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會處世原則,做事成功一半 12.攻心為上,讓對方和你同悲同喜(1 / 2)

第二章學會處世原則,做事成功一半 12.攻心為上,讓對方和你同悲同喜

人處世間,難免有求人幫忙的時候。但對方能不能答應請求,那是另外一回事,一要看你與對方關係如何,二還得看看你攻心的技巧,所謂攻心為上,懂得怎樣方圓做人的人都深諳此道,運用請求的方法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圓滿做事的成功奧秘就在這裏。

一句充滿人情味的請求話,比通盤大道理更有說服力,因為人還是比較重情義的。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適應對方的心理需求而提出誠懇的請求,往往是成功的說服方法。

請求別人,要把握恰當的時機,對方時間寬裕,心情舒暢時,請求他做點事得到答應的可能性很大;相反,對方心境不佳時,你的請求可能隻會令他心煩;對方正忙於某項事情時,你提出請求一般很難得到確定的答複。

請求別人,要注意禮貌,“請”字當頭,因為畢竟是你有求於人,如果請求別人對疑難問題指點迷津,應說:“請教一個問題,可以嗎?”你不知道去市體育中心的路,應向路人問:“請問到市體育中心的路怎麼走?”在商店買東西,你應對服務小姐說:“請把那個文具盒給我看看。”風從窗口吹進來,你對坐在窗邊的小劉說:“請關一下窗,好嗎?”凡有請求必須使用請求語,這樣對方容易接受。

請求別人,還要端正態度,注意語氣。請求別人雖無須低聲下氣,但也絕不能高人一等,非得別人答應不可,而應當語氣誠懇,平等對待。要有協商的語氣,如“勞駕,讓我過一下,行嗎?”“對不起,請別抽煙,好嗎?”“什麼時候有空請跟我打打球,怎麼樣?”

同時,還要體諒對方的心理:“我知道這事對您來說不好辦,但我實在沒有辦法,隻好難為你了。”

當有客觀原因,對方不能答應請求時,你不要抱怨、憤怒甚至是惡語相加,你還得還禮道謝:“謝謝你!”“沒關係,我再找找別人。”“沒事,你忙你的去吧。”這樣對方在有條件幫忙時肯定會鼎力相助;如果你不能體諒對方,竟對對方施以抱怨,這等於堵死了再次向對方提出請求的通路。

讓別人辦事時,應該考慮對方的感情,看他是否樂意,心中有何想法,是否接受請求。

因為人是感情動物。我們主觀上講邏輯講道理,但不應該忽視感情這一點。如果你想跟別人建立成功的關係,就要考慮到別人的感情。正如保羅·帕卡所說:“在與人交流中講感情比講理性更能成功。”

例如有個故事,說的是一位女士進一家鞋店買鞋。鞋店的一位男店員態度極好,不厭其煩地替她找合適的尺碼,但都找不到。最後他說:“看來我找不到適合你的,你一隻腳比另一隻腳大。”

那位女士很生氣,站起來要走。鞋店經理聽到兩人的對話,於是叫女士留步。男店員看著經理勸那女士再坐下來,沒過多久一雙鞋就賣出去了。

女士走後,那店員問經理:“你究竟用什麼辦法做成這生意的?剛才我說的話跟你的意思一樣,可她很生氣。”

經理解釋說:“不一樣啊,我對她說她一隻腳比另一隻腳小。”

經理就是經理,懂得圓滿做事的道理,他也把真相告訴那位女士,但他考慮到她的感情,而且跟她說話時講究技巧,又帶著尊重。他從那位女士的角度看問題,所以成功了。看出別人的感情,然後以尊重的態度為別人考慮,這種本領真是十分有用的。正如小說家約瑟夫·康拉德說的:“給我合適的字眼,合適的口氣,我可以把地球推動。”

隻有考慮到別人的情感,照顧到別人的情緒,在請人辦事時才有可能被人接受,不至於一口回絕。

你需要知道別人的感受,並且在處理自己的事時把這點也考慮進去。不這樣做就是貿然行動,徒然讓別人看輕你。通常在你認為你有考慮別人的感受時,你真的在做的,隻不過是想如果你站在他們的立場時,你會怎麼做。如果不再揣測別人的感受,又沒有從對方處得到足夠的訊息,你可能隻會暴露對別人了解的不足。一旦你把這些莫須有的看法套在別人身上,別人就會對你失去信心,他們會因為你不了解他們而覺得受到傷害,有時候在極端的情況下,他們會覺得受到玩弄而變得反抗性十足。

你得注意每個人都有相當多不同的個人經驗,而在你能夠接近他們或者改變他們的看法之前,這些經驗構成了他們對事情的看法。要改變別人的態度,通常即意味著要開啟他們潛藏在背後的情感,然後提供更好、更有用的其他選擇給他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