺。
絕大多數軍隊的著甲率就那樣,反正別奢望全員著甲,著甲率有個兩三成都能算作豪華。
因為河北以及中山南部有著廣袤的濕地和平原,無法開展農耕隻能鼓勵放牧的關係,智氏肯定是會增加善於起碼的人群,他們也會變成智瑤征召騎兵的兵源。
現階段智瑤對騎兵的建設就是放養模式,頂多就是集中起來前往某處征戰,沒有戰事則是集中起來訓練,暫時沒有采取更進一步的建設方桉。
三千騎兵而已,下令給北方或東麵,有的是騎士樂意接受征召,再去戰場上建功立業。
中行錡的開心之處還有一個,家族……或者說智瑤沒有對他們區別對待。
老實說,智瑤都想要讓狐氏和鍾氏在未來的國家中有一席之地,著實沒必要去區別對待中行錡,別說當前正是需要中行寅出力的時候了。
什麼情況呢?就是齊國那邊的事情有新變化。
目前齊國雖然健在,可是他們不止沒有一國之君,並且曆經一年的大規模內戰之後,人口大量流失到智氏,幸存下來的公族也幾近要將血流幹了。
人在齊國的中行寅擔負重要責任,是他一再挑撥齊國公族內鬥,同時也是他負責智氏接下來吞並除了東來之外的齊國疆域。
智氏本打算一切條件具備,也就是第二個五年計劃最好完成,再去實施對齊國的兼並。
然而,計劃總是沒有變化來得快。
當下是各個階層都拋棄掉了薑姓呂氏,請求智氏趕緊將他們納入統治之下。
關於吞並除東來之外的齊國疆域,中行寅迫切希望在自己死之前完成,明確向智瑤進行彙報,時機已經成熟得不成再成熟,繼續拖下去反而可能壞事了。
今天,智瑤召集核心族人,要談的就是關於吞並齊國的事情。
話題真正開啟之前,智瑤需要先了解各區域封地的情況,其中仇由、中山、衛地這些新兼並區最重要,再來就是一旦吞並齊國的話,哪些地方能夠抽出多少人口遷徙往齊地。
智瑤讓博覽道介紹完,再說道:“諸君可暢所欲言!”
現在沒有“諸君”這個稱呼,並且不是用詞錯誤,主要是智瑤需要將一些核心計劃透露給族人了。
比如,立國!
老智家現在從封地到人口,乃至於科技實力和生產力,其實遠比大多數諸侯國要強大許多。
到底有多麼強大,不是常年閉門不出,作為智氏的族人,他們其實能夠從日常的社交得到深刻體會。
怎麼說呢?因為是智氏的族人,他們哪怕沒有多麼囂張跋扈,與之交往的人就會更加禮讓。
最為能夠展現出實力的在於武力,老智家屢戰屢勝不提了,軍隊的裝備看上去更是無比精良。
智瑤掃視著在場族人,內心裏其實頗為無奈。
老一輩的族人大多平庸,好一點的地方在於沒有亂搞事情,然而平庸就是對不起他們的出身了。
普通人平庸沒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