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父子可並非沒遇過困難,也並非不怕遇上困難,但是當患難臨頭,他們不惜力:父親拐拉著腿,兒子板死了臉,幹!過蝗蟲,他們和蝗蟲開仗;下膩蟲,和膩蟲宣戰。方法好不好的,先幹點什麼再說。唱野台戲謝龍王或蟲神,他們連一個小錢也不拿:“我們信教,不開發這個。”
或者不僅是我一個人有時候這麼想:他們父子是不是有朝一日也會失敗呢?以我自己說,這不是出於忌妒,我並無意看他們的哈哈笑;這是一種好奇的推測。我總以為人究竟不能勝過一切,誰也得有消化不了的東西。拿人類全體說,我願意,希望,咱們能戰勝一切,就個人說,我不這麼希望,也沒有這種信仰。拿破侖碰了釘子,也該碰。
在思想上,我相信這個看法是不錯的。不錯,我是因看見夏家父子而想起這個來,但這並不是對他們的詛咒。
誰知道這竟自像詛咒呢!我不喜歡他們的為人,真的;可也沒想到他們果然會失敗。我並不是看見蒼蠅落在膠上,便又可憐它了,不是;他們的失敗實在太難堪了,太奇怪了;這件“事”使我的感情與理智分道而馳了。
前五年吧,我離開了家鄉一些日子。等到回家的時候,我便聽說許多關於——也不大利於——我的老同學的話。把這些話湊在一處,合成這麼一句:夏廉在柳屯——離我們那裏六裏多地的一個小村子——弄了個“人兒”。
這種事要是擱在別人的身上,原來並沒什麼了不得的。夏廉,不行。第一,他是教友;打算弄人兒就得出教。據我們村裏的人看,無論是在白蓮教,耶穌教,自要一出教就得倒運。自然,夏廉要倒運,正是一些人所希望的,所以大家的耳朵都豎起來,心中也微微有點跳。至於以教會的觀點看這件事的合理與否的,也有幾位,可是他們的意見並沒引起多大的注意——太帶洋味兒。
第二,夏廉,夏廉!居然弄人兒!把信教不信教放在一邊,單說這個“人”,他會弄人兒,太陽確是可以打西邊出來了,也許就是明天早晨!
夏家已有三輩是獨傳。夏廉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活到十歲上就死了。夏嫂身體很弱,不見得再能生養。三輩子獨傳,到這兒眼看要斷根!這個事實是大家知道的,可是大家並不因此而使夏廉舒舒服服的弄人兒,他的人緣正站在“好”的反麵兒。
“斷根也不能動洋錢”,誰看見那個愣辣椒也得這麼想,這自然也是大家所以這樣驚異的原因。弄人兒,他?他!
還有呢,他要是討個小老婆,為是生兒子,大家也不會這麼見神見鬼的。他是在柳屯搭上了個娘兒們。“怪不得他老往遠處看呢,柳屯!”大家笑著嘀咕,笑得好像都不願費力氣,隻到嗓子那溜兒,把未完的那些意思交給眼睛擠咕出來。
他們父子可並非沒遇過困難,也並非不怕遇上困難,但是當患難臨頭,他們不惜力:父親拐拉著腿,兒子板死了臉,幹!過蝗蟲,他們和蝗蟲開仗;下膩蟲,和膩蟲宣戰。方法好不好的,先幹點什麼再說。唱野台戲謝龍王或蟲神,他們連一個小錢也不拿:“我們信教,不開發這個。”
或者不僅是我一個人有時候這麼想:他們父子是不是有朝一日也會失敗呢?以我自己說,這不是出於忌妒,我並無意看他們的哈哈笑;這是一種好奇的推測。我總以為人究竟不能勝過一切,誰也得有消化不了的東西。拿人類全體說,我願意,希望,咱們能戰勝一切,就個人說,我不這麼希望,也沒有這種信仰。拿破侖碰了釘子,也該碰。
在思想上,我相信這個看法是不錯的。不錯,我是因看見夏家父子而想起這個來,但這並不是對他們的詛咒。
誰知道這竟自像詛咒呢!我不喜歡他們的為人,真的;可也沒想到他們果然會失敗。我並不是看見蒼蠅落在膠上,便又可憐它了,不是;他們的失敗實在太難堪了,太奇怪了;這件“事”使我的感情與理智分道而馳了。
前五年吧,我離開了家鄉一些日子。等到回家的時候,我便聽說許多關於——也不大利於——我的老同學的話。把這些話湊在一處,合成這麼一句:夏廉在柳屯——離我們那裏六裏多地的一個小村子——弄了個“人兒”。
這種事要是擱在別人的身上,原來並沒什麼了不得的。夏廉,不行。第一,他是教友;打算弄人兒就得出教。據我們村裏的人看,無論是在白蓮教,耶穌教,自要一出教就得倒運。自然,夏廉要倒運,正是一些人所希望的,所以大家的耳朵都豎起來,心中也微微有點跳。至於以教會的觀點看這件事的合理與否的,也有幾位,可是他們的意見並沒引起多大的注意——太帶洋味兒。
第二,夏廉,夏廉!居然弄人兒!把信教不信教放在一邊,單說這個“人”,他會弄人兒,太陽確是可以打西邊出來了,也許就是明天早晨!
夏家已有三輩是獨傳。夏廉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活到十歲上就死了。夏嫂身體很弱,不見得再能生養。三輩子獨傳,到這兒眼看要斷根!這個事實是大家知道的,可是大家並不因此而使夏廉舒舒服服的弄人兒,他的人緣正站在“好”的反麵兒。
“斷根也不能動洋錢”,誰看見那個愣辣椒也得這麼想,這自然也是大家所以這樣驚異的原因。弄人兒,他?他!
還有呢,他要是討個小老婆,為是生兒子,大家也不會這麼見神見鬼的。他是在柳屯搭上了個娘兒們。“怪不得他老往遠處看呢,柳屯!”大家笑著嘀咕,笑得好像都不願費力氣,隻到嗓子那溜兒,把未完的那些意思交給眼睛擠咕出來。
除了夏廉自己明白他自己,別人都不過是瞎猜;他的嘴比蛤蜊還緊。可是比較的,我還算是他的熟人,自幼兒的同學。我不敢說是明白他,不過講猜測的話,我或者能猜個八九不離十。拿他那點宗教說,大概除了他願意偶爾有個洋牧師到家裏坐一坐,和洋牧師喜歡教會裏有幾家基本教友,別無作用。他當義和拳或教友恐怕沒有多少分別。上帝有一位還是有十位,對於他,完全沒關係。牧師講道他便聽著,聽完博愛他並不少占便宜。可是他願作教友。他沒有朋友,所以要有個地方去——教會正是個好地方。“你們不理我呀,我還不愛交接你們呢;我自有地方去,我是教友!”這好像明明的在他那長臉上寫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