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七章 複雜的情緒(1 / 2)

第七百七十七章 複雜的情緒

“這都什麼時候了,臣如何敢欺瞞王爺?”

洪承疇早有準備,所以一張口便是滔滔不絕,將自己通過觀察和綜合情報之後的出來的結婚,一一說出來,多爾袞不住的點頭,。

等到洪承疇說完,多爾袞心中當時大驚,雖然新三師沒有參戰,但是合計一下,第一師、第二使出動的兵馬,足足接近五萬人的數量,這是連帶騎兵營和火器營也計算在內。

按照滿洲軍中主力部隊,包衣和輔兵也算作兵馬來看的話,比例應該是一比五。

所以這麼一合計,明軍竟然是一個恐怖的天文數字,起碼超過二十萬大明軍民盤踞在京畿之地。

如果按照後來大肆使用漢民包衣的情況,滿洲軍中主輔比高達一比十,那明軍相應的就要有四十萬大軍!

這簡直是一個令人窒息的數字。

要知道,此時哪怕是多爾袞再不想承認,但是明軍的戰鬥力遠遠超過清軍,已經成為實打實的事實。

這種估算出來的數字並不可靠,如果按照發動民眾支援前線的數量,明軍起碼有百萬之眾。

然而這種人民戰爭的概念,非但多爾袞不能理解,洪承疇不能理解,即便那些自以為深諳“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雄主,也未必能一窺這股巨大力量爆發之後帶來的驚天巨變。

非但要得民心,更要能得民力。

那種舉個“喜迎王師”牌子的民心,的確沒有任何意義。

多爾袞不清楚這點,但他已經切實體驗到了漢民對他們的排斥。在他可憐的曆史知識中,隻有蒙古人占據過這個花花世界,而他們對於占領地的做法不能複製:屠城,毀城,種草,放牧。

滿洲人不是牧民,滿洲人需要城市帶來的榮華富貴,需要精美的飲食,需要漢人製造的絲綢、瓷器。

既然不能學蒙古人毀掉這一切,還不如重複過去三十年裏生活方式:養肥,宰割,再養肥,再宰割。而且一旦收複了故土,這些尼堪蠻子就會陷入內鬥之中,最終仍舊要敗在滿洲鐵騎之下。

“那就走吧。”多爾袞徹底放鬆下來,吐出四個字,再也不想留在關內飽受煎熬。

“可是議政大會……”

“不用管。讓多鐸帶著人馬、包衣。還有繳獲的錢糧先走。”多爾袞覺得自己越發沒有力氣了:“誠如先生說的,至於如何分配,還是等回到了盛京再行商議吧。”

洪承疇微微點了點頭,心情沉重。

自己是留在大明,還是死心塌地跟著出關呢?這個問題,已經在洪承疇的心裏盤旋了許久。沒有人比洪承疇的內心更複雜了。

最後大多數時間,自己隻是越想越痛苦。甚至會恨到崇禎皇帝那裏去。

如果不是崇禎那麼無能,自己最後怎麼又會落到這幅田地?明明中原才是自己的家,自己卻要給滿清做奴仆。

當然,想想這些,多爾袞又會恨滿清,為何開局那麼好的牌,等到黃台吉一下桌,這牌就打成了一團糟。

最後洪承疇又會懷疑自己,因為自從自己投降了滿清之後,除了幫助他們改造、漢化,竟然在戰略上,就再也沒有多大的功績。

真的是白瞎了之前自己打農民軍打出來的赫赫威名。

現在不僅僅是自己看不起自己,便是滿清的貴族也認為自己無能。

當然,他們如果自己去前線,會顯得更無能。

最後洪承疇赫然發現,自己現在剩下的,除了對於漢臣的影響力之外,一無所有。

他竟然已經跟不上世界的形勢了。

當初是局勢是,偌大個大明,竟然沒有精兵強將。

現在的局勢是,任何一個精兵強將站出來,以同樣的兵力對陣,自己未必是人家的對手。

當然,洪承疇自信,自己若是統帥新軍這樣的隊伍,肯定比很多明軍將領要打的更好,可是人家憑什麼把精銳部隊,交給自己一個叛徒?

最後抱著僥幸心理,洪承疇琢磨,如果大明收複北京之後,仍舊是之前那套。勢必會再次成為滿洲人砧板上的魚肉。

但如這又不太可能,現在大明的的君主,很明顯是個比光武帝劉秀還能的中興之君,要殄滅滿洲也不過一代人的功夫。

見識了越來越多滿洲貴族們的貪婪和愚昧之後,洪承疇對日後的前景更加憂慮起來。然而想到自己害得崇禎皇帝顏麵盡失,回大明的道路也是阻礙重重。更何況當初他兵權在手,還有討價還價的餘地,現在一無所有,如何得到赦免?

我他媽的混到現在,竟然不如吳三桂那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