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貴族分歧(2 / 2)

多爾袞本想駁斥代善的倒退,卻牽動了肺經,一連串地咳嗽。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濟爾哈朗隻好硬著頭皮出來,道:“先帝的規矩也有好處。大家都是先汗時候過來的,都知道那時候是什麼樣子。有時候大軍開出去,主子們搶得缽滿盆滿,甲兵卻是兩件血衣就打發了。若不是先帝將各旗兵權集結起來,公平分配,恐怕也沒今日的盛況。”

“公平?”代善冷哼一聲。

多爾袞也不覺得黃台吉有什麼公平可言,而且想盡辦法從他和弟弟手裏搶牛錄,簡直是恬不知恥。

“都別吵。”大玉兒終於聽不下去了,出聲道:“諸位王爺、貝勒,咱們今個兒是要議去留大計。何必提那些陳芝麻亂穀子的事?攝政王爺,你統領大政,由你先說吧。”

多爾袞平複了呼吸,很看不慣這女人拿著雞毛當令箭,但在這麼多親王貝勒麵前也不敢激起眾怒,隻好緩緩道來:“我以為,該走了。”

“見好就收吧。”多鐸立刻呼應哥哥:“這回入關的收獲已經是我大清立國以來最大的了,也該回去好生經營祖宗之地了。”

多爾袞看了一眼弟弟,暗讚一聲:果然是長大了。

論說起來,以十萬人馬吞並十五省之天下,這就連滿人自己都不相信。多爾袞當初選擇先西北後江南,其實就是給自己留條後路,方便出關。若是急急忙忙打了江南,又被漢人切斷後路,豈不是連老家都回不去了?

隻是當時沒想到會被打得如此狼狽,更沒想到滿人中絕大部分因為看到了關內的繁華,竟不想回去了。

濟爾哈朗也是想回關外去的。他親自跟明軍打了一仗,知道這些明軍絕非往日的遼鎮能比,最好還是先回去休養一段時間,然後再來試試軟硬。

代善卻是不願意就這樣回去,因為兩白旗搶得最多,兩黃旗搶得最好——因為占了紫禁城這座寶庫,而他的正紅旗卻什麼都沒撈著,甚至於還虧了一個鑲紅旗出去,這怎能讓他甘心?

滿蒙人喜歡把家產留給幼子,並非是單純疼愛幼子,還有一個緣故是因為父母臨走時候,前麵的兒子已經長大成人,可以自立門戶。而代善身為長子,沒有繼承到奴兒哈赤的精華力量,而且還被黃台吉劫胡,根本沒有自立的機會。

“若是要走,也該先說好這次的收獲怎麼分。”代善幹咳一聲道:“是照先汗時候那般分,還是照先帝時候的分法。這得有個說法。”

先汗時候,各旗搶的一部分歸公中,大頭是旗主自己分;先帝時代,公中占七,各旗搶的隻能占三,而且還得保證牛錄裏丁口的收獲。代善當然指望自己的損失從公中那塊中拿回來,以免白白入關。

其他人卻覺得正紅旗在與明軍作戰中出力最少,不應該分得太多的繳獲。再進一步,先帝死後,沒有一個鎮得住的人物主持公中事務,誰還肯將自己的繳獲交上去。黃台吉能夠看到旗權對政權的阻礙,難道其他人就看不到政權對旗權的剝奪?

於是關於分贓問題,八旗鬧成一團,除非有人願意將嘴裏的肉吐出來,否則不要指望能夠平息。

多爾袞此時身體虛弱,能堅持出席已經不錯了,最終說得脫力,幾乎昏倒,這才結束了第一次八旗大會。

洪承疇卻在心中自艾自怨,痛心自己怎麼當初沒能堅持自盡。現在獵獲的財物丁口還沒搬回家,滿人就要內訌,這豈不是愚夫所為?然而以他的身份,卻不能說這種話,否則後果誰都都說不準。

心裏充滿了悔恨,卻似乎自己是這群人中最理智的人,他又不得不開口。

“王爺,為何不能先回到關外,然後細細清點之後,再做分配?”洪承疇私下見了多爾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多爾袞半躺在椅子裏,搖頭道:“先生還是不了解我們滿洲人。我們喜歡把該說的話說在前頭,然後照約定好的事辦。若是前頭不明不白,日後難免要傷了真情。”

洪承疇權當耳邊風,繼續道:“可目今實在是不合時宜。我大軍退回北京固守,保定、天津等門戶重鎮皆落入明軍之手,實在是危若累卵。”

“明軍有多少人,能阻擋我十數萬大軍行止?”多爾袞不以為然:“我軍吃虧就吃在分兵,若是我軍能夠握成一個拳頭,就是借給明軍十個膽子,他們也不敢進攻。”

洪承疇不知道多爾袞哪裏來的自信,腦中略略一過,道:“王爺,此番明軍在天津之戰中投入的兵力少說也有二十萬,恐怕未必不敢主動出擊。”

多爾袞身子不禁哆嗦了一下,亟問道:“此言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